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照护对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活质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关怀照护对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活质量研究

徐青丽(通讯作者)藏文雯章聪捷孙璐益郑雪芬

徐青丽(通讯作者)藏文雯章聪捷孙璐益郑雪芬张骏屠江锋

浙江省人民医院消化科,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310014

摘要:目的:探讨关怀照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并确诊的非脱落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关怀照护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关怀照护有利于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临床的治疗和护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

关键词:关怀照护;溃疡性结肠炎;生活质量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liveColitis,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炎症性疾病,以侵犯直肠和结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为主,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及黏液血便,其病程缓慢,迁延难愈[1]。由于病因不明,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2]。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实施关怀照护对UC患者的影响,进一步探索UC除药物治疗外新的辅助治疗方法。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UC诊断标准[3];②年龄范围18~60岁;③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清楚地理解并回答所有问题;④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排除标准:①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如恶性肿瘤,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②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疾患无法交流者;③近期有抗抑郁焦虑药物摄入史者。符合上述标准的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其中,实验组性别比例为25/35(男/女),年龄范围22-60岁,平均年龄42.1±12.7岁;对照组性别比例为26/34(男/女),年龄范围23-60岁,平均年龄44.2±11.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并给予一般护理、症状护理、病情观察等常规处理。

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关怀照护模式。住院期间责任组长和病人建立联系信息提供患者不间断、无缝隙地指导;与岗位护士通过下达护嘱为患者提供连续护理。责任组长根据病情动态变化,及时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路径,心理护理,饮食营养调理,药物指导,相关的社会家庭支持等。同时为每位病人提供书面的卫教单、健康手册;按需为病人提供集体卫教、病友会等宣教方式。

1.2.2实验设计

首先对照护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和医师进行个性化关怀照护模式的培训。量表评定人员和数据统计由专人负责。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及两组生活质量的情况。

1.2.3效果评价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入院时)和干预后(出院时)均需填写一份生活质量量表。该量表是在结合TDL生命质量量表并在专家建议的基础上设计了UC生活质量调查表,本调查量表有22个条目,每个条目分5个等级,采用计分法评分,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对应0-4分,满分为88分,经标准化处理后使满分达100分。得分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差,反之越高。评定人员分别在干预前(入院时)、干预后(出院时)测定量表,被调查者自行填表或指导填写共计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20份,有效率100%。

1.2.4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的变化见表1

两组患者经过各自的护理方案之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相对对照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01)。实验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01),对照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实施个性化照护

从表1发现,实验组UC患者在实施个性化关怀照护模式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P<0.001),且较对照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01)。说明关怀照护对于提高UC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研究表明,UC的发病与遗传、感染、环境、饮食和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4],临床表现病情轻重不一,同时存在焦虑、抑郁和烦恼等情绪,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本研究的个性化照护也符合Leininger[6]提出的护理体现关怀的理念。因此,首先在护士排班模式上由责任组长对病人实行8小时上班24小时负责的人性化排班模式,组长在岗位护士巡查的基础上通过护理查房的形式,修改护嘱,根据病情动态变化,及时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特别从心理、饮食、药物指导方面进行可行性的关怀照护。

3.2心理护理

本研究访谈病人时发现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情感挫折等心理问题的患者发生率高,患者负面消极的情绪较多,如焦虑、抑郁,烦躁不安,斤斤计较,难以沟通等。因此在心理疏导中首先是倾听,同时每天评估、交流、针对性指导和安慰病人,主动关心,帮助患者对病情建立正确的认识和观念,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临床的治疗和护理。

3.3饮食护理

根据病情制定饮食手册,原则上强调高蛋白有足够热量低脂的富有营养的食物,可以进食质软、易消化、清洁、少纤维素的的食物,避免使用冷饮、水果、多纤维的蔬菜及其他油炸、刺激性食物,忌食牛乳和乳制品;病情严重者暂时禁食,同时给予足够的肠外营养支持,并注意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本次实验组发现病人多有不同程度地害怕进食,责任组长及时发现后予以针对性指导,从而保证了病人的营养,促进了康复。

3.4药物护理

突出药物依从性,发现病人因副作用、经济问题、症状改善后如何处理困惑较多。护士告知用药重要性及注意事项的同时告知电话或加入微信,出现任何问题随时电话联系接受指导,让病人既安心又提高药物依从性。

关怀照护有利于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临床的治疗和护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因此在溃疡性结肠炎护理领域进行普及和推广有其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10-415.

[2]KawalecP,StawowczykE,MossakowskaM,etal.Diseaseactivity,qualityoflife,andindirectcostsofulcerativecolitisinPoland[J].Przegladgastroenterologiczny,2017,12(1):60.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华内科杂志,2008(47)1:73-39

[4]ReinischwSandbornWJ,HommoesDeta1.Adalimumabforinductionofclinicalremissioninmoderatelytoseverelyactiveulcerativecolitis:resultsof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Gut,2011,60(6):780—787.

[5]刘翠,黄异飞,黄凤.心理因素与溃疡性结肠炎关系的研究现状[J].新疆中医药,2011,29(3):86-88.

[6]LeiningerM.Leiningerstheoryofnursingculfurelcarepersityanduniversality.NursingScierce,1988,4:17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