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及护理安全管理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3

护理安全及护理安全管理进展

农梅卢国英

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2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的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之政府对群众医疗费用补贴的逐年增加,医院的就医人群不断增多,而医院的设施、设备、环境、医护人员配制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加上医疗行业本身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使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医疗护理纠纷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护理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防范护理措施进行阐述,现综述如下:

1护理安全及护理安全管理的概述。

护理安全是指病人在接受护理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安全管理是指为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护理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缺陷、不良事件等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从而减少医疗护理纠纷、诉讼的发生。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

2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原因分析

2.1管理方面的因素

2.1.1护理人力资源:由于国家财力不足,公立医院的改革迟迟未落实到位,而现在的公立医院,除了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国家全额拨款以外,在职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医院的基础建设、医疗设施购买等大部分支出均由医疗收入获得,这就促使医院从各个方面开源节流,节省开支,这是造成各部门人力配备不足的主要原因。加上护理工作的艰辛、琐碎、风险高、待遇差、护理人员不被理解、尊重等,使部分护士选择辞职、改行,护理人力床护比达不到国家卫生部的要求,是全国各家医院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现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士不仅是病人健康和安全的守护者,还是健康知识的传播者,环境的管理者,不断扩大的服务范围与内涵和护理人力的增加不成正比,这就促使护士经常超负荷工作,身心压力大,情绪、睡眠、体力均受到影响。工作中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和警惕性下降,服务不到位,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有管理者提出:护理人员的缺编,护士待遇偏低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2]。

2.1.2管理体制方面:护理安全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护理人员自身安全。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职业道德薄弱,业务培训不到位,设备物资管理不善等,不仅是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3]。临床护生的带教也存在安全隐患,带教老师因忙于具体工作,对护生监管不到位,或过于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又放眼[4];个别学生为了多操作,工作过于“主动”,在带教老师未履行告知义务前,就独自去为病人进行护理操作,为医疗护理纠纷埋下隐患[5]。

2.2护士方面的因素

2.2.1护士队伍年轻化:随着医院规模不断扩大,招聘新护士大幅增加,临床护士年轻化趋势明显,年轻护士比例增多,工作经验明显不足,安全意识不强,对可能发生的护理纠纷预见能力不够,同时对已发生的护患纠纷,不会运用恰当的方法化解,这些都影响到护理安全[6]。国外的统计资料也也显示,由于低年资护士专业知识不够丰富,技术操作不够熟练,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法律知识欠缺,易发生不安全护理事件[7]。

2.2.2护士操作技能: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给病人提供正确、优质的护理离不开护士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有人通过对临床护理人员问卷调查得出结论,认为护士对护理安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急诊护理操作规程,其次是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8]。特别在一些特殊科室,如心血管科,当病人的心电监护波形发生改变时护士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病情突变时,静脉开通不及时,除颤仪、呼吸机、吸引器等急救仪器使用不熟练,延缓了病人抢救的最佳时机[9];手术室,术前护理人员若未对患者资料进行认真核对,可能会接错患者,手术部位错误,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手术体位不对,或摆放不当,易影响手术视野,降低麻醉效果,术后也易导致压疮、血管神经受损及呼吸受限等诸多并发症的形成,从而影响手术质量[10]。

2.2.3护士素质:护士素质包括思想素质、职业素质、心里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等,当这些素质不符合或偏离了护理职业要求时,就可能造成言语行为不当或过失,给病人带来不安全感或不安全的结果[11]。常见的有责任心不强,没有真正的把病人的安全放在心里,实施护理操作时不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导致用药、治疗上的错误;缺乏“慎独”精神,没有认真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对病人的观察和护理不到位,导致病人压疮、坠床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知识面不全,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不善与病人及家属交流,对一些侵入性操作或须注意的事情缺乏必要的提醒、告知、解释,不能很好的融洽护患关系,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2.2.4护士的法制意识: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以及《侵权责任法》的实施,人们用法律来衡量医疗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忽视患者的权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12],表现在护士只注重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忽略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对护理风险的认识能力不足,对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缺乏预见性,如沟通时语气生硬、语言简单、或没有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不执行保密制度,随意谈论患者的病情隐私,触犯了患者的隐私权;对护理文书书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未认真履行医嘱执行制度,对医嘱概念模糊不清,超时间执行临时医嘱,随意执行口头医嘱[13],这些都是安全隐患的导火线,应引起护理人员的警示。

