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抗心输出量监测系统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阻抗心输出量监测系统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平鑫宁文龙于涵涛李纪赵文杰,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目的:讨论阻抗心输出量监测系统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00例,分成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高血压,实验组采用NICAS阻抗心输出量监测系统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随访半年后,实验组血压水平及新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阻抗心输出量监测系统能够有效的治疗高血压,并且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阻抗心输出量监测系统;效果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高血压及时发现,有效的控制,可以减少对心、脑、肾等器官致命性打击,减少严重的并发症[1]。本研究利用NICAS阻抗心输出量监测系统是采用全身阻抗法监测技术,以电流循阻抗最低的路径通过及血液和血浆在身体内的阻抗最低为原理,通过无创手段,对全身电阻抗的变化进行测量,通过参数分析可将接受监测的高血压患者更精细的分为血管收缩性、高动力性及混合动力性三种。并根据此三种类型选择更有针对性的降压药物,为高血压的检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00例,分成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1.5±6.5)岁;实验组包括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2.5±6.7)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排除标准:年龄小于20周岁或大于70周岁;有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并已出现三个及其以上脏器功能不全;意识障碍,不能配合操作的患者。

1.3剔除和脱落标准

纳入实验后未按照实验方案完成治疗的病例;受试者依从性差,未按照医嘱治疗者或实验中自行退出者。

1.4方法

对照组采用临床高血压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应用NICAS阻抗心输出量监测系统对200例患者监测数据,分为血管收缩性、高动力性及混合动力性三种,根据分型选择降压药物,第一种:血管收缩性高血压:应用ACEI、ARB、CCB或其他扩血管药物,建议减少BeTa阻滞剂剂量及使用。第二种:高动力性高血压:高SI种高血压建议使用负性肌力药(例如维拉帕米);高HR种高血压建议使用BeTa阻滞剂。第三种:混合动力性高血压:建议应用上述两种类型的药物。综合以上,如高血压病经治疗未得到明显控制,考虑增加药物剂量,或换用利尿剂。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半年的跟踪回访,对其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和分析。

1.5疗效评价

观察患者应用降压药物后30分钟、1小时、3小时、1天、3天、1周、1月后血压水平,血压为正常范围的记为0,血压非正常范围的记为1,统计研究对象的治疗有效的百分比;随访半年观察患者的血压水平及新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血压为正常范围的记为0,血压非正常范围的记为1,未出现新并发症的患者记为0,出现新并发症的患者记为1。

1.6统计学方法

SPSS1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士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100例患者中,应用降压药物后30分钟、1小时、3小时、1天、3天、1周、1月后血压标记为0的患者有94例,标记为1的患者有6例,治疗有效率为94.0%,对照组100例患者中,血压标记为0的患者有76例,标记为1的患者有24例,治疗有效率为76.0%,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随访半年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100例患者中,血压标记为0的患者有90例,标记为1的患者有10例,治疗有效率为90.0%,并发症标记为0的有96例,标记为1的有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100例患者中,血压标记为0的患者有65例,标记为1的患者有35例,治疗有效率为65.0%,并发症标记为0的有88例,标记为1的有1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过去几十年来,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200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与1991年比较,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所改善,但与发达国家比较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不注意定期监测血压,使得高血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心、脑、肾三个重要的生命器官就会受到致命性打击,从而产生严重的并发症。高血压危害之大,使高血压治疗成为改善国民健康的重中之重[2]。NICAS阻抗心输出量监测系统的问世,同比其他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具有较强的可应用性【3】。第一:操作简便,只需将两个传感器电极片黏贴至一侧手腕及对侧脚踝,即可开始测量;第二:无创伤、低风险;第三:相比其他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明显降低成本。第四:数据准确,符合美国专业认证机构FDA关于与热稀释法CO达到统计学生物相等性的要求。它解决了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的操作复杂、有创伤、高风险、高成本的问题,而对比同样无创操作的胸腔阻抗法【4】,避免了其因呼吸运动及心脏收缩和舒张对信号的影响而导致的测量偏差合理的高血压病因分型,可以更好的指导用药,保证及时有效的控制高血压。

参考文献

[1]邵仁德,汪文杰,程乐平,等.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中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药,2013,17(9):1550-1551.

[2]李秀琪,谢刚,芦兰,等.心阻抗血流图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初期的临床价值[J].心脏杂志,2014,26(5):547-549.

[3]施景,左祥荣.生物电抗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85-88.

[4]马驰骋,刘爱军,张慧明,等.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在重症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5,26(3):404-405.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FZD-2016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