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及矫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及矫正

施宏儒

施宏儒甘肃省永登县第八中学730300

心理学认为“个性倾向体现了心理活动的动力和选择,是心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一个人行动的方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自我意识。”因此,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是受一定的潜在心理倾向所支配的。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塑造个性、品质的重要阶段。初中生的行为习惯是否得到正确的鼓励、引导、矫正,决定了其心理是否能健康发展,最终决定其思想、行为的表现是否符合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行为规范。积极的行为习惯当然需要鼓励其发展,而不良的行为习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去认真分析矫正,因为不良的行为习惯最终会导致不良思想的产生,成为影响个人、家庭、社会稳定的潜在诱因。

一、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

1.学生主观认识的片面性或偏激性。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认识和接受事物的方式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接纳和模仿,往往不自觉掺入自己的意识和观点,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产生不良的心理。如通过调查发现,校园“追星族”占学生的40%,他们片面地倾慕某位明星放纵、自由的个性,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心理,最终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反抗行为。更何况,错误认同甚至羡慕某种本来就不正确的的现象时,就更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了。

2.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调查中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造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初中生占11.5%。初中生正处于开始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启蒙阶段,他们常常被多彩的世界搅得眼花缭乱、浮想联翩。但不切实际的理想往往在现实有限的条件中受到挫折。理想越多,追求欲望越强,受挫折机会就越多。当这种不切实际的理想多次不能满足时,很容易产生不良心理行为,最终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3.社会影响与教育不一致。

通过调查发现99%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小孩朝着理想、积极的方向发展。百态人生,使仍处于观望中的初中生目不暇接,也使我们防不胜防。消极的社会现象让他们感到好奇、彷徨,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会逐渐抵消甚至超过学校、家庭的正面教育效果,使初中生逐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4.学校教育观念、方式陈旧。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派生的问题,学校教育活动始终离不开应试教育,陈旧的教育观念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影响了初中生的正常心理发展。如:设立重点班,使学生失去心理平衡,甚至畸形发展。不充分了解现代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仍然采用封闭式、程式化方法去管理和教育学生,有的简单偏激,有的冷漠放任,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感到困惑。学校生活单调乏味,不注意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去满足青少年的精神需要,使他们转向外界寻找刺激和补偿等。所有这些,都会促成初中生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道,产生不良行为习惯,一旦误入歧途,后果不堪设想。

二、矫正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措施

1.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共同教育

(1)教师应常去家访,或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调查中发现有89%的学生家长希望教师能常去家访,或与家长保持电话、书信联系。这要求我们先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言及其中利弊,切中要害指出问题,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让学生增强学习意识,深刻体会到“要想成功,需要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加倍的努力。”

(2)家长要有正确的指导方向。调查中发现有95%的家长认为要关心子女,不能任其自由发展;体贴关怀,不过分宠爱;公开合理,不粗暴简单;和谐友爱,不互相欺凌;端庄正派,以身作则。以小从严,防微杜渐,要进行耐心引导和说服。

(3)教师、家长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中生年纪较小,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以后的发展前途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学生必须要有正确的目标、方向。

2.耐心辅导,做好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工作

(1)积极引导、正面教育。通过对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家长的调查中发现,他们都认为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启发自觉,面向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说服教育为主,以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在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以理服人。

(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调查中发现,学生都要求教师尊重、热爱、关怀和信任他们。首先,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感情,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人才。其次,教师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格适度。另外,要坚定不移地做到有耐心。

3.做好班风、学风、校风的建设

培养良好的班风要从形成正确的舆论做起。教师要对班上出现的好思想、好行为明确加以肯定,并使其延续和发展。第一,保持正确的态度,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发扬积极因素。第二,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第三,明辨是非,给学生温暖,增强其自信心。第四,关心学生生活、学习情况。第五,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团结学习,互爱互助。

总之,初中生的行为习惯是随着年龄、社会环境变化而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必须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序渐进,逐渐感化、改变他们,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材,做未来社会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