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中不完全抗体的检测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与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血清中不完全抗体的检测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与意义

黄小波

黄小波

(广西灵川县人民医院检验科541200)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中不完全抗体的检测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与意义。方法:选取了2012年3月~2013年3月的2500例患者进行不完全抗体检测,对重复病例进行排除,总共有1340例输血患者,对其进行不完全抗体检测,并观察检测阳性率变化情况。结果:将假阳性率病例排除,检测结果呈现出阳性的有5例,阳性率约为0.37%。其中,抗-C、抗-E、抗-D的比例较大。结论:血清中不完全抗体检测在交叉配血中有重要意义,能够保障输血安全。

【关键词】不完全抗体检测;交叉配血;应用;意义

不完全抗体容易导致输血过程中发生免疫反应,引起输血不良症状,对血型鉴定产生干扰。特别是有妊娠史的女性和多次输血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免疫性抗体,在进行输血时容易产生溶血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肾功能衰竭、血红蛋白下降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1]。因此,为了保证患者输血的安全,应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完全抗体检测。本文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到我院进行不完全抗体检测的1340例患者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资料来源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到我院进行不完全抗体检测的患者,共2500例。将重复病例排除之后,总共有1340例患者。男性有724例,女性有616例,年龄为6~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岁。在试剂的选择上,选用了人源性抗体、普细胞、筛选细胞、酶试剂、单克隆抗体、抗人球蛋白试剂等。凝聚胺试剂盒包括了重悬液、凝聚胺、低离子介质。

1.2实验方法

首先,根据已知抗体的特点,在筛选细胞的同时,在凝聚胺试剂、盐水、抗人球蛋白等介质中,检测患者血清,查看是否有不完全抗体[2]。如果检测结果呈现阳性,在介质中可进一步对一组或几组普细胞进行检测,参照普细胞格局,查看反应结果是否能反映出不完全抗体的特点。再通过已知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患者的红细胞,查看相应抗原的含量,并对不完全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鉴别。

2结果

检测结果如表1、表2所示。根据表1、表2可知,在血液标本中,阳性患者有5例,阳性率约为0.37%。其中,男性为1例,女性为4例,年龄为6~81岁,平均年龄为37岁。血液病患者有2例,孕产妇有2例,外科手术的患者有1例。根据检测结果可知,与无输血史的患者相比,有输血史患者的不完全抗体几率较高。再根据表2可知,在不完全抗体中,抗-C、抗-E、抗-D的比例较大,属于Rh血型系统。从以往的研究可知,在Rh血型系统患者治疗中,抗-D成为威胁输血安全的重要抗体,在人体内的持续时间较长。所有的患者在进行了不完全抗体检测后,了解了不完全抗体存在的情况,在阳性患者输血时,输入了相应的血液成分及抗原血液,没有出现不良反应,输血之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明显回升,治疗效果较好。

表1不完全抗体检测结果

3讨论

从本质上说,不完全抗体指的是不符合A型、B型、O型血的抗体,在与相应的抗原结合之后,在特殊条件下能够产生抗原反应。完全抗体由于具有完整的Ig分子结构,经过酶水解后,可成片段Fab或者F(ab`),这两个片段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不完全抗体的作用[3]。在不完全抗体检测中,以红细胞检查居多,产生了抗-B、抗-A1抗体。一般而言,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其检出率一般为0.2%~2.1%。在本实验中,其检出率约为0.37%,属于此范围内。在输血患者中,如果体内存在着不完全抗体,在患者输血时,其输血抗原细胞与抗体结合,产生免疫作用,抗体含量迅速增加,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最高值,引发溶血性反应,造成患者输血无效,甚至加重患者的病情,出现贫血、发热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在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不完全抗体检测,预防输血中的危险。

从目前来看,在不完全抗体检测时,可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加酶法、盐水介质法、不完全抗体法等方法。由于不完全抗体检测方法的准确性较高,一般采用不完全抗体检测法。通常情况下,可采用了凝聚胺技术来检测患者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这种方法具有快速、敏感性高等优点。在临床输血中,如果发生溶血性反应,主要是因为没有事先进行不完全抗体检测。因此,在临床输血之前,必须先进行不完全抗体检测。抗球蛋白法和加酶法虽然灵敏性较高,但由于试剂保存困难、操作步骤繁琐、耗时耗力,且干扰性较大,在急诊输血时风险较大[4]。而凝聚胺法在检测完全抗体、不完全抗体中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保证了急诊输血的安全,且检测方法比较简便、敏感性强,是不完全抗体检测的重要方法。从本实验可知,有输血史及女性患者患有不完全抗体的比例要比无输血史、男性患者的要高,这主要是考虑到女性患者经历过生育、妊娠等生理过程的刺激[5]。同时,反复输血的患者,更容易产生免疫抗体。因此,应对这类患者予以特别注意。在临床配血中,通过不完全抗体检测,能够掌握患者的体内是否存在抗体,保证交叉配血的质量,也保证了输血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危艳顺,姚明.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两种配血方法学评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8):623-624.

[2]吴坚洪,林海山,王孔专等.2680例患者输血前不完全抗体的临床检测分析[J].医药前沿,2012,02(16):135-136.

[3]叶宏辉,徐凤娟,倪映华等.多次输血患者Rh抗原分型检测的重要性[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0,23(5):596-597.

[4]杨旭,周惠芬,张苏闽等.基于食物特异性IgG检测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2319-2322.

[5]周红,王青,刘道伟等.妊娠妇女产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8(12):1504-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