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对年轻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对年轻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李军英郭志刚王素敏

李军英郭志刚王素敏(新乐市医院河北新乐050700)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4-0224-02

【摘要】目的分析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对年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年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21-45岁)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84例;A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mg-50mg2/日口服;B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马来酸依那普利5mg-20mg2/日口服。每周测量血压,调整药物剂量,4周后,依据血压达标率评定疗效。结果A组达标率为83.3%,B组达标率为72.6%。结论β受体阻滞剂对年轻高血压患者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效果明显。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原发性高血压年轻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首要原因[1]。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年轻高血压患者人数逐年增加。如何有效控制其血压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比分析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年轻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年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84例,其中A组:男56例,女28例,年龄23-45岁,病史1-3年,收缩压165±15mmhg,舒张压90±20mmhg,B组:男55例,女29例,年龄22-45岁,病史1-3年,收缩压168±11mmhg,舒张压95±18mmhg,两组间年龄差别、男女比例、治疗前血压情况在统计学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前1周停止使用其他降压药。A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mg-50mg2/日口服;B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5mg-20mg2/日口服。每周测量患者血压,并调整药物剂量。4周后,依据血压达标率评定疗效。结果:A组达标率为83.3%,B组72.6%。

1.3疗效判断标准

①有效:患者舒张压≤90mmhg或下降幅度≥10mmhg以上,或收缩压下降幅度在30mmhg以上。②无效:患者舒张压下降幅度≤10mmhg且没有降至正常水平,或收缩压下降幅度在30mmhg以下。

1.4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

表1单用降压药物三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达标人数及达标率

3结论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各84例,经治疗后各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缓解。β受体阻滞剂达标率(83.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达标率(72.6%)。β受体阻滞剂对年轻高血压患者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效果明显。二者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长期疾病。其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在初期发生痉挛而在后期发生硬化,在血流动力学上表现为血压升高,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后期各主要器官损害严重并发症较多[2]。交感神经活性亢进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高血压的形成和维持过程中均起着不同的作用,但对于年轻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在其发病中起着尤为关键作用。大量临床实验证明:β受体阻滞剂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故对于交感神经张力较高的年轻高血压患者,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物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其临床疗效可靠,尤其是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这类药物对中枢系统的影响较小且降压效果较好。本实验亦验证了β受体阻滞剂对年轻高血压患者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效果明显,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卢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1.

[4]赵水平.心脏内科研修精要[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