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管理及护理差错的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1

产科护理管理及护理差错的预防

胡爱红

胡爱红

垦利县人民医院(山东垦利257500)

【摘要】为提高产科服务质量近两年来,我们针对医疗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讲行总结分析,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产科护理差错防范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3)07-49-01

1提高助产技术

1.1助产士的素质差异大:由于低年资的助产士增多,加之剖宫产的比例增高,平时接生机会减少,致临床经验不足,产程观察水平不高,应变能力差,不能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处理问题,潜伏的安全隐患增多。

1.2助产技术操作失误:产科技术操作有其特殊性,绝大部分为有创性操作,且很多操作需要手法和经验灵活运用,如临产时的阴道检查、保护会阴的技巧、产时会阴侧切的角度、会阴缝合技术、臀位接生等,是产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有失误则会伤及母婴。

2重视医德医风

2.1服务态度生硬,用语不当:孕妇临产后心情难免急躁、恐惧、孤独,她们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呵护。工作中生冷硬的话,无疑会对孕妇造成一种无形的打击,在心理上造成不安全感,产后一旦母婴病情有变,则引发纠纷。

2.2服务工作不到位:主要体现在入院宣教不到位,没有很好的履行告知义务,对病人的隐私不够尊重,对病人的主诉不够重视,未主动关心安慰病人,使病人感到自己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而产生不满情绪引发纠纷。

3防范对策

3.1健全质控体系,加强护理管理

3.1.1质控网络不健全,安全意识不强:不注重环节质量控制,只是在应付上级检查时,突击性的进行全面、质量安全回顾性检查,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另外在发生护理缺陷或过失时,个别同志存侥幸心理,隐瞒过失行为,不及时上报,延误处理时机。

3.1.2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产后应立即在分娩记录上做好各项记录,尤其是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出生时的情况、处置、查对应有详细记载,并给新生儿戴手腕条,以免引发纠纷。

3.1.3完善病区安全管理制度:根据本科特点制定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完善入院安全告知相关内容,对常见急危重症提出应急预案,对新生儿、孕产妇等高危人群制定意外伤害防范预案。明确规定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常规,一旦发生差错纠纷必须以群体的力量面对,积极处理,避免事态扩大。同时强化质量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利用一切机会如每月的例会、周会、晨会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3.1.4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训,注重专科知识学习。医务人员要不断自我完善,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这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对新上岗的年轻同志进行岗前培训,临床带教、试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选派青年骨干外出进修学习,鼓励大家参加函大,自考等学历提高学习,以提高助产士、护士的理论水平,丰富专业知识。

3.1.5加强人文关怀,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把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去,良好的护患交流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用礼貌的用语、热情的关爱、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可信赖。

临床护理的好坏直接的体现和反映着一个医院的服务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随着社会法律制度的不断的走向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所具有的维权法律意识在不断的提高,新的危险性因素出现成为了可能,而作为本身存在着高风险的产科也就必然要对其进行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医疗风险,预防差错和事故的发生。产科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地方,这当然是由产科的高风险本质所决定的,要保证产科质量防止差错事故,产科护士必须加强安全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从法律角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护理操作流程,明确对待护理安全的态度,提高安全意识,打造护理安全文化。医院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安全管理,保证产科人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从细微小处着眼,将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