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访视对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术前访视对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的影响研究

冯正华梁秋娴阮定平李献超

冯正华梁秋娴阮定平李献超(江门市中心医院广东江门529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441-02

【摘要】目的观察术前访视对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0年4月至今进行术前访视的500例择期手术病人的血压、心率变化程度和他们所填写的焦虑自评量表来得出的焦虑程度与未进行术前访视的500例择期手术病人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已进行术前访视的病人其心率、血压变化和焦虑程度均较未进行术前访视的病人为小,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前的紧张、焦虑心理,使其能以最佳状态来应对手术,使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平稳度过手术期。

【关键词】术前访视焦虑影响

手术对患者是一种创伤性治疗,会使患者产生不良刺激,甚至影响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在欧美比较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他们普遍开展术前访视,而且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完善和成熟,在我国术前访视仍然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新生事物。但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可使护士评估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情况,制定护理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术前的焦虑、恐惧心理。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0年4月至今在我院门诊手术室进行择期手术的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病人均神智清醒,无精神疾患及其他并发症,各项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1000例,分为实验组(接受术前访视)500例和对照组(未接受术前访视)500例。实验组男200例,女300例,年龄17-72岁(+_43.5岁),鼻息肉切除+鼻窦开放150例,甲状腺手术100例,前列腺电切50例,结肠癌根治50例,乳腺癌根治100例,PCNL50例;对照组男250例,女250例,年龄18-76岁(+_45.8岁),鼻息肉切除+鼻窦开放150例,甲状腺手术150例,前列腺电切50例,结肠癌根治50例,乳腺癌根治100例,PCNL50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时间安排

术前一天于15时到病房,对实验组病人进行访视,于20时进行焦虑评定(填写焦虑自评量表),对照组于术前一天进行焦虑评定(填写焦虑自评量表),两组病人均于手术日晨入手术室后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测定血压、心率并做好记录,最后统计学比较两组病人在焦虑程度和心率及血压方面的差别,得出结论。

1.2.2具体方法

1.2.2.1了解患者基本情况

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生命体征、诊断,拟定手术方式、手术部位、麻醉方式、现病史、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手术外伤史,接受手术的态度和心理状态评估。

1.2.2.2口头讲解和集中宣传

对进行手术和麻醉的有关事宜宣教,告知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指导他们配合的方法。统一进行术前宣教,让患者讨论,有疑问可以提出,手术护士给予回答。

1.2.2.3请术后成功患者“现身说法”

让待术患者与手术成功后的患者见面交流,请术后患者讲解其手术时的切身感受,这样使患者增加手术的信心。

1.2.2.4填写访视记录单

每例患者访视后都认真逐项填写记录单,并请患者或家属签字。

1.2.2.5制定护理计划

根据所获得的患者资料和沟通情况,与病房责任护士,本次手术的巡回护士等共同讨论,制定护理计划。

1.3评定工具

1.3.1血压、心率的波动情况

由研究者对两组病人的心率、血压在相同的时间进行测定,比较两组病人访视前后心率、血压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

1.3.2焦虑自评量表(SAS)

此量表由华裔教授Zung编制,是一种分析病人主观症状的相当简便的临床工具,用于衡量焦虑的轻、重程度。该量表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相当于一个症状。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20个条目中有15项是用负性词陈述的,按上述1-4顺序评分。其余5项(5、9、13、17、19)注*号者,是用正性词陈述的,按4-1顺序反向计分。SAS的统计指标为总分,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焦虑,63-72分为中度焦虑,73分以上为重度焦虑。该问卷有良好的信度,Cronbach’sα系数均在0.75以上。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0ForWindow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2结果

详见表1-3。

表1访视前两组患者的Bp,HR,SAS比较

组别例数焦虑评分收缩压(kpa)心率(次/分)

对照组500例45.38±4.5815.32±1.3677.36±3.78

实验组500例44.96±4.7015.36±1.2477.10±6.45

P>0.05>0.05>0.05

表2访视后两组患者的Bp,HR,SAS比较

组别例数焦虑评分收缩压(kpa)心率(次/分)

对照组500例47.85±5.2019.32±1.7895.32±8.43

实验组500例41.16±2.3415.80±1.4078.82±5.73

P<0.05<0.05<0.05

表3两组患者手术正常的x2检验

组别例数并发症(例数)正常(例数)正常率%

对照组500例15035070%

实验组500例1049098%

P<0.05

3讨论

3.1为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

3.1.1患者由于疾病的困扰,往往迫切要求手术,但由于对手术过程的不了解,又存在着焦虑心理,表现为情绪紧张,寝食不安等,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等医疗活动的顺利实施,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使患者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手术,使患者焦虑的心情得以缓解和抚慰,术前进行术前访视,通过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备和医护技术配备,使其不再感到陌生和孤独无助,通过讲明麻醉配合的注意事项,手术的简要过程,矫正其对手术和麻醉的错误认识,使其获得安全感和稳定的心态,消除患者焦虑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麻醉和手术。

3.1.2术前访视是由当台的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于术前一天到病房探视病人,全面了解病人的生理、心理状态和术前准备、术前用药等,以利于护士正确地评估病人,拟定完整的护理计划,提高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术前访视也给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手术室的工作不再仅局限于手术配合,而是进一步的从单纯的手术配合步向更为人性化的心理护理。有效的心理干预可调节患者的心理环境,提高疼痛阈值,使手术患者的焦虑值明显降低,使疼痛减轻,缓解紧张情绪,帮助病人顺利度过手术难关。

3.1.3术前访视可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治疗的基本情况,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手术环境等,使患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压力,减轻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的思想顾虑和恐惧。使病人感到被尊敬和被关心,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使其对手术充满信心,从而顺利度过手术期。

3.2术前访视可缩短护患距离,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创伤,满足患者的心理要求,获得患者的信赖和合作,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3.3术前访视需要护士不断学习丰富的医学、人文学、伦理学、社会学知识和沟通技巧;有良好的交往能力,观察叙述能力、概括能力;激励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研究、思考和探索,提高其护理业务水平。

4小结

本研究是通过对病人入院时和术前心率血压的变化以及焦虑程度的比较,表明术前访视可有效缓解手术病人术前的焦虑情况,降低其对手术的不良应激,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使其顺利度过手术期。

参考文献

[1]王玲,王伟志.术前访视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241.

[2]刘魁枝,顾建秀.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的身心影响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0):2427.

[3]刘喜梅,魏新,梁涛.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