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的语文学习与生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1

论我的语文学习与生活

罗垚

罗垚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民族中学,广西宁明532500)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013-01

摘要:生活有多丰富,语文也有多丰富。把语文学习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世界,感受生命;开发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空间,努力缩短学语文和用语文的距离,用好语文这个工具,以便和他人进行有效沟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语文学习;生活;积累;阅读;作文

语文学习被融入生活中,语文才有生命的灵动。我们都知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学生生活的地方。生活有多丰富,语文也有多丰富。让我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让生活真正成为我生命成长的地方。

上中学以后,科目繁多,课堂内如何学习语文呢?语文最重日积月累,这已是人所共知。小到字、词,甚至拼音标点,大到作文,无不是点点滴滴积聚而成。我对语文一向兴趣很浓,每节课都听得投入,也很有收获。课余时间只要每天花上十几分钟把当天内容看一遍就够了。其实语文的学习最自然轻松。平时生活甚至是在看电视,听广播的时候,可以用来积累语文知识。处处留心,则会常有收获。

课内的学习之外,还应在课外多看书。最喜欢的是学到哪一篇课文,便找来与此有关的一点书来看。譬如学到苏轼的诗词,便找了苏轼的赤壁赋诸文,甚至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或有关宋朝的书来看。这样对课文了解更深入,对作者也有了较深的感觉。因此也增加了文史知识,做起题来也不难。而中学课余时间多,也开始有自己的看法,是大看课外书的好时光,不可错过。我要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爱好,课余大半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看书,从中国古代诗词曲赋到西洋名著,只要心有所动,便沉缅其中,更是沉迷于毛姆的《刀锋》、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即使不求甚解,也是很好的享受,充实了中学生活。因为读的多是文学作品,所以培养了对语文的语感,对于作文,更是大有裨益。

课本之外的读报生活,用的是《语文报》、《语文月刊》、《中学生阅读》和《读者文摘》。《语文月刊》相伴中学六年,每期必看,而《语文报》则是高三才开始看的。这两份报刊内容丰富生动,又容易接受,信息性也很强,对高考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利用学习的边角时间,看看这两份书报,既增长了知识又怡情悦性,使我对语文的感情越来越深。中学时我一直坚持订阅《中学生阅读》和《读者文摘》。这两本书都给了我很大帮助,特别是《中学生阅读》,它其中有优美的散文、学生的优秀习作及许多课文中疑难问题的解答,还有古文阅读、高考的模拟训练等。每一期的题目选材广泛,我都尽量认真做下来,特别是古文部分,既有选自《史记》、《春秋》、《左传》等著作的,也有一些文艺性作品的节选,内容精炼,对能力提高很有好处。

在语文学习中,作文是语文考试中的重头戏。作文当然更与平时的积累有关。平时应多阅读,多练笔。看书看报时应注意积累材料,诸如事例,名言警句,应作摘抄,优秀作文选也应多看。每次考试前把积累的材料浏览一遍,说不定可以帮上大忙。考试最怕作文跑题,所以应多练习。我觉得可以由老师或自己选一些作文题,每题用十几分钟的时间研究材料,立意,再写出布局谋篇的简单思路,请教老师,高考的作文多为议论文,考试时留给作文的时间通常是一个小时,研究材料,选找切入点,再立意,粗写提纲,打腹稿,大概要花一半时间,因为胸有成竹,所以用半小时的时间把文章写出来也有宽余。作文准确切入是关键一步,此外语言立意力求新颖,但如果没有把握,宁可用陈旧观点,也最好不要冒险。记得从初二开始,我就练着虚构故事,当然,虚构还要以真实为基础。有篇那时的“力作”,至今记忆犹新。其内容大概如下:幼年的两个小伙伴随父母移居美国,多年后归来,满口我们美国怎么、怎么,还贬低中国的文化艺术和传统习俗。这些事实深深刺痛了我。文章的结尾是“在古老东方,有一个沉重的声音在召唤:归来吧,远方的游子。”其实,那是我当时看了一些关于出国热报道有感而写的。到了高中,写记叙文的机会少了,但我常练笔。我觉得记叙文重在“新鲜”、“真实”。这就要求我们会体察生活,做有心人。我有一种观察人物的方法:在放学回家时慢慢骑车,细心琢磨路边的人:小学生,接孩子的家长,卖羊肉串的小贩,辛苦的菜农,趾高气昂的小老板?这些市井人物的形象,日久天长会深深地印在脑海中。等到写作文时,说不准要安在哪个人物的身上。只有人物来源于现实的生活,他的形象才会真实、感人。

我不能死读书,读死书。我的眼界要更开阔些,不遗余力地开发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空间,努力缩短我学语文和用语文的距离,用好语文这个工具,和他人进行有效地沟通,服务于社会。我走出课堂,接触自然,自然界的鸟语花香往往能激起自己的才情。聆听着溪水潺潺的声音,望着满眼的绿,置身于清鲜的天然氧吧中,不论是低声吟诵,还是静游书海,都是一种享受。此时心中无法抑制迸出的一连串文字符号便成就了一篇篇“天然去雕饰”的脱尘脱俗的佳作。“走出校门,规范汉字”活动使我更加了解汉字文化,规范汉字的书写方法;“品茶”活动让我从对茶文化的感受中品味人生的真谛;编辑班级杂志促进我表达内心情感,与读书结合,紧随时代前沿,展示自我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