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诊断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高频超声诊断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价值

金亮培

金亮培(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东方医院超声科江苏连云港222042)

【中图分类号】R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7-0138-02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43例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高频超声检查资料,分析其声像图特征。结果43例患儿中高频超声检查均有明显的超声声像图改变,即套叠处肠管短轴切面呈“同心圆”状,长轴切面呈“套筒”状。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高频超声急性超套叠诊断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相邻的肠腔内所导致的肠梗阻(见图1),其解剖特征分为外层鞘套、中层肠管、内层肠管、套叠头部及套叠颈部。肠套叠为婴幼儿肠梗阻的最常见原因,居婴幼儿时期急腹症首位。其发病季节与胃肠道病毒感染流行相一致。应用高频超声早期诊断对其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对本院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超声诊断婴幼儿急性肠套叠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5例,女性8例,年龄5个月至24个月,平均12个月。发病时间2小时至12小时。43例均以阵发性哭闹、呕吐就诊,其中5例伴有果酱样粘液血便,38例于脐右上方触及腊肠样肿块。所有病例均未做X线检查。

1.2仪器与方法使用TOSHIBAXarioSSA-660A及PHILIPS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分别为6.2-8.4MHz及5.0-12.0MHz。患儿常规取平卧位,先予全腹扫查,重点扫查脐右上方,发现病灶后作横、纵、斜切面扫查,显示病灶长、短轴,对病灶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进行观察记录,并予留档。

2结果

43例患者中超声检查均见脐右上方腹腔肿块。其短轴切面为类圆形、大中小三个环状结构的高低回声肿块,呈“同心圆”状(见图2),直径约3.0cm-5.0cm。其外圆呈低回声,为远端肠壁回声。中间和内部两个圆环状高低回声为被套入的近端肠管,且管壁稍增厚,其管腔内可见气体反射。长轴切面可见肠管重叠的腊肠样肿块,呈“套筒”样征象(见图3),长度约5.0cm-8.0cm,其内层与中层之间可在局部见到较强回声的肠系膜。其中10例于肠系膜处见到增生的淋巴结回声。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肠系膜处血供情况良好。同时套叠以上的肠管内可见淤滞现象。本组43例患儿经高频超声诊断后,均予以X线气灌肠复位。复位成功后患儿表情安详,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超声复查脐右上方肿块消失,肠管蠕动正常。本组病例经随访2-3天,1例复发,经气灌肠复位后随访未再复发。

图1肠套叠模式图。图2肠套叠短轴切面见大中小三个环状结构呈“同心圆”状。图3肠套叠长轴切面见肠管重叠,内部椭圆形低回声团块为肠系膜淋巴结。

3讨论

3.1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发生95%以上均为原发性,80%为2岁以内婴幼儿,男孩发病多于女孩,约为4:1。本组病例资料与文献记载相一致。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发生常与回盲部肠系膜尚未完全固定、活动度过大,回肠末段集合淋巴结增生以及肠功能失调、蠕动异常等有关。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回盲部套叠、小肠套叠与结肠套叠。回盲部套叠占90%以上。本组病例均为回盲部套叠。肠套叠多为顺应性套叠,与肠管蠕动方向一致。临床表现基于套叠造成的肠梗阻,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哭闹不安、腹痛、呕吐、血便及腹部肿块。超声检查对受检者无痛苦、无放射性损害,可反复进行,所获得的信息量丰富,能获得各种方位的切面图像。尤其高频超声具有良好的高分辨力,所获得的图像质量好的优点。但穿透力相对薄弱,探测深度较小。因婴幼儿腹壁组织较薄,使用高频超声检查时探测深度几乎不受影响,衰减少,所以特别适用高频超声检查。高平超声能清楚显示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最外层鞘套、中层套入部和内层的肠管,分辨肠管的各层结构,观察肠管的蠕动情况。肠套叠的超声声像图具有特征性改变,即短轴切面的大。中、小三层环状高低回声肿块,呈“同心圆”征。长轴切面的“腊肠样”肿块,呈“套筒”征。此为肠套叠的解剖结构特点构成上述特征性改变。即外层为盲肠肠壁回声,内、中层为套入部回肠肠壁回声,且回肠肠壁增厚明显。如其回声越低,说明套叠处肠管水肿越明显。由于肠管水肿,肠壁受压,套入部的肠系膜血管也受压,使静脉回流受阻,动脉血供不足,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情严重者可致套入部肠管坏死。应用多普勒检查可显示套入部肠管及肠系膜血供情况。本组43例患儿全部气灌肠复位成功,与套叠时间短(<48小时),患儿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套入部血供良好无肠管坏死有关。

3.2超声诊断婴幼儿急性肠套叠需与阑尾炎、急性痢疾、梅克尔憩室、过敏性紫癜(具有胃肠道症状者)、肠系膜淋巴结炎、先天性幽门肥厚相鉴别。根据临床表现及其他辅助检查,不难做出鉴别。

高频超声应用于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避免了以往X线检查造成的损害,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掌握肠套叠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性表现,应用多普勒技术,为肠套叠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高频超声诊断婴幼儿急性超套叠的优越性,已为广大临床医师认同,现为诊断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83.

[2]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7-289.

[3]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54,1549-1550.

[4]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38-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