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观察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观察研究

俊宝

(临沂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山东临沂276400)

【摘要】目的观察胫骨骨折患者手术中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79例,依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9)和研究组(n=40),分别行全身麻醉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患者的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及拔管后镇静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胫骨骨折手术中,麻醉效果佳,同时减少了丙泊酚的用量、提高了镇静效果。

【关键词】:胫骨骨折;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全身麻醉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2-0185-01

胫骨骨折患者常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椎管内麻醉是手术治疗中较常用的麻醉方式,但其术中低血压、胃肠道不适及术后尿潴留、头痛及颅神经症状等并发症,导致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局限性[1]。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不仅可缓解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且并发症小,在临床应用较多,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超声在神经组织复合全身麻醉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探究其应用于胫骨骨折手术中的效果,笔者选取了如下临床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79例,并排除合并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凝血功能异常、外周神经病变或受损、慢性疼痛史、吸烟和酗酒史、局麻药物过敏史及精神病史的患者。

依麻醉方式的不同,将7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9例患者中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39.65±4.07)岁。研究组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39.61±4.1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麻醉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0.03mg/kg的咪达唑仑、3μg/kg芬太尼、1.5mg/kg丙泊酚和0.6mg/kg罗库溴铵静脉注射,待患者眨眼反射消失后,置入大小合适的一次性双管喉罩,连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术中及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将PETCO2水平维持在30~40mmHg。

研究组:全身诱导麻醉与对照组相同,患者取仰卧位,消毒腹股沟区皮肤后,将超声仪的探头置于腹股沟韧带股动脉波动点,分辨股动脉(图像显示两个圆形暗区,外侧有明显搏动)和股神经(股动脉靠外侧的镜像三角结构),在平面内技术下,于股神经周围注射15ml的0.375%罗哌卡因;之后于患肢下垫软垫,消毒腘窝附近的皮肤,将超声仪的探头置于腘横纹近端7cm处的股二头肌和半腱肌间,找出坐骨神经和腓神经与腓总神经的分叉处,固定探头,在平面内技术下,于坐骨神经周围注射20ml的0.375%罗哌卡因。

两组患者均给予4~9mg·kg-1·h-1丙泊酚和0.1μg·kg-1·min-1瑞芬太尼持续泵注,直至手术结束前10min,同时给予患者0.1mg·kg-1·h-1顺阿曲库铵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min,手术结束时给予患者40mg帕瑞布钠静脉注射。术后患者BIS值>80时可唤醒患者,待患者自主呼吸次数>12次/分、SPO2>95%、PETCO2<45mmHg,可拔出喉罩,再让患者在术后恢复室观察1h,若患者疼痛明显,可给予5μg/次舒芬太尼静脉注射。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及拔管后镇静情况。

拔管后10min,以Ramsay镇静评分标准[2]为依据,对患者的镇静情况进行评估:拔管后患者意识清醒、激动不安记为1分,患者意识清醒、平静合作记为2分,患者嗜睡、对指令有反应记为3分,患者嗜睡、但对刺激有敏捷的反应记为4分,患者嗜睡,且反应迟钝记为5分,患者嗜睡,且对刺激无反应记为6分。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明显。

2.结果

2.1患者的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丙泊酚用量和拔管时间:研究组患者的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患者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丙泊酚用量和拔管时间的对比(分,)

下肢神经的支配主要源于腰丛和腰骶丛神经,前者由第12胸神经部分前支、第1-3腰神经前支和第4腰神经部分前支组成[3],故局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较佳。

神经定位是神经阻滞的关键,超声引导的神经阻滞可清晰显示患者的神经和血管分布情况,在体表精准定位下选取合适的进针位置和反向,简化定位的同时,还可避免对神经和血管的损伤,提高神经阻滞的成功率[4]。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阻滞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此外,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可对麻醉药物的注射情况进行动态观察,使药物更加均匀地分散于神经束周围,可有效减少局麻药的使用剂量。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胫骨骨折手术中麻醉和镇静效果佳,同时减少了丙泊酚的用量,临床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汤洋,武茜,郑曼等.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7,43(13):946-948.

[2]杨明全,周洁,曹建伟等.ICU机械通气患者右美托咪定镇静的安全性评价[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28(9):839-844.

[3]马宇,苏佳灿,陈建芳等.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在创伤胫腓骨骨折患者麻醉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6,37(11):1406-1409.

[4]雷鸣,朱涛,周棱等.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7,38(8):1294-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