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浅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

田长芝

田长芝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沙城镇第六小学075400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性变革,有效的课堂教学正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对于如何全面落实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许多教师仍然感到困惑,课堂教学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不明确。许多教师每节课只是力求完成教材的任务,而不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主要表现为: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导致教学中的教师中心化。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教师还应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要怎样学,除此之外,课堂教学中轻视学生学习情感领域目标的培养,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学而轻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等等。

2.学生学习形式单—。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流于形式,有的小组合作学习认为在很短的时间内讨论讨论,动动手,再让一个学生起来汇报,其他补充,为合作而合作,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时空;只考虑合作的形式而未能考虑合作的时机。这主要是对合作学习的内涵未能理解,片面追求表面的热闹而忽视了给予学生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也未能认识和把握合作学习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还看到不少教师不管学生的具体情况、不管各类知识的特殊性,一律让学生先进行探究,有的知识,明明教师一句话能讲清,却还要让学生进行探索,因此在不少课堂上常常闹笑话。从而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违背了有效教学的原则。

3.不能结合实际因材施教。许多教师只是一味地照搬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不管自己学生的学习特征,教学时只满足于是否把教案完成了,呈现出了一种教学形式化的趋向。另外,还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意识,导致新知学习时对促进学生发展的效果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4.教学方法单一,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将一个问题抛给学生,完全让学生自由的、漫无边际地思考,教师不作任何指导与帮助,学生没有目标,没有方法,讨论研究很长时间,讲了不少废话,却得不出什么结论,以致不少学生将数学学习与游戏等同起来,这样的数学教学无疑是打着课程教学改革的幌子,实际上走的是过去“放羊式”教学的老路子,是一种无效教学模式。而与之相反的是,不少教师由于担心学生思考不出结果,于是小心翼翼地给学生制定了琐碎的思索步骤,学生稍有困难马上进行指导,看似启发学生思考,其实使学生而无自主性可言,生动活泼的探索过程变成了变相地灌输,学生成了教师手中的木偶,新课标学习只是“教案剧”的一个美丽的外包装。

二、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让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有一定的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2.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形式应多样化。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三、读透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重要条件。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