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突破作文难关的捷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仿写——突破作文难关的捷径

胡林

四川南充市第十中学校胡林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老师给学生出题——学生写——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古典”套路,其特点在于统一题目,教师批改时容易发现共性的问题,便于集中讲评,但其弊端在于限定了文体,也就限定了学生的思路,很不利于其创造力的发展,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写作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虽然写作的数目很多,投入的精力也不可谓不大,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与前一种现象相反的是:不规定题目,学生任意发挥,自由创作,很明显,这是看到了规定题目作文训练的弊端,想通过这种形式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出来,把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出来,但这种形式的弊端也会在几次作文之后逐渐体现出来,学生会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越来越应付差事,创造性体现不出来写出的作文也就走了样。

如何找到一条切实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呢?一个偶然的机会启发了我,在一次单元考试时,作文话题是“亲情”。恰好,试题中的现代文阅读题《母亲的三句话》也表现了“亲情”这一主题,且这篇文章在材料的选择、语言的运用、结构的处理等方面都有精到之处。于是,一个聪明的学生仿照此文,写成了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对比这个学生以前的作文,确实看了一个很大幅度的提高。这件事引发了我的思考:这到底是一种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呢,还是属于变相的抄袭呢?纵观其它的一些艺术门类,如美术、音乐,美术需要借鉴前人的技法,音乐需要借鉴前人的乐式,表达技巧等,无一不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文学创作也是如此,鲁迅曾经说写文章“必须从大作家们完成了的作品去体会”,这也是为我们指引了一个方向,从理论上肯定了“仿写”这种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

为了进一步验证,我在接下来的作文训练中,利用一篇《永远的蝴蝶》作为样本进行仿写训练,原文表现的是一种至诚的友情,在训练中我要求学生改写为表现亲情的文章,用原文的语言表达风格进行创作。最初,学生不知应如何下笔,我引导学生对样本进行反复的阅读体会,激发灵感。作文完成之后,其水平大大超乎我的想象,绝大多数学生能把样本中的仿写对象与自己的作文结合起来,把这些文章与以前的一些作文放在一起,很难想象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甚至有学生交上作文之后也要回去想重抄一份,说这是写作文以来最投入感情的一篇文章,以前也写过同类的文章,但不知怎样能表达出来,通过样本,自己找到了一种表达方式。随即,我又以鲁迅的散文《风筝》为样本进行仿写训练,同样在训练中涌现出了一批相当优秀的作文。

通过尝试,我逐渐明晰了仿写的方法。它可以从多方面对样本进行模仿,或立意,或文章结构,或语言表达,学生对范文的某一方面做深入理解体会之后,把这一方面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化为自己作文的一部分,也就不自觉地化为自己作文创作技巧的一部分,在今后的合适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予以运用,达到了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至于仿写的内容,那是很多的。各种文体、各种表达方式均可以作为仿写的样本,以议论文为例,给材料作文应如何处理,单是空洞地讲“引—议—联—结”,学生是不会接受的,不妨给学生一个比较典型的范文,让学生自己理解,然后给定一个材料,模仿范文进行创作,这样,学生就会把议论文结构要点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仿写应注意的一点是所选范本一定要具有可仿性,而且必须是具有典范性的文章,很多文章确实很优美,但与高中生的写作实际水平不相符,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范本时一定要慎重把握。

与只给定题目和索性不给题目的训练方式相比较,仿写在学生面前树立起了一个标竿,让学生明确榜样,明确学生目标,学有所得,同时,教师也觉得有据可依,标准明确。所以,我认为仿写应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