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蔡康英

蔡康英

(四川省自贡市23中,四川自贡643000)

中图分类号:G3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073-01

摘要:努力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即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方法,又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效果,即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方法,又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让学生改变偏面认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以为化学只需要背背就能学好;有的学生以为化学是专门和有毒的物质打交道而退避三舍;有的学生以为化学背的东西太多而厌恶……这些都是对化学学科本身及化学学习的误解。其实,我们人类的生活、科技、生产都与化学密切相关,我们只有学好化学,才能知道哪些是有害的物质,我们该如何回避和化解;才能知道哪些物质是有益的,我们该如何合成它。因此,学好化学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们将来更好地造福人类,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有利于学生们为将来的科技进步作出有益的贡献。其实,化学跟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同学要积极寻找、发现和获取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如:钢铁为什么久置会生锈?为什么钢铁漆上油漆就不容易生锈?燃料燃烧时为什么鼓入空气,火焰会更旺?潮湿的煤炭为什么会比干燥的煤炭燃烧的更旺?在面粉中加人发酵粉(小苏打),蒸出来的馒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小孔?如果我们同学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就注意结合这些实际现象,那么学习化学就会变得生动而有趣。

二、充分发挥实验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的窗口,形象生动的演示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已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烧不焦的手帕”、“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就能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从而向往化学学习,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三、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每节课的导入时,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的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实验现象的问题或者实验,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使教学事半功倍。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诸如探究实验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探究实验法,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只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又如边讲边实验法,对学生在学习知识中遇到的只凭讲解难以明白的问题,可以将这些问题“搬”到实验室里来解决,通过老师做实验,步骤谨严、现象明显、结论科学都会给学生所做的练习加深印象。此外,还可以指名让某个学生代替老师来做实验,让其他的学生观察台上学生做实验的全过程,实验过后,老师再适时点拨,针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好的地方加以表扬,出现的问题予以提示,这样,对其他同学同样也起到很好的学习和借鉴的效果。

四、联想记忆,巧编口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作为九年级的新课程,毫无疑问,确实有许多基础性内容需要记忆。任何学习都离不开记忆。因此,我们同学应该学会正确而有效地记忆化学内容。对于文字较少而又零乱的难以记忆的小问题要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奇特的联想,如氢氧化钠的用途是:用于制肥皂、炼制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上,可记为:“纸(织)上染了肥油。”浓缩记忆法就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进行记忆。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检、装、夹、点、收、移、熄。“检”指检查装置是否漏气;“装”指往试管里装药品;“夹”指把试管夹在铁架台上;“点”指点燃酒精灯;“收”指收集气体;“移’’指把导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灭酒精灯。再如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等等。在化学教学中,有许多的性质、化合价等有相似的元素,学生在学习时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记住这些性质和价态,然而大多数学生这一关就很难突破。所以我们运用联想性思维把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放在一起记忆是十分必要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经常用这样的口诀“一价钾纳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硫有负二正四六,铜汞二价最常见……”来帮助我们完成教学,从而帮助学生突破记忆的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之,教师要经常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化学学习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