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的超声表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1

多囊卵巢的超声表现

李红梅

(达州市华康医院四川达州635000)

多囊卵巢综合征为妇科领域一组多发性内分泌系统综合征类型,临床以雄激素增多、排卵功能障碍等为主要特征。该病除可对处于育龄期阶段的女性生育构成严重影响外,还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2型糖尿病、肥胖症的发生、发展关联密切。有报道指出,相较正常人群,多囊卵巢综合征有更高的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超声为现阶段对该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对超声表现进行掌握,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1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内容是什么?

因多囊卵巢综合征有相对多元的病发因素,表现也较为复杂,故较难制定统一诊断标准。现阶段,临床多倾向于将下列特征用于本病的诊断:(1)不排卵或稀发排卵;(2)具高雄激素血症特征;(3)闭经期或月经停止3-5d后施以超声检查,卵巢有多囊样改变,即卵巢体积增大和(或)双侧卵巢小卵泡检出≧12个;上述3项特征,至少符合2项,即可确诊。另外,还需将可诱导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其它病因排除,如甲状腺功能性病变、外源性雄激素、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

2采用二维超声检查时声像图表现

2.1经腹超声检查

指导患者在检查前对膀胱作适度充盈准备,设定膀胱作检查过程中的透声窗,为卵巢和子宫的清晰显示创造理想条件。超声表现具体内容包括:经观察示,于卵巢内积滞的卵泡呈栅栏样在周边区域分布,且卵巢在外形上发生了蜂窝状改变;此外,双侧卵巢呈对称性、均匀性增大,卵巢被膜呈不均匀性增厚状,回声呈增强显示,周围存在薄圆环围绕的征象。

2.2经阴超声检查

此方案在已婚女性中较为适用,可指导患者在检查前,将膀胱排空,并适当作心理疏导,以使其紧张心理消除,保持平和心态。协助病人取截石位,取耦合剂适量,均匀涂于阴道探头表面,并套上避孕套后,于阴道后穹窿处轻柔置入,通过对探头方向转动,以完成多平面、多方位的详细扫查操作。阴道超声可将小卵泡在成像方面的问题较好解决,能对卵巢边缘环绕的囊性卵泡(10余个)清晰显示,呈“项链样”或“蜂窝状”改变。通过对卵泡直径观测,均在10mm以下,通常介于3-8mm之间,大部分为4-6mm,同时,卵巢间质回声存在增强的情况。

2.3经腹和经阴超声检查优缺点有哪些?

因超声检查具可重复操作、便捷、无痛等多项优点,故广泛用于临床。但经腹和经阴超声也有各自优势和不足存在,如经腹超声,临床在使用时,因探头频率呈较低显示,分辨率也相对偏低,另外,因操作期间于卵巢周围分布的肠气也可干扰到图像质量,故无法清晰的对卵巢内部结构显示,对于有腹部手术史存在瘢痕遗留、卵巢位置较深、胃肠气体较多的患者及肥胖妇女,有较大的诊断难度。而经阴道超声可对卵巢整体结构清晰显示,并可将径线准确测量出,较好地对卵巢与子宫之间的关系呈现,盆腔脏器对其形成的干扰也较小。同时,患者无需在检查前憋尿,探头可贴附盆腔脏器,图像分辨率、探头频率均居较高水平,可对多囊卵巢形态学方面的改变清晰显示,还可将于卵巢内分布的小卵泡结构特征表现出,故使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敏感性、准确性显著提高。但其有相对弱的穿透力,近场声像图显示虽相对清晰,但观察远场声像图时发现,结果多不理想。如卵巢位置较高,子宫位于后方,卵巢较大的患者,应用经阴超声检查,无法较理想的将卵巢大小、轮廓清晰显出,且卵巢径线测量结果可靠性也相对偏低。

3三维超声声像图表现

三维超声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与评估中更为适合,可为卵巢体积、血流参数、间质面积的定量测定提供有利条件。相较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可更清晰的对卵巢立体结构显示,还可通过各种显示模式,方便医师纠正卵巢表面可再生和不规则的卵巢容积及分布的卵泡数量,增加超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的客观定量指标,提高测量精确性,也使诊断方法进一步完善。

在超声技术上,具体操作时,三维超声可不与患者身体接触,以虚拟的形式,通过对其存储的三维信息利用,从三个正交平面计数卵泡,此为三维超声所具有的后处理功能,在计数卵泡方面的优势,可防范超声检查所存在的长时间暴露不足,并为计数过程就充裕的时间予以提供,进而使卵泡计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增强。但是,采用三维超声计数卵泡,也有局限性存在,卵巢内卵泡所呈现出的拥挤情况及操作者的耐心程度,均可影响到三维超声的检查结果。现阶段,三维超声的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二维等同法及三维容积反转模式等系列技术,均可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计数中应用,其中,三维容积反转模式有更高的可靠度。

4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应用彩色多普勒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检查,可发现卵巢的微小血管,检出呈间断状态的血管走行,且探测角度、流速、方向对血流的显示未构成影响,有优于血管造影的检出能力。

总之,随着超声诊断设备的完善,加之临床诊断技术的增强,相信可更准确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情特征和发展状况了解,在掌握超声表现基础上,与内分泌改变、临床表现结合,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