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和单纯针灸(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和单纯针灸(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对比

文婷婷严汉文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510800

【摘要】目的:分析及比较周围性面瘫患者分别行四关穴温针灸联合穴位敷贴与单纯针灸(电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6年7月间本科室接收的患周围性面瘫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有30例,单纯行针灸(电针)治疗;观察组共有30例,在参考组基础上加用四关穴温针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较参考组患者显著更高(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行四关穴温针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可获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关键字】周围性面瘫;针灸;温针灸;穴位敷贴;疗效

周围性面瘫主要指患者面部的肌肉出现瘫痪症状,面部麻木、松弛、板滞,无法闭目、皱额、鼓颊,患侧鼻唇沟平坦、流泪及额纹消失等是患者的主要症状[1]。我们取本科室接收的患周围性面瘫的30例患者,行四关穴温针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总结治疗情况及疗效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收集2014年7月~2016年7月间本科室接收的患周围性面瘫的60例患者,入组标准:(1)60例患者均满足周围性神经麻痹的相关诊断标准;(2)均无合并严重肝、心、肾及造血系统疾病者;(3)均无因疱疹病毒与导致面瘫者;(4)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5)经本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通过。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其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有30例,包含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龄(49.93±11.74)岁,平均病程(2.63±1.12)a。观察组共有30例,包含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平均年龄(49.63±12.29)岁,平均病程(2.57±1.03)a。2组患者的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确诊后首周均给予营养神经、消炎及改善微循环等基础治疗。选穴:取患侧太阳、阳白、颧髎、四白、地仓、颊车、翳风与双侧太冲、足三里及合谷等穴为主穴,其中偏风热的患者,可加曲池穴;偏风寒的患者,可加风池穴;鼻唇沟变浅的患者,可加迎香穴;无法抬眉的患者,可加攒竹穴;人中沟存在歪斜的患者,可加水沟穴。施针:急性期时易浅刺法施针,留针30分钟,留针时以近红外线灯对患侧的面部进行照射。同时行四关穴温针灸,于针尾捏艾绒,点燃施灸,4柱/穴。施灸后,于患侧面部地仓、阳白与两侧合谷等穴予穴位敷贴(云南普洱金丽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贴敷,且叮嘱患者每个90~120分钟对敷贴进行1次按压,每次敷12小时。恢复期与稳定期时取两组针灸穴位,且连接电针,连续波通电半小时。参考组确诊后仅行针灸与电针治疗,治疗措施与观察组完全相同。

1.3疗效评估标准

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H-B分级面神经功能情况,且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的症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2~3]:(1)治愈:Ⅰ级,面部功能恢复正常,无连带和无力运动;(2)显效:Ⅱ级,面部功能仅存在轻度不对称,部分患者存在轻度连带运动;(3)有效:Ⅲ级,存在显著的不对称与继发性缺陷,但具有额部运动;(4)无效:Ⅳ~Ⅵ级,症状无显著改善,外形明显部队称,或存在显著的病理性联动。

1.4统计学分析

详细收集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x2检验法对计数资料进分析,单位取率(%),以t检验法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单位取(),(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较参考组患者显著更高(P<0.05),如下表1所见:

表1治疗后2组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n(%)]

3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的多发病,临床特征主要为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其发病较急,且各年龄均可发病。患者的早期病理变化主要为神经水肿缺氧缺血,后期病理变化则主要为神经变性脱髓鞘变化[4]。

中医医学认为,面瘫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足,营卫不调,腠理疏松,外邪乘虚而入侵犯面部及头部经络,引发经脉失调,气血痹阻而引发本病[5]。故临床治疗面瘫时多于手足阳经与面部选穴,以达疏风通络、静脉通畅及阴阳调节之效。本研究中我们施针时取患侧太阳、阳白、颧髎、四白、地仓、颊车等穴,有助于局部经气的调节,可达散寒温经之效;翳风可达疏风寒之效;足三里能够对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行调节,可达调节脾胃、化湿气疏风、活络通经、扶正祛邪等效。而恢复期与稳定期增加电针能够提高穴位受到的刺激。同时,在此基础上我们加用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对四关穴行温针灸能够进一步提高温通经脉、益气升阳及气血调节的效果,进而加快患者的康复,同时加用穴位敷贴能够刺激面神经的兴奋,促进营养代谢的改善,加快水肿与面神经炎症的吸收,提高面神经的康复率[6]。结果可见,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较参考组患者显著更高(P<0.05)。

综上所述,周围性面瘫患者行四关穴温针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可获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钱海良,付勇,熊俊等.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不同灸位的临床疗效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3):221-224.

[2]贾莹梅,高杨.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8):1147-1149.

[3]林杰,吴卓华,徐光青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4):298-299.

[4]王峰川.隔姜灸联合牵正复颜饮治疗风痰瘀阻证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4):2648-2651.

[5]蔡慧敏,蔡慧芳,陈明月等.加味牵正散穴位贴敷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J].中医研究,2013,26(9):50-53.

[6]戚其华,倪姗姗,王友兰等.中药穴位贴敷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3,33(11):965-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