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梆的旋律、调式与词格特点简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怀梆的旋律、调式与词格特点简析

赵丽娜

赵丽娜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1

此论文研究成果属于2011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

摘要:怀梆是源于河南省古怀庆府(今沁阳市)的一个地方性剧种,在历史上曾红极一时,而今却面临着日趋没落和失传的危险。它的旋律特点是大口、大腔、粗犷、豪放,在旋律进行上起腔高于落韵;调式则以异主同宫最为常见;唱词多为十字句和七字句,结构规整,琅琅上口。从旋律、调式、词格三方面入手对怀梆进行研究,结合怀梆的一些经典唱段,使人们可以更加直观的对这一古老剧种曾经的音乐特色与魅力所在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

关键词:怀梆旋律调式词格

前言

怀梆是梆子腔体系中一个充满了乡土气息的地方戏曲艺术,因其曾流行与分布在原来的河南省怀庆府地区(即今河南省沁阳市及周边县市),采用当地方言进行演唱,故而又叫“老怀梆”,又称为怀梆。[1]怀梆的旋律进行上起腔高于落韵;调式以异主同宫最为常见,唱词多为十字句和七字句,结构规整,富有韵律。

(一)旋律特点

怀梆的唱腔旋律多为波状式下行,起腔高于落韵,旋律线条的下行式发展,容易使音乐紧张度稍缓,听起来自然流畅。旋律基本音阶为56(7)12345,其中56123是骨干音,经常出现5到i的纯四度音程,怀梆音乐中4与升#4运用较多。其中4音多进行到稳定音5,5音在旋律中出现次数最多,且多作为段落终止音反复强调,把怀川人百折不挠、执着如一的性情体现得非常到位。

如下例《上前去挡住银战杆》,《反西京》中徐彦演唱的片段。[2]所举例句中的两句唱词,旋律的起音均高于落韵,第一、四小分句中的2—5,,1—5为表现较激动的人物情绪采用跳进音程,第二、三小分句中二度级进远远多于跳进,四个小分句有三句均落于5音,仅两句唱词的旋律(含句间过门)5音就出现了十八次,可见创腔者对5音的偏爱,这种对5的频繁使用听起来却又不会觉得冗繁,反会觉得这样才能更加充分突显剧中人物老徐彦的耿直和忠勇。

例1:1=bB2/4上前去挡住银战杆

怀梆唱腔旋律朴实,没有过多的炫技唱段,除了为充分表达激动情绪而出现的花柳腔和挑后嗓外,几乎都以平直古朴见长。怀梆唱腔中也有旋律不断跳进的唱段,但相对较少,一旦使用就必定是为了表现人物情绪堆积至极限后的爆发,如下例《汉宫血泪》中戚妃的唱段《手托锦袍泪如泉涌》。[2]

例2:1=bB2/4手托锦袍泪如泉涌

该唱段中二度级进很少,大多数是四、五度的跳进,特别是最后两句,全是四、五度音程的连续跳进,表现出戚妃在吕氏当权的情况下,对老陈平哀哀恳求寄予厚望的复杂心情,此时只有旋律线条的连续跳进才能将其表现出来,演唱跳进旋律时要将字喷口而出,一字一铿锵,极富感染力,是怀梆中的经典唱段。

怀梆行当中的黑头和二花脸唱腔旋律更是平直,这些角色往往发声粗重,唱词也简单,符合其刚烈豪迈的性格特点。旋律更多的是服务于角色,服务于人们的审美标准,怀梆的这种旋律特点深受人民欢迎,易学好唱,即使不懂谱不识字的人也能很快将其哼唱熟练,这也是它能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

(二)调式特点

怀梆属民族七声调式,从其旋律特点即可看出,由于5音的重要地位,怀梆徵调式为主,徵调式可说是其基本调式,并且多强调E徵,怀梆多用A调或降B调定弦。现有的怀梆曲谱均为首调记谱,在4、7两个偏音中,4音运用比较特殊,在不同情况下4和#4音起着不同的作用,用同一偏音的不同形式精心刻画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简单的变化取得了精彩的艺术效果。

