浅谈中国文学中的数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浅谈中国文学中的数学

甘龙

甘龙

(贵阳学院07中文2班,贵州贵阳550000)

中图分类号:G04O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313-01

摘要:数学与文学息息相关。有一句名言说数学比科学大得多,因为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数学不仅可以表示科学,还可以用来描写人生事物。纵观中国的文学,不论是在诗歌还是在其他文体上,都会出现与数学相关的语句。作家们用简单的“数字”(数字、符号、数学概念等)来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不仅深刻绝妙,而且趣味无穷。

关键词:诗歌;数字;散文

提到数学,人们都会想到数学表达的是科学的语言,是客观的事物,怎么会把它和文学联系起来呢?众所周知,文学是很有主观性的学科,把它和数学联系起来,会不会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呢?然而,自古以来,文学就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论是诗歌还是其他文体,都会出现用与数学相关的语句来表达所写的内容。下面就从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和散文来简单阐述文学中的数学。

一、从诗歌来看

诗歌是中国古老文学的代表,早在先秦就有《诗三百》(即《诗经》)。那么,诗歌与数学到底有哪些联系呢?

在诗歌中运用数字来表达所描写的事物、感情,可以使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生动形象,富于韵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如: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千山”与“万径”相对,读来琅琅上口,节律优美。又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中“两”与“一”相对,显示了诗的整齐美,也可以使诗歌的艺术特征发挥的淋漓尽致,又如: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千尺”肯定非实指,而通过它,我们领略到了庐山山势险峻,高大雄伟,瀑布水流飞驰,一泻千里的壮观场面,也体会到李白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的风格。又如他写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也运用了夸张,它为“缘愁似个长”一句打下一个很好的铺垫,使人读后,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愁思如一江春水绵绵不绝。

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数字,不仅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具体,富于韵律,还可以使诗歌更加有趣,富于魅力。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一首妇孺皆知的五言诗,诗人巧妙地运用数字,把数字巧妙地嵌进诗歌中,生动有趣的描绘出一幅恬静的乡村图。再如: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赖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从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水,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这是卓文君写给他的丈夫司马相如的诗,诗中一到万十三个数字都有了,就是没有“亿”(“意”)。她巧妙地运用数字,深刻的传达着她对丈夫的怨念。

明代程大位《算法统宗》是一本通俗实用的数学书,也是数字入诗代表作。《算法统宗》全书十七卷,广泛流传于明末清朝,对于民间数学知识的普及贡献卓著。将枯燥的数学问题化成美妙的诗歌,让人朗朗上口,加强了数学普及的亲合力。如:

“百兔纵横走入营,几多男女斗来争。一人一个难拿尽,四只三人始得停。来往聚,闹纵横,个人捉住往家行。英贤如果能明算,多少人家甚法评?”

这是一首“鹧鸪天”,见于盈不足章。这里描述了一幅园中逐兔图。百只兔子在一个园中东奔西跑,避免被抓住,而几十个男男女女在园中竞相逐兔,你追我堵,左冲右撞,呼喊叫笑。这一片欢腾的景象仅用六字“来往聚。闹纵横”便勾画出来了。

二、从散文来看

中国古代的散文,特别是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思想论战著作,有时也会用数字来表达一定的事理。这样使得文章更加含蓄、简洁,富于魅力。

例如道家的《道德经》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仅仅三句话,三个数字,巧妙地用数字来阐述道家所认为的万物的本原,含蓄而深远。

《论语》中也有不少数字,如孔子曾对曾参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字在此是有明确所指的——既“忠恕”二字。实际上“忠”和“恕”内涵上有根本不同,兼容性很小,“忠”意“忠诚、真挚、恳切”,“恕”有“宽容、忍让、谦和”之义,总之二字包容越宽泛,所指亦会愈贴实,也将会更接近“一”字之意。

《论语》中的“三”字出现的频率很高,纵观《论语》一书“三”字多为实指,最著明的有“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君子有“三戒”,“三畏”,“三愆”(以上见于季氏篇)等。

数字不仅仅可以表达理性的科学,也可以生动有趣的表达感性的情感。文学与数学并不是没有关系,它们息息相关。文学有了数学而妙趣横生,丰富多彩,而数学有了文学而变得更加意义深邃。

参考文献:

[1]沈文选,杨清桃编著,《数学应用展观》,哈尔滨市: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第一章第一节,第1页。

[2]利宝编著,《卓文君全传》,北京市: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第339页。

[3]郭世荣著,《算法统宗导读》,武汉市: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第70页。

[4]陈国庆,王翼成注评,《论语》,西安市: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季氏篇第十六,第3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