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片区城市交通支撑方案研究——以福田村统筹片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高密度片区城市交通支撑方案研究——以福田村统筹片区为例

张琪

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以福田村统筹片区为例,探讨高密度片区城市交通支撑方案,在对现状交通特征和未来高密度开发带来交通挑战的分析基础上,并借鉴国际先进城区经验,提出打造公交优先、人车分流、慢行舒适的高品质交通的规划方案。

关键词:轨道交通;公交;慢行;全域互通

1、背景

福田村统筹片区位于深圳市中心区东面,为福田路-福华路-华强路-滨河大道围合区域,现状主要为福田村(城中村)、居住小区、商业和学校用地等。为改善现状“空间秩序混乱、低端产业与城市发展相悖、交通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恶劣”等问题,启动统筹片区规划,规划建筑总量为350.4万㎡,其中住宅建筑面积约138.4万㎡,商业建筑面积40.1万㎡,办公及酒店建筑面积167.1万㎡,公共配套设施建筑面积4.76万㎡,容积率达12.4。高密度开发片区,需超前规划确立适宜的交通发展策略,提出与开发规模相匹配的交通规划方案,形成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局面。

2、交通问题与挑战

2.1现状交通问题

①道路交通:受滨河大道高等级道路阻隔,对外交通贯通性受到影响;次、支路网密度较低,支路无序接入干道效率低干扰大,且支、巷道路建设标准低、环境较差。

②交通运行:高峰期呈现内拥外堵态势。外围受区域路网结构制约,滨河大道、深南大道等既承担跨区过境交通,又承担片区对外交通,高峰期部分路段已达饱和,拥堵常态化;片区内部道路因道路环境差、人车混行等影响,通行能力较差,高峰期呈拥堵态势。

③轨道交通:轨道站点500米覆盖范围存在服务盲区——统筹片区西侧用地及中心公园,且片区缺乏快线服务。

④常规公交:统筹片区常规公交线路密集,已实现300m全覆盖。但受限于场站设施匮乏,片区始发运力较弱。

⑤慢行交通:统筹片区外围道路慢行条件普遍较好;内部道路红线窄,人行道环境差,交通混行失序,存安全隐患。

⑥静态交通:统筹片区内主要为城中村,缺乏配建停车设施及社会停车场,导致路边停车现象较多,占用道路资源。

2.2未来交通挑战

福田村统筹片区作为与香港河套地区陆路接壤的功能区域,是深港深度合作的首发阵营;是融合“三大中心”联动发展的大湾区深港产业新转化平台。

福田村统筹片区转型升级后,建筑功能较大调整、建筑体量显著增加,预测2030年项目高峰小时新增交通总量达7.8万人次/小时,交通出行总量翻番。加载项目后,周边道路和节点拥堵加重,影响显著;既有及规划轨道交通不足以支撑项目交通出行需求,加之,轨道换乘及枢纽站分布与福田村高强度开发区域背离,常规公交运力不满足项目需求,公共交通影响显著;慢行、停车供需矛盾加剧。

3、国际先进城区

①纽约曼哈顿金融区,集中了众多金融机构的办事处和总部。服务人口达4.3万(2014年),设有5条地铁线路,7个地铁站,路网密度达20km/km²。

②伦敦金丝雀码头,伦敦主要商业区之一,办公及零售面积达130万㎡,服务人口1.25万(2011年),设有2条地铁线路,2个地铁站点,路网密度达14~18km/km²。

③香港九龙站上盖,香港新金融、商业、居住、酒店等综合发展区,上盖总面积109万㎡,设有3条地铁线路,2个地铁站,路网密度(包含地面/地上道路)约19km/km²。

综上相同拆除更新范围下轨道条件对比,轨道交通及枢纽是支撑密集区发展的必备要素之一。高强度、高密度的开发,对既有交通系统带来巨大压力,需要建立公交优先、人车分流、慢行舒适的高品质交通。

4、规划策略及方案

4.1增强轨道及常规公交的供应能力,确立公交主导的交通模式

①引入轨道快线,缩短时空距离。推动地铁11号线东延线走福华路线位,线网布局更均匀;在项目东北侧设置站点,与7号线接驳,保持合理站间距,加强换乘条件。

②进一步补充轨道运力、增加站点覆盖率。新增轴向与龙华及龙岗的轨道线路,提高轨道运力、完善站点布局。龙岗方向线路由皇岗口岸至布吉,途经项目东侧,并于西北侧设站,加强项目站点覆盖率。龙华方向线路由皇岗口岸至民治,由7号线联系项目。

③打造中运量交通系统,形成片区交通标志。新建华强北至皇岗口岸、福田保税区、车公庙中运量交通系统,弥补轨道交通覆盖不足缺陷,将华强北电子产业信息中心、皇岗口岸、保税区、金沙头片区等几个重要片区串联,加强片区间联系。

④完善公交场站设施,构筑完整的公交换乘体系。结合城市更新项目,增加公交场站供给,增设始发公交线路,提升公交实际运能;试点“门厅式”公交站点形式,实现“港湾进楼宇”,提供舒适、便捷、邻里化的公交服务;提供穿梭巴士,接驳轨道站点,同时方便短距离出行。

4.2构筑全域互通的道路系统

①构筑地下车行通道,实现内部交通的立体组织和扩容。地下通道采取单循环组织模式,与对外通道和车库串联;地下通道实现了道路的扩容,使地面道路空间可以更多地保障慢行、常规公交和出租车。

②优化对外道路和节点,建立快速、便捷的到发交通。加快沿一线建设进程,有效分担滨河大道的交通流量,同时可对福田路进行下沉改造,实现福田路南北贯通,加强片区西侧的南北向对外交通服务能力,也能有效分担皇岗路过境交通量。

4.3打造全域慢行系统

①项目东侧沿主干道建立二层慢行连廊,人车分流,建立南北向的慢行主通道,与华强北立体步行街无缝连接。

②西侧打通中心公园内南北向慢行廊道,优化与公园的慢行连接,完善福田村西侧游憩园区,同时完善中心公园绿道的共享单车、自行车道、步道等慢行配套。

③结合现有的道路休闲空间,整治中段商业街区,使人流更便捷地连接深南大道、华强北人行区域,打通区域的慢行系统。

④道路精细化设计,保障慢行交通优先。采用高品质人行道的道路,通过交通稳静化设计,降低机动车交通对慢行交通的干扰,改善环境,提升安全;设置对角过街,给予行人时空资源上的优先,设置风雨连廊,提高慢行舒适性及抗干扰性。

5、小结

福田村统筹片区高强度、高密度的开发,对传统地面交通压力巨大,需要建立以轨道为主导的多元化交通体系,多层次的立体道路交通系统,蓝绿景观整合的片区慢行网络的创新交通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田村片区统筹规划交通专题研究[Z].2017.

[2]叶彭姚陈小鸿.世界级CBD合理通勤交通模式研究[J].2010.

[3]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海洋局).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6-2030)[Z].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