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张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析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张宁

张宁

张宁

山东省巨野县广播电视台274900

摘要:记者是职业传播者,面对层出不穷的信息,应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职业敏感,即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具有判断信息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或具有怎样的新闻价值的能力,一名记者应该注意培养、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度。

关键词:新闻记者;新闻敏感;职业素质;培养

一、新闻敏感是记者必备的职业素质

(一)、新闻敏感的含义

所谓新闻敏感,就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能力,它是成熟记者所特有的职业性敏感。

(二)、新闻敏感与新闻采访、写作间的关系

新闻敏感是新闻发现中最重要的思维现象,所有具体的新闻发现都始于新闻敏感,有敏感才会有提炼、确认和发现的结果。其次,新闻采访中的线索、题材、事实的细节价值、人物乃至主题等都与新闻敏感直接有关。因此,新闻记者就是要有对新闻价值具备敏锐的捕捉目,这是完成新闻采访任务的必备素养。

二、新闻敏感的重要作用

新闻敏感在帮助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事实、准确鉴别事实新闻价值所在及其大小,以及帮助记者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挖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笔者认为记者的新闻敏感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体现:

(一)能从生活中发现新闻

美学上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的,生活中并不缺少新闻,而是缺少发现。例如: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一次下乡,住在公社的办公室里,这个晚上一点动静也没有,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但是是范敬宜敏感地从“什么事都没发生”的事实背后发现了重大的新闻,写出了新闻名篇:《两家子公社干部睡上安稳觉夜无电话声早无堵门人》。

一个记者要注意培养孩童般的好奇心,培养灵敏的注意力。只有这样,当事件发生时,才能从平凡中洞见伟大,从普通中窥见独特,从沙砂中发现真金。

(二)能在短时间内发觉新闻

美国《纽约时报》知名记者迪姆士・泰勒初出茅庐时,曾经被编辑责怪过“鼻子感冒了”。当时,他被派去采访一位名女演员的首场演出,他去后得知演出竟被取消。取消可能就意味着反常,但他没有留意,认为演出没开始也就没有新闻,他也就回去睡大觉了。第二天,许多报纸都在重要版面报道了一条重大消息:这位著名女演员自杀了。泰勒却因此漏掉了这么一条重大新闻,如果泰勒具有新闻敏感就能及时发现到事件中的不寻常之处并去深入挖掘,就不至于空手而归。

一位外国记者曾说:“我能嗅出一里之外的新闻。”而当前有些记者,新闻就在鼻子底下却也“嗅”不出来。因此每位记者,要具有“新闻眼”、“新闻鼻”,从错综复杂、变化万千的客观事物和现象中发现新闻。

(三)能透过现象挖掘事件本质

有四名外国记者同去甘肃和苏南农村采访,采访结束后有三名记者认为所获不多,另一名记者却一连写了三条短讯。第一条,他在甘肃一个村子看到主人外出不关门,那里治安好。第二条,写苏南农村的小伙子穿西装,姑娘们穿高跟鞋,改变了他脑子里中国农民的传统形象,说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了,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第三条,写苏南农家像城里人一样养鸟、养金鱼,社会安定、生活富足。

由此可见,判断一件事实是否有新闻价值,不能简单地从它自身去看,要善于用眼睛用“新闻嗅觉”去发现事件的本质,让新闻事实呈现出它的价值。

三、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做一个好记者的关键是要有新闻敏感,然而新闻敏感不是天生的,是记者在后天的学习、实践中所锻炼出来的。

(一)培养政治敏感

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乎正确的舆论引导,关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新闻报道要宣传、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新闻记者平时要多了解多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当前的报道思想,要了解把握当前各方的形式,立足全局,从一点辐射到经济、政治、文化,国内、国外等多个方面。

(二)走基层,三贴近

《夜宿农家探增收》系列报道,是记者梁玉飞下基层走进农村所采写的,并先后获得了南通市和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梁玉飞顶着三十七八摄氏度的高温在田间地头向农民采访,汗如雨下使他心灵受到震撼,真正的体会到群众中蕴藏着的新闻资源。

记者离基层越近,离真理就越近。生活与群众,就是新闻线索、素材、题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记者只有切实的深入实际,真诚的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抓到好新闻。

(三)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新闻是给人民群众看,一条新闻的好坏还由人民评判,记者能否写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闻,离不开记者的工作责任感。记者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就会对工作充满热情,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闻事业当中。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就是培养新闻敏感的动力,有了这种动力,记者就能不断地抓寻新闻线索,孜孜不倦的挖掘最具新闻价值的事实,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四)不断补充、积累知识

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积累是新闻敏感的坚实基础,一个记者是博学多才还是缺少知识,与新闻敏感具有密切的关系。如果知识面广,更能快速准确地从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获取新闻线索,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并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与报道。

(五)平时多看新闻

新闻记者不仅要写得一篇好新闻还要经常去看新闻,看新闻不仅能了解多方面的事件,并且能够从其他记者其他新闻媒体吸取优秀的写作方法、技巧。在看的同时多想不仅能从已写好的新闻中发现它没被发现、潜在的价值,能从另外的角度予以突破,又能提高新闻敏感度。

四、总结

新闻敏感是记者的一种重要技能,是记者的第二生命,它需要新闻记者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做到扎实采访、做到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通过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长期积累、反复锻炼逐步增强逐步形成。新闻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新闻记者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一个好的记者,除了要有对新闻的高度敏感,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广泛的知识技能,一颗全意为人民服务正直的心。

作者简介:阎婷(1983.4-)女,四川遂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

参考文献:

[1]金梦玉.[新闻采访报道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5

[2]王金星、杜春海[新闻写作].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10

[3]梁玉飞.基层与群众是新闻的真正“源头”《夜宿农家探增收》采写体会《新闻战线》2002年第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