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活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新课改,活课堂

周夏

周夏(桂平市逸夫实验小学广西桂平537200)

美术课程新标准中提出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以及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等基本理念。如何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如何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度过每堂课,全面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是美术课改的主流。

1.领会新“课标”,明确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

1.1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育应以使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奠定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基础为教育宗旨。改变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教学观念,使学生通过美术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具有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全面发展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文化素养,激发他们对美的爱好和追求,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个性;使学生通过美术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

1.2以“创、玩、学”结合的体系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有创新训练,快乐游戏中学习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改变传统注入式的教学体系,还学生以课堂时间、教室空间、活动主动权、探索权利、创新可能、个性张扬,使学生更多地真正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才能够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明确学习领域,精心做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点,是促进课堂设计中所确认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认识能力,从而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的前提。一个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合理性的教学设计能更有效地控制教材、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2.1教材因素。对于教材的分析目的不应只是对教材本身的分析,而是要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即如何使学生获得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及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来分析教材。此外,教材内容不局限于传授绘画的知识、技能和立体空间的表现形式,以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开阔眼界,接受高层次的艺术熏陶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

2.2学生因素。学生是主体,是富于进取精神的知识探索者。美术课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设计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充分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发展艺术才能、提高艺术素质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尊重学生的美感体验与情感表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实现人生自我价值。另外,教学设计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智力、能力、情感等个性因素。

2.3教师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地位,即一个“引路人”,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切实和学生交流思想、认识,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教师要避免将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思索与理解强加给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教学设计时要善于把握教材,明确每一个教学过程的目标是什么,师生双边活动怎样安排,这些环节教师应胸有成竹,教学设计时都应安排妥当。

3.注意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3.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对于全体学生来说对美术学习过程的体验,往往在课堂中进行的,一件设计作品的展示往往会受时空的限制而交流范围大大缩小。但是可以通过扫描仪、展示台、教学课件等弥补了这些不足。例如,投影可激发学生对色彩、形状等方面的视觉冲击;课堂上配上古筝、笛子之类的音乐激发学生听觉上的感触等等。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协调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3.2以趣味教学为要旨,综合运用各种教法。趣味教学法所呈现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审美心理发展规律的过程与他们情感体验的美术文化相统一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年龄差异特点,融合各种教法,以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趣味体验。例如,美术教育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学校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古诗文诵读这一校本课程与美术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寓情于诗,融情于景”,是古代诗人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古诗文中韵、情、景,学校结合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充分挖掘其他学科课程资源,利用美术学科进行学科间的整合,让古诗文的吟诵更加形象,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体验情感,丰富想象。各年段、各班级的学生在诵读一定数量古诗文的基础上,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文、学习古诗文,并充分利用美术的优势,将古诗书签,古诗文小报,古诗文版画、古诗文儿童画的制作与创作有机结合。孩子们在亲手制作古诗词工艺品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古诗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3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掌握美术基本表现手法。美术课程大致可以分成欣赏和表现这两大块。如何激发学生用掌握的美术知识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生活、对美的感知。在新课程标准里,各个年级都有明确的规定。不管是色彩、线描、手工制作、黑白画等,只要学生乐于动手、动脑、放胆地去表现,在这个表现的过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语言表达,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达到人文、情感、精神上的沟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驱使学生带着多方面情感去完成一幅美术作品。另外,学生的体验对象在时间空间上有了拓延,强调老师、学生、环境,材料等多种因素的整合。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4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有着自己的见解,并不把某种技法看成是唯一的,应把这种技法传授当作开放性的探索活动。我们要明白,创新不等于创造,创造是自己独创的,新是在别人的基础是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在美术教学中,应时时做到少提一点要求,多给一点自由,为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

4.追求发展,完善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新《课标》指出: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对学生美术成绩的评价。以往对学生美术成绩的评价都是以一张画的优劣来判断,其实这种评价有很大的片面性,我认为评价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①美术课堂行为习惯的评价,其内容可包括学习用品的准备情况,课堂纪律、思考发言情况,作业态度和质量情况等;②平时成绩的评价,主要是对教材课业学习成绩的评价;③期末考核,此项考核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可以根据校本教材考核为主,或地方教材考核为主,教师再根据平时成绩和学生学习习惯进行综合调整,使成绩总体平衡,让学生(特别是差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综合评价一定要着力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的内在潜能,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评价应具有弹性,有较大的宽容度,教学评价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避免评价只用一种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发展的倾向。

总而言之,美术课堂要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把美术课上“新”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