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

毛丹丹

——论《道德与法治》课中小组合作的有效组织与实施

毛丹丹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实验小学315500

摘要:本文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重点从制定有效的小组合作制度、组织多样的小组合作形式、营造宽松的小组合作环境三方面阐述《道德与法治》课课中小组合作的有效组织与实施,旨在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组织与实施

小组合作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性都能充分发挥,个性得以张扬。通过课堂实践证明,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但在现在的课堂中,不少教师流于表面,为形式而形式,失去了小组合作本身的意义。

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目标指向不强,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小组活动目标指向不明,学习效率不高;活动分工不清,学生纪律难控。学生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学生无所事事,加上低年级的孩子,自控能力差,趁此机会,跟其他孩子聊天、讲空话、做小动作,甚至打闹,严重影响课堂纪律。

2.组织形式单一,学生兴趣不浓。为了让课堂上有小组合作的形式,每节课教师都会安排一两次小组学习。但是,形式基本都是同桌讨论或者四人小组讨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种单一的小组与形式失去兴趣,没有了参与的欲望。

3.学习氛围不佳,活动流于形式。有时候,教师过于强势,导致学生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不敢表达,一味地揣测教师的想法。甚至,有时为了形式而形式,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思考与讨论的空间与时间。

二、通过笔者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如下三个策略

1.制定有效的小组合作制度:(1)建立学习小组的目标。有了目标,学习小组成员就有了共同的方向,能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并激发他们才能的发挥,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与集体观念,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学习小组成员可以有自己的个人学习目标,学习小组也要有共同的学习目标,两个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2)小组人员的编制。小组合作是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习小组里都应有学优生和相对的学困生;有性格开朗的,也有性格内向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引导学优生带动其他的学生,不能让学优生掌控全场,这样不爱说话的人只做一个旁观者,那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小组合作了。(3)分工明确。依照自愿原则,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因为低年级的学生,领导能力不是很强。需要教师的指导与训练,教师可为学生示范一下如何分工。每个小组选出小组长后,小组长为组员们分配任务,每个组员有了明确的任务后,就会朝着学习目标,进行努力,避免了他们因无聊而讲空话、玩耍的现象,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2.组织多样的小组合作形式:(1)合作式。即小组内分工合作,发挥群体智慧的优势,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例如在教学《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一课时,让他们玩一玩“三人四足”的游戏,在游戏中,团结合作,感受集体合作的力量。(2)争辩式。针对课内出现的一两个矛盾焦点,全班性地争辩,学生参与的机会就很有限,如果及时地把这些能激活学生内部语言的小话题放在小组内展开,就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参与面。(3)交流式。一般安排在学生自学之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自学信息,效果良好。(4)竞争式。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也可以是小组内之间的竞争。当然,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还很多,而且教学中我们不能单一地使用某种形式,应该是多种形式同步或交错进行,这样才能发挥小组合作自由、灵活、高效的作用。

3.营造宽松的小组合作环境:(1)营造和谐的共同体学习氛围。教师要为学习小组提供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教师也可适时地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但不能替代学生,在学生中应处于平等的地位,不能给学生高高在上的感觉。给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评价不要面对个人,应面向整体;评价内容多样化,切忌单一方面。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小组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2)提供充裕的共同体学习时间。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有时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对小组合作这一形式浮于表面,布置活动任务后,就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就要求学生汇报交流之后的学习结果。很多学生还没完成小组学习的任务,有时甚至还没有进入小组学习的状态。没有一定的时间,小组合作将会流于形式。因此,如何要达到小组学习的目的,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还要有相互补充、纠正、争论的时间,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在小组学习之前,还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准备和独立思考时间,学生自身有了一些准备,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小组的学习。

只要教师对小组合作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对每一次活动精心设计,肯定能让小组合作更有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