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例腹部外伤的CT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37例腹部外伤的CT分析

孙安祥刘秋梅蔡林洪

孙安祥刘秋梅蔡林洪

(疆克拉玛依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834009)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外伤的CT检查及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腹部外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7例腹部外伤患者的CT征象。结果:腹部外伤主要累及脾、肝、肾等。结论:CT检查对腹部外伤具有敏感、可靠、检出率高、无创伤的特点,能给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腹部外伤;CT表现:总结分析;

近年来,腹部外伤的发病率有所上升,CT是检查腹部外伤的主要手段,也是较准确评估所有腹部脏器及其附近器官损伤情况有效而无创性优选的检查方法,并为临床决定治疗方式提供重要依据。现将我院2005年6月~2013年6月的37例腹部外伤的螺旋CT检查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37例腹部外伤患者的螺旋CT扫描资料进行分析,男26例,女11例,年龄14~66岁,平均39岁。临床表现:腹痛、反跳痛、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尿、低血压、心率快、呼吸急促、休克、腹部移动性浊音等。

方法:采用美国GEProspeedAI型螺旋CT扫描机,层厚5~10mm,螺距1,根据损伤的部位选择扫描层数,并在监视屏上适当调节窗宽、窗位来显示不同脏器损伤情况。因病情危急,扫描前未服造影剂。

2结果

肝脏损伤14例,其中3例合并肋骨骨折,脾脏损伤19例,3例合并左肋骨骨折;肾脏损伤7例,胰损伤1例。其中肝、脾同时损伤2例,脾、肾同时损伤2例。车祸29例,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压伤1例,拳击伤3例。就诊时间均在24h之内。

2.1脾脏损伤:19例脾损伤中,脾挫伤9例,CT平扫表现为脾实质内条、片状低或等密度灶。脾撕裂伤5例,平扫表现为贯穿脾实质的横行条带状或不规则的低或等密度灶,有时可伴有斑点状略高密度影及腹腔积血征象;脾内血肿2例,平扫表现为类圆形等或稍高密度影;脾包膜下血肿6例,平扫表现为脾外缘新月形等或高密度影;其中1例脾内血肿和2例包膜下血肿与脾挫伤、脾撕裂伤并发。

2.2肝脏损伤:14例肝损伤患者,肝挫裂伤7例,CT平扫表现为肝实质条片状低密度灶或混杂密度灶,边缘模糊;肝撕裂伤2例,表现为放射样条状低密度灶,肝包膜下血肿5例,平扫表现为肝外缘新月形或梭形的等或稍低密度灶,密度略高于腹水。

2.3肾脏损伤:肾损伤7例,其中肾挫伤:6例,CT平扫见肾影增大,肾实质密度减低,可见斑点状出血灶;肾撕裂伤1例,平扫见肾轮廓不整,实质内线样低密度阴影,可见高密度之出血灶,合并肾旁血肿。

2.4胰腺损伤胰腺损伤1例,CT平扫见胰腺组织肿胀,轮廓模糊,胰体区见血肿形成。

3讨论

腹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科危重急诊,近年来随着工矿事故和车祸的增多,腹部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增多,死亡率高达10%—40%。早期正确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螺旋CT检查,具有快速、准确、无创伤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急性腹部外伤患者的首选检查。

腹部外伤主要为实质性脏器损伤为主,空腔脏器因一般外伤很少受累。而实质性脏器由于相对固定,质地娇嫩,受外力撞击后,容易破裂引起大量失血危及病人生命,是腹部外伤中的急危重症。肝脾肾等实质性器官内及包膜下血肿统称为“哨兵血块征”,是诊断该脏器或邻近器官损伤的可靠征象。常见内脏损伤,常伴有血性腹腔积液,血性腹腔积液其CT值偏高,在30~45HU以上,不同于其它肝病或肾病引起的腹水,后者CT值往往多在20HU以下,因此,可以说高密度腹腔积液是明显腹部脏器损伤后的出血表现,具有特异性。根据腹腔的解剖特点及损伤部位,积血多分布在两膈下间隙、肝脾周围间隙、肝肾隐窝、结肠旁沟,如果出血量多,由于重力关系,腹腔内的游离血液还可聚集到盆腔。

脾脏富含血管,质地脆弱,是腹部损伤最常见的损伤器官,其发生率约占腹部内__脏损伤的50%以上。依CT所见分为脾挫伤、撕裂伤、脾内血肿、包膜下血肿等。在脾脏损伤中,以上表现多复合存在,少数单一存在。脾内血肿和包膜下血肿在急性期表现为等或略高密度影,CT平扫时易漏诊,应仔细观察。

肝脏是仅次于脾脏的腹部闭合性外伤最常累及的实质性脏器,包括挫伤、撕裂伤、肝内血肿、包膜下血肿等。急性肝脏损伤的CT表现与脾损伤大致相似。肾损伤平扫密度减低,边缘模糊;严重损伤时可见轮廓不规则,实质内可见出血灶;部分肾损伤平扫仅表现为肾周血肿或肾包膜下血肿。

胰损伤在急性腹部闭合性外伤相对较少,临床表现亦多较隐匿,常规检查不易确诊。胰损伤表现为器官体积增大,平扫密度减低,边缘模糊;严重损伤时可见轮廓不规则,实质内可见出血灶;

综上所述,对急性腹部外伤所致的脾、肝、肾、胰损伤进行螺旋CT检查,具有敏感性、特异性,不但能明确诊断,且能进一步估计损伤的程度,给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估计患者的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星荣,沈天真,段承祥,等.全身CT和MRI.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525-657.

[2]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41-442,475-476.

[3]许达生,陈君禄,黄兆民,等.临床CT诊断学—CT诊断要点、少见征象与误诊分析.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60-261.

[4]周康荣.腹部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29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