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关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

李兆丹

平果县环境保护局广西平果531499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高速的发展,而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牺牲生态”所换取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前几年肆虐北方的“沙尘暴”和近几年席卷半个中国的“雾霾”问题都是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表现,改善生态环境时不我待。为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积极做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通过积极做好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实现对于生态环境多层次、全方位的监控,并以所监测的数据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提供数据引导和支持,实现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监测技术;可持续发展;环境执法

1前言

目前,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各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力度。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量较大,需要集成各类数据信息,因此集成各监测技术,构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平台,有着必要性。部分地区已经开展建设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支撑各项工作的开展。

2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分析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发展时期,部分企业过于追求高利润,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甚至为了达到生产目标牺牲环境。地方政府部分官员为了追求政绩,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不注重环境保护,未能将环境质量改善以及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等指标,纳入到环境目标考核中,甚至为了快速发展经济牺牲环境。除此之外,排放标准执行不到位,使得污染物排放总量难以得到降低。综上所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力度。

3现代生态环境监测中物联网技术应用存在的不足

3.1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陈旧

我国传统环境监测系统主要是通过人工采集的方式进行生态环境监测,监测工作的效率性、准确性难以保证,并且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较大。尽管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与应用,但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中多数部门和机构使用的仍旧是传统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在物联网技术使用环境下存在较大的限制。同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使得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

3.2物联网技术应用范围有限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使用物联网技术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水质监测、水污染治理监测以及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当中,对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其他种类的生态环境监测尚未大力涉及。物联网技术应用范围的有限性使得生态环境监测的完整性和全面性难以得到保证,无法根据现有数据信息对生态环境的整体状况进行分析评判,导致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工作的数据基础不够完善。

3.3物联网技术检测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有待提升

当下物流网技术应用到生态环境监测中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放置传感器对环境进行监测,传感器监测的范围不能明确,监测数据的稳定性不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同时,生态环境监测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主要依赖于射频波段的发射,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当中,很容易受到噪音、电磁波以及金属的影响,进而使的监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

4积极进取发展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保障和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发展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将能够极大地提升我国在生态环境监测的效率和成效。如今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相对于以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不论是在生态环境监测设备的精度和效率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没有尽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尽头。应当持续加强对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投入力度,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改变以往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架构框架,用新思路、新方法来激发生态环境监测的新活力、新动力,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家应当积极加强相关部门在软硬件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对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投入力度,开发新型、高精度的生态环境监测设备,立足于自主开发掌握核心科技,从而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升级、进步,只有通过这一途径才能够持续不断地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产业的发展进步,逐步追赶国际先进技术并最终实现赶超。做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应用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的建设,应当持续投入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专业化的生态环境监测团队,从而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在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完善生态环境预警监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积极形成规范的监测制度和标准,从而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技术指导。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远的任务,做好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借助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力量做好环境监督、监测,从源头入手控制好环境污染,减少污染排放和并做好环境综合治理。

5优化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生态环境监测中应用的途径

5.1创新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1)相关部门与机构要针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以及市场环境制定科学规范的物联网技术管理制度,保证物联网及时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2)要对现有的生态监测系统进行完善和更新,在物联网技术的促进下,将人力资源与物联网技术有效地进行结合,并针对不同类别的生态环境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的时效性与质量。(3)要强化对物联网技术的管理,通过对跨区域、跨类别的生态环境监测物联网建设工作,使不同地域以及领域的生态环境数据信息能够实现有效的交流、共享,进而提升环境监测的整体性与准确性。

5.2扩大物联网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范围

针对目前物联网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范围的有限性问题,相关部门和机构要不断丰富物联网环境监测的内容与范围,除了现在比较常见的大气监测、水质监测以及水污染治理监测之外,还要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扩展到城市垃圾监测、噪声环境监测以及生物监测和土壤监测等不同的内容当中。根据生态环境以及城市生活质量等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范畴进行扩展,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的预先性与完善性,使生态环境监测更加细致、优质地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5.3加大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实践力度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要在科学的技术支撑下开展,相关部门与研究机构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大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通过对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物联网技术研发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的效率与质量。一方面,相关机构要加大对信息传感设备的研发和完善力度,使得传感设备能够有效规避环境中干扰因素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物联网数据交流共享平台的建设力度,提升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与数据交流的时效性。

6结束语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对于保护环境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应当积极做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促进生态保护,通过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用以构建系统、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同时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所反馈的数据能够有助于人们科学的预测某地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形成环境检测技术体系协调统一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姜德文.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监测与公共服务[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6):131-136.

[2]吕国屏,廖承锐,高媛啰,等.激光雷达技术在矿山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7(7):577-585.

[3]陈涛,杨武年.“3S”技术在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03,19(3):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