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1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

李风兰

李风兰甘肃省古浪县古丰初级中学733100

新课改的不断实施,给教育界鼓荡起了一股清新之风。师生双向发展的理念更使教学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遇。将死搬硬套的传统教学变成了教得轻松,学得愉快的教学。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良好氛围。欣喜之余,回顾自己多年教学经历,也想谈点拙见于下:

一、双基是语文教学创新的源头。一谈双基教学,定会被人质问:你又想重操旧业,加重学生负担?试问“万丈高楼平地起”,离开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语文素养岂不成了空中楼阁?况且语言的习得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记忆和理解大量的包括字词在内的语文知识。可我们的语文课堂有时候被浮躁之像掩盖了对文本的认真解读;用形式的多样冲淡了对双基内容的掌握。不论什么时节,掌握双基并没有错。所以,克服对创新认识的偏差。不要以为脱离教材,别出心裁,离奇古怪就是创新。教师精心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与时俱进把新知识、新理念引入课堂,与教材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兴趣思索,激励学生的认知矛盾,引发强烈求知欲,因兴而学,主动去质疑,主动解决问题创新才叫创新。应试教育只重结果,忽视过程,教师如何将浓缩的结果使学生识记为要,将学生当作容器,死硬灌输,求同思维。个体生命成了一个模型的“产品”,难有个性,更不用说创新了。那么努力使知识灌输式学习转变为体验式的个性化学习,这才是根本。在大谈创新的今天,没有扎实的双基作后盾,又能创出什么“新”来?

二、训练,语文教学的核心。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注重课堂评优形式下,谁又敢让学生踏实地进行一番训练呢?只要花样翻新,课堂热闹,气氛热烈,起码不会被人挑三拣四。殊不知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乃至逻辑,哪项不通过反复的训练就能掌握呢?背诵大量的优秀篇章那更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精神品质的最好方法。为此,教师多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不断丰富素材积累,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生活对事物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只有通过训练,使学生练就了本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可称得上成功的教学。语文丰富的内涵,就在于它源远流长的传承性、积淀性,离开了循序渐进的训练,任何花架子都起不了决定作用。

三、引导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有些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片面认识,造成了课堂的失误,“学生主体”变成了放任自流,“自主合作”变成了放羊式教学。课堂是养成学生习惯的最好的环境。充满活力,热情洋溢的课堂定会造就自信者、乐观者、强者。应该学习上最有价值的财富是积极的态度,引导他们创造自我,体验成功,学以致用,发展个性。如果千方百计将课文凑成情景剧表演一番,即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进行教学,只忙于点击课件,放映员似的展示一幅幅画面,表现一片片内容,将学生引入彩色斑斓的直观形象中,还能培养思维品质?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在自主感悟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将学生引入到文本意蕴的深处,留给学生充裕的思考空间,尽量让他们独立观察、操作、表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和创造精神,只有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魅力永存,学生才能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求,成为生活的强者,社会的人才。让学生在前贤俊杰们的智慧海洋里探索寻宝,绝不能留下“如入宝山空手回”的遗憾。

四、实践是语文能力形成的保证。语文教学立足于阅读中学习,实践中探索,应用中掌控。师生综合信息沟通,创建新的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教育信息网络,使学生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最佳效果。只有不断地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于生活,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潜心挖掘教材内涵的实践因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会使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可是,知识必定有他的系统性,所选内容都能达到生活化是很难的,所以,对于有些远离我们生活的内容,比如古诗文,它毕竟是古人思想精华的体现,只有创设特定的情景,从现实生活出发,活化教学,立足于社会,有所创新,使学生对文化遗产有所领会,还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审美能力,达到去粗取精的目的。仅仅用传统的讲授法,只能越学越枯燥,消磨掉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文的阅读,更需要引入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有最充分的主观感悟,做到“一千个读者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写心灵,抒个性,到田间地头,进工厂军营,游山川河谷,观风景名胜,融入生活,合于自然,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在实践中形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