偏音7在怀梆唱腔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个别时候它作为偏音出现,但更多则是作为徵调式的上方三度音来使用,有很大的稳定性,5音在唱段中使用频繁,作为骨干音和终止音,其主音地位坚不可摧,在调式转换上属于异主同宫的调式结构。[3]主音转换的同时音阶结构也随之改变。

如下例则选自《红楼梦》中林黛玉唱段《千里迢迢投亲来》,这个唱段就属于异主同宫的调式转换形式。该旋律片段在音乐进入时即为降B宫调式,主音为1,但在随后接入的慢二八板旋律中,5作为骨干音反复使用,终止音也落于5,5仿佛成了调式主音,7也相应成为主音上方三度音,起到了稳定音的作用,调式音阶的组合发生了改变,由123(4)56(7)1转为567(1)23(4)5,原来的降B宫调式转为新的F徵调式。

例3:1=bB2/4千里迢迢投亲来

下例《麒麟山》中程咬金唱段《带人马把贼征》则是由E徵调转为A宫调。[4]该片段旋律第一分句“把一杆大旗(来)竖在”到句间过门结束时由于5、7、2的主体地位,可以将5视为主音,调式亦可相应地视为E徵调;进入第二分句“大旗在空”的“大”字上,1音作为强拍重音出现并延续象征着调式在向A宫调转化,随后挑后嗓句的加入更加坚定了A宫调的主体地位,同一唱段中调性的变换,为旋律增添了更好的艺术效果,挑后嗓的加入拓宽了音域,使唱段听起来荡气回肠,把程咬金的英雄形象描绘得十分得体。此类特点的旋律在怀梆唱段中俯拾皆是。主音的变化和徵调式的频繁使用,使怀梆自成一腔,风格独特。

例4:1=A2/4带人马把贼征

第一分句:

第二分句:

(三)词格特点

怀梆词格与其它梆子体唱腔一样,演唱时以梆定板,合辙押韵,与鼓儿词相似,是说唱体的上下句,唱词字数规整,上下句对应,每句均可划为三个音节,一般以三、三、四格律的十字句和二、二、三格律的七字句为规整句式,不规整的长短句在怀梆中并不多见。[5]实际唱段中根据剧情需要会有改变唱词字数和音节的情况,一旦出现二、二格律的四字句、二三格律的五字句或三、三、三格律的九字句等不规整句式,在演唱中则会以变换节奏、速度和旋律等手法给予恰当的补充,用于填补由句式不规整带来的不均衡感。下面两例即是规整的十字句和七字句代表。

例5:(十字句选例)1=bB2/4风风雨雨整七年

(选自《古槐案》党青唱段)

例6:(七字句选例)1=bB2/4九尽春回杏花开

(选自《桃花庵》窦氏唱段)

以上两例的节奏特点是上下句基本相同,依据谱例中的标记可以看出,每句都分别是按三、三、四和二、二、三的节奏类型来排列字位的,都属于眼起板落的演唱形式,一个对称的上下句就是一个两句式的基本乐段,每个乐句依据唱词音节可划为两个或三个分句,每个分句后和上下句间停顿处均由小的过门补充。

结语

怀梆音乐的独特魅力,为它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起腔高于落韵的旋律形式,异主同宫的调式特点,结构规整,琅琅上口的七字句和十字句唱词,都赋予它独特的音乐特点,如今的怀梆艺人们经过不懈的努力,为了挽救这一古老的剧种,抱着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坚定信念,对其进行了继承和改进,上演了一些广受当地人民喜爱的优秀怀梆作品,使这门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地方性戏曲艺术,在新时期能够得到改进与相应的发展,争取为我国的传统地方戏曲音乐注入更加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郭全仁.怀梆艺术[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2]郭全仁.怀梆唱腔选[M].郑州: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编委会出版,1990.

[3]孟宪增.怀梆唱腔音乐的旋律线条及调式特性[J].河南戏剧,1998,(5).

[4]河南省文联编辑部编.河南梆子谱[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53.

[5]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南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1993.

作者简介:赵丽娜(1981—),女(汉),河南省焦作市,文学硕士,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毕业,现任教于洛阳师范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