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的心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走进学生的心中

崔莘莘

山东省栖霞市实验中学265300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进入心灵的频道!人际沟通的金钥匙。

平时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疏导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十一假期中,我班学生×××的妈妈打电话说不让他上网他就不写作业,问我怎么办?我的方法是不让他上网,看看他到底写不写作业。等到十一假期回来后,我问学生作业写完了吗?回答写完了。后来看了一下作业,不但写完了,而且还不错。接下来的几周虽然也有作业质量不高的情况,但也没什么大问题。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直到11月份,有一天×××没来上学,我就打电话给他妈妈,结果他妈妈在电话里说孩子不想上学了。我发觉事情有点不对,在询问中得知,原来孩子在初三时发现有多动症,后来及时治疗,一直靠药物维持。但药物对学生的身体特别是脑子的副作用很大,学生经常犯困,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很容易激动。所以医生建议由着孩子的性子来。这个孩子本身很喜欢上网,经常拿上网跟父母讲条件。因为这些原因,成绩慢慢就落下了,导致学生心理承受不了,不敢正视现实,惧怕困难。通过这次谈话我发现,这个学生不是没有上进心,只是缺少沟通。后来我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到×××家里做了一次家访。

那天,我们谈了近一个小时,我没有责备他,而是询问他最近的生活,问他有没有烦心的事,希望为他分忧,结果他把所有的委屈全说了出来。原来×××本身由于药物的作用很敏感,而家长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说话时没注意方式方法,让×××觉得父母只关心他的成绩,给他的压力太大。觉得学习是很苦很累,受不了。现在在家的状态很好,很享受。要不上职业学校也行,因为那里的环境相对轻松,没有升学压力,结果就是不想太累。这一次谈话我完全是个听众。听他说完后,我们又一起分析了目前以及以后的生活,通过引导让他自己说出应该如何去做。这一次家访效果出奇的好,事后我又单独找了他的父母,希望他们为了孩子能集中精力应付中考,给孩子一个好的心情,这之后,他好像卸下了一个大包袱,后来打电话给我说要上学。但又担心跟不上学习,我及时给他鼓励,因为以他的基础要赶上进度不是难事。后来到了学校我就多关注他,对他的优异表现及时表扬,给了他很大的信心。一直到现在变得非常乐观和上进。自尊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是我们教师应该做到的,只有把学生当成朋友,他才能敞开心扉地说真话实话,老师才能真正地知道他的什么“病”,给他开一剂“良药”。

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学生很容易与教师或家长形成对抗性逆反心理,所以教育者切不可恶语相加,在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我觉得首先要尊重学生、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做耐心细致地工作,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可带着有色眼镜看人,而应对他们有超人的忍劲和过人的宽容,倍加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灵,哪怕是很小的进步,或做了一件有益的事,即使微不足道,也要给表扬、鼓励。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们感到自己有长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培养其自信心。这样持之以恒地抓,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始终微笑的面对学生,用真心来爱他们,用真情去温暖他们,使他们从心底感受到你的浓浓的爱,包括一些很小的细节,你都要倾注爱。“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这是永远的真理。一个情感匮乏和缺乏爱的人,是不可能在教育方面有所作为的。只有亲其师,方可信其道,师生感情融洽是教育的润滑剂。

当然,也只有家庭、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提高教育整体效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是两种特点完全不同的教育,但教育是个延续性的过程,这两种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等重要,无法割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各自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互补的。强调任何某一方面或忽视某一方面都是不可取的,但每个孩子都具有独特性,家长能对孩子更好地进行“个性教育”,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

家庭教育如何与学校教育协调,最大程度地做到一致?希望家长应该主动到学校了解学校对孩子教育的要求。要积极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要按时听课,这样家长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可能得到提高,同时对学校近期教育要求、重点有所了解,便于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其次,家长应该主动经常向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了解孩子在校思想、学习等表现,与老师共同研究孩子的教育方法,多向老师请教,尽量和学校保持一致,配合好。这样,不但能促进学校教育,还能借学校力量解决许多家庭教育的难题。再次,家长应该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当然,教师也应积极听取家长的建议。并对家长的建议给予及时合理的回复,而不能认为教师的做法永远是对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畅通、无限。

所以,我认为还要坚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原则,耐心细致做好反复教育的转化工作。这样,才可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