2.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病人住院期间的生活环境问题,包括基础设施、病区物品配备和放置存在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过湿、高低不平、有障碍,病床高度不适、无床栏保护;桌椅板凳损坏变形;厕内无扶手、呼叫不畅;开水壶放置不当;病房光线不足或刺眼等,这些因素常常是导致病人跌倒、坠床、烫伤等意外发生的主要原因。另外,医院感染、治安问题对病人的情绪也会构成影响[9、11]。

2.4病人因素

病人的心理素质、对疾病的认知及承受能力,将影响其情绪,进而影响其行为及对医嘱的依从性[11]。病人住进医院,陌生的环境,加上对疾病的恐惧和忧虑,会导致情绪的改变,产生应激包括冲动、愤怒、抑制和焦虑等,长期抑郁,部分患者出现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在住院过程中,患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出现不遵医行为,如不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擅自离开医院;不按医嘱服药、控制饮食、戒烟戒酒、按时复查;趁护理人员巡视的空隙,自行中断氧疗或自行改变护理人员调好的输液速度等。还有因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如扩张血管药、利尿药引起的直立性低血压;降压药引起的头痛、血压下降、眩晕等[14],多巴胺、胺碘酮、化疗药等刺激血管,易引起静脉炎等[15]。

2.5其他因素

护理物品、仪器设备、药品是构成护理能力的重要部分。药品过期、变质、管理混乱导致放置不当,护理物品准备不足,设备性能不佳,抢救物品不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毒、麻及高危药品等管理不善也易耽误患者的抢救、治疗,埋下安全隐患。部分病人疾病反复发作须多次住院治疗,一些重大疾病产生高额治疗费用而导致家庭矛盾,以及一些特殊病人如“三无人员”住院,无人监护,社会支持不到位等,加重医务工作和负担的同时,也引起病人心理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

3管理措施及进展

3.1合理调配护理资源

护士的工作状态对护理安全有直接影响,医院管理者应注意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努力使床护比达到卫生部的要求;护理部根据各护理单元的病床使用率、专科特点,合理调整全院护理人员梯队[16];护士长排班时注意新老搭配,合理排班,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护理工作量来动态安排护理人力,保证护理安全。护理管理者对护士要进行人性化管理,尽量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氛围,让每位护士工作舒心,乐于工作[17]。护士长要了解每位护士的家庭情况及思想状况,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困难,减轻她们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使她们的工作状态处于最佳状态,对待工作更加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使病人在住院期间安全康复。

3.2健全和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医疗体制,对一些陈旧的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程、质控标准进行修订,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和健全护理安全制度及处理应急预案[18]。要求护士:(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执行制度;(2)准确识别病人的身份,以确保治疗、护理、检查的正确实施;(3)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挽救患者生命;(4)提高用药安全,急救药品、毒麻药品、高危药品做到规范管理;(5)对新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对各种特殊患者如存在发生压疮、坠床、跌倒、管道滑脱的高危患者做好风险评估,加强观察护理的同时,与家属做好沟通,严防患者发生压疮、坠床、跌倒、烫伤、误吸、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护士长经常检查、督促护士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护理部及大科不定时进行督查,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非惩罚性报告制度[6],鼓励护士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护理安全讨论时以分析、警示为主,处罚从轻的原则,如果建立“针对系统+非惩罚性环境”的安全文化,每一位护士都能主动、积极地发现并呈报问题,就如同张开了一张安全大网,可以将差错事故扼制在萌芽状态中,否则,病人的安全则陷入各种隐患之中[19]。

3.3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首先必须在全体护理人员中树立护理安全的观念,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加强护士的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护士的言谈举止必须符合职业规范和技术要求[20]。掌握相关应急预案,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规范护理文件书写,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掌握沟通技巧,在全程服务中确保良好的沟通,从各个方面处处为病人着想,及时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使病人感觉到护士真正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从而理解护士,有事愿意与护士交流,寻求护士帮助,使病人对护士满意度提高,减少护理纠纷发生,护理安全隐患降低[9]。

