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课俱乐部制的利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大学体育课俱乐部制的利弊分析

冉耀文

冉耀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技术与经济学院

【摘要】大学体育实行俱乐部制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体育教学一种新的尝试。文章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其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既看到了有利的一面,同时也发现了问题及弊端。便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找到差距,弥补不足,达到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俱乐部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2-0064-02

【Abstract】AdoptingtheclubsystemofcollegeP.Eisareformationinuniversityathleticteaching,andalsoakindofexperiment.Thispaperexploresinitially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thissysteminlightofteachingpractice,inorderthatwemightfindboththestrongandweakpointsinteachingprocessandachievepurposeofabetterteachingresult.

【Keywords】CollegeP.EClubsystemAnalysis

大学体育课实行俱乐部制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体育教学一种新的尝试。它一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在设定的一些体育项目范围内,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及兴趣、爱好,自主地选修体育项目,从而完成师生的“教”与“学”的目的。

全院于2002年开始实行“俱乐部”制教学方式。实行的一年多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在此,笔者从正反两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一、有利的方面

1.适应时代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和关注程度也就越来越高,国家也提倡全民健身,进而赋予了体育更深、更广泛的内涵与外延。体育事业也由过去那种简单的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目的的要求,转变为集娱乐、健身、欣赏、休闲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多元化需求。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不同,参与体育的目的也就不同。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教育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只有这样才有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要求。因此,体育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大势所趋。大学体育课实行俱乐部制就是在这种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2.适应当代大学生生理、心理变化的要求

当代大学生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较过去的大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学生由过去的体质弱、营养缺乏变成了体质强、营养过剩;由过去温顺的被动式接受教育转变为从兴趣出发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很明显,过去的体育教学只按照体育大纲的要求进行,那种死板的体育教育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变化的要求。

实行体育俱乐部制就是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我们的体育教育能够适应当代大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要求,达到体育教育的最佳效果。

3.充分地调动了大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实行体育俱乐部制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选择自己所爱好的体育项目,然后进行系统地学习、训练。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上课的质量。兴趣和爱好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实现体育目的的根本所在。体育教育必须紧紧地抓住这条主线,加以正确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4.由覆盖式教学向专项式教学发展

应该说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受到社会的广泛青睐。在体育方面能有一技之长成为很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实行体育俱乐部制为他们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大学体育教育大约有两年的时间,在那么短暂的时间里,想把种类繁多的各个体育项目都学好是不现实的。过去的做法是:开设多种体育项目的教学课,对每个项目面面俱到,简单介绍。这样使学生对各项目只能是大概了解,根本无法进行系统地学习和训练,不能满足学生对某些体育项目求知的需求。实行体育俱乐部制,学生可以在两年的时间里选择一项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然后针对所选择的项目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这样就会大大地提高专项素质,为其所用,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可见实行体育俱乐部制是时代的要求,是针对教育对象的变化而进行的一项体育教育改革,它不仅可以避免过去体育教育体制所存在的弊端,而且还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然而,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正在探索阶段,也确实存在着诸多不足。

二、体育俱乐部制存在的弊端

1.思想意识滞后

实行体育俱乐部制不是简单的教授方式的改变,而是体育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它要求学校的教学部门、管理部门以及教师、学生首先对俱乐部制要有充分的认识。教学管理部门与教育者要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项工作。否则就会出现某些偏颇。如场地、器材不足,上课时间不能保证。因此,转变我们固有的教学理念,使其适应新的形势是这一改革成败的关键。

2.原有的体育教学模式不适应体育俱乐部制

实行体育俱乐部制是一项非常复杂性的细致工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几千名学生要根据所选的项目不同,重新进行组合教学班,原有的班级被打乱,辅导员、班级干部的作用将大大降低。在安排教学时,既要在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又要形成一系列完整的管理制度相配套。否则就会出现“放羊式”教学的混乱局面。

3.教师的课方式下,教师几乎成为了全能选手,由于受各种因素限制,对于体育项目的专项研究远远不够。实行俱乐部制后,要求体育教师本身必须对专项科目加以深入研究。不仅要对教学项目的娴熟,而且还要对教学项目的起源、特点、理论基础、训练方法、规则、裁判法以及竞赛有着充分的认识。对学生能够进行系统的专项教育,否则就会失去专业素质无法满足俱乐部制的教学要求

在过去的授了实施俱乐部制的意义。

4.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实行体育俱乐部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松散型授课方式,把来自于不同班级的几十名学生重新组成一个班来授课。这就造成了由于师生、生生之间不熟悉,上课时经常出现旷课、冒名顶替等现象,上课完全靠学生的自觉性来完成,对学生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大学体育教学实行俱乐部制,既有其积极的一面,同时,又存在一定的弊端,这就要求教学管理部门以及授课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发挥俱乐部制教学的优势,逐步克服弊端,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体育教育的同时,能够学有所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则珊.终身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

2翁永良.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体育意识教育[J].学校体育教育研究,2000(2):14~16

3陈晴.体育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体育高教研究,1998(6):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