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教学相长

陈红平

江苏灌云杨集中学陈红平

如今的素质教育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对老师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的效率的提高提到了议事日程上,鉴于此,笔者和同仁尝试用教学案来代替以往的教案,练习册,使教学一体,教学相长。因此,笔者试图从几个方面做具体说明。

一、预习跟踪要适度

苏教版新教材和以往的教材最大的区别在于,以往的教材容量较小,一学期六个单元,一些成册的练习册定下来使用率较高。而现在使用的新教材要根据实际需要重新整合。因此给学生定很多的资料比较浪费,学生只需要定一两本认为较好的。

在课堂预习作业的安排上,老师先备课,然后由两位老师执笔成案后再集体讨论,定稿,付印。这样的教案符合我们的教情和学生的学情。在预习这一部分,包括上节课重难点回顾,这节课的学法指导。比如预习《唐诗宋词》则会侧重从景和情方面提问,目的是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理解诗词的情感和艺术手法。而在预习《史记选读》中,则会侧重对文言文虚词,实词及通假字的考查和重难句的翻译。这样,使预习和本学校的语文水平相适应,从而有利于提高预习练习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给课堂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增强和成绩的提高。

二、课堂重难点要适中

语文课堂上,是师生激情碰撞的舞台,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完成听力任务的主阵地。因此,课堂上是“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去”。带来的问题要在课堂上通过师生讨论,提问等方式得到解决。而对重难点的突破会通过联想,迁移而产生新的问题,从对新的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解题、思考能力都会慢慢的得到提高。时下有句流行的话:“与孩子一同成长”。教师也要与学生共同进步,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教学案的设计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同时也给师生留下了广泛的空间。

三、拓展延伸要灵活

首先,教学案上的拓展延伸,弥补了教材上没有涉及却又是与之联系密切的内容。在学习《屈原列传》的时候,可以补充一些后人对屈原悼念的对联。例如“千古名胜又重新,是谁润色江山?应追思屈子文章,贾生才调”。在学习李白的《将进酒》的时候,就可以列举一些祝酒诗,例:《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七绝客中行》等。拓展学生的思路,开拓学生的视野。

第三,除了比较阅读和拓展内容之外。还可以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以及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后的人生体味。例如读了《管仲列传》,联系作者司马迁的遭遇,谈谈你的感想。对于同学之间的关系,你是如何看待的。让同学各抒己见。用不同的历史眼光来看待作者对人和事的态度。让学生根据本文所学的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起到导演的作用,进行点拨和总结,以拓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历练。

四、提高层次要兼顾

一套优良的教学案,的确对于以往的手写教案和别人编导的练习册来说,是一个革新,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然而要想有一套层次较高的教学案,就要注意下列问题。

1.全组老师先自备教材,查阅资料,确定重难点。

有自己的思路和教法。在集体讨论会上,各抒己见,通过比较,把较好的授课思路汇总起来,形成定案,提前发给学生,以备课前和上课使用。让学生提前知道学习内容,目标一致,消除课前内容的神秘感。

2.教师在参悟教材的基础上,努力吸取各家所长,为自己所用。

新工作的教师常局限于教材的说法,成了教材的传声器,常给学生照本宣科的感觉,有了几年的工作经验后,又常常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处理教材,上出来的课又常让人过于浅白。因此,对待备课,即要有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同时还不能故步自封,止步不前。要想弄出有质量、上层次的教学案,必须大量地占有资料,运用自己独特的鉴别力去审视他们,使之为己所用,使之和自己的教学思路有效嫁接。成为一份厚积薄发的教学案。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备课的成功与否,还要看是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

要提高课堂效率,光备好教材,有独特的教学思路是不够的,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哪些问题可以问的浅些,对于那些学生才能理解,而对于哪些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已经把问题解决了。就可以提一些探讨性的问题,通过联系对比,从而可以得到更深的体会。比如在学习《虞美人》的时候,一般学生能掌握作者借美好的事物的消逝借以摆拖亡国之痛。特别要赏析的是:“问君能有几许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将绵绵不绝的“愁”比喻为“东流去的春水”,将抽象的“愁”具体化了,形象,合理。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把与之相类似的诗词,如:“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与之比较,体味其中的妙处。

总之,对于教学案,老师是倾注了激情,学生付出了努力。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