3.4重视法制教育,增强安全观念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实行了医疗侵权诉法举证责任倒置,《侵权责任法》加大了对病人的保护力度,也加大了医疗机构和护士的责任,使医疗机构成为被告的风险增加,对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要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不但知晓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要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在护理工作中履行各种告知制度;住院患者安全告知(环境、有关制度及注意事项),护理防护用具使用告知(约束带、制动措施等),有创操作告知(导尿、留置静脉穿刺等)。规范护理安全警示标志(特殊药物、特殊治疗、防滑等)[21],对高危人群实施护理评估,对可能发生压疮、坠床、跌倒、管道滑脱的患者告知家属并签字,以取得家属配合,消除不安全因素,预防护理纠纷发生。

3.5加强病区管理

病区的硬件设施也是影响病人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确保患者的安全,王素云等[22]提出采取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卡检查安全隐患,鼓励安全管理的个人主动参与,倡导良性的安全管理文化。即把安全隐患排查卡分16个条目,各班护理人员依据排查卡的内容逐一排查记录并签名,护士长每天督查,并将排查出的问题根据安全隐患的级别采取相应的措施,或层层上报,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月结。16个条目涵盖药品、设备、人员、环境4个方面。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需要多人、多班次的合作,交接多、配合多、环节多,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也多,护士长须在重点环节实施流程管理中控制护理质量。制订出病人出入院流程、转科流程、交接班流程、接待急诊入院流程等一系列标准化流程,并认真执行,以避免工作遗漏,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满意度[21]。

3.6病人的管理

护理是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病人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护士应将病人视为生理的、心理的、精神的、社会的综合体,善于与病人沟通,掌握病人的病情、文化背景、接受能力,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让其了解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药物的不良反应。最后,对病人的关怀可延伸到对其家属的了解。以专业医务工作者的身份对病人家属进行善意提醒,使其配合病人的治疗[23],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以减少护患纠纷发生。

4小结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只有一次生命的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法律意识,健全和落实各项有关制度,遵守操作规程,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把安全工作做深做细,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降低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全方位服务好病人,是护理安全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丁力,姜安丽,叶旭春.患者安全相关问题的国外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4):55-56.

[2]黄小红.在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中护士长的"四新要素"[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6):748-750.

[3]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34-35.

[4]辛霞,毛晓玲,黄益,等.防范医疗安全中的护理风险[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9):1270.

[5]罗莉.临床实习护生的护理安全教育[J].全科护理,2012,10(4):371.

[6]王小芳.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2):42-44。

[7]NellieBristol.Patienlsatelyalliancetotacklehandwashinsworldwide[J].2007,366-490.

[8]罗英,陶英.临床护士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调查与对策[J].吉林医学,2012,33(6):1304.

[9]陕艳.浅谈心血管疾病病人住院安全隐患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2,26(3):267-268.

[10]刘维静.手术室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及安全管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4):91-92.

[11]王红.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2):154-155.

[12]高维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消除护理安全隐患[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29(1):383-384.

[13]张敏侠,高静华.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29(1):382.

[14]张莉.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8):78-79.

[15]李晓燕,祁艳玲.心内科护理风险及控制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8(22):122.

[16]林娟,王萍,王国秀.重点科室护理安全隐患的整改效果分析和体会[J].现代医学,2012,40(1):104-107.

[17]张广清.护理缺陷发生后护士的心理反应及对安全文化建设认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20):64-66.

[18]王芳,叶志弘,葛学娣,等.三级综合医院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777-780.

[19]苗京亚.护理安全管理中护士长角色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6):1544。

[20]徐彩虹.谈护士的自我防护[J].全科护理,2009,7(20):1860.

[21]雷玉彬.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3,33(2):5-6.

[22]王素云,秦霞,张永丽,孙君红.护理管理中安全分层管理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2,27(2):19-20.

[23]苏虹,牛丽华.心血管疾病的心理干预[J].中华医药导报,2009,30(5):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