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患者的护理方法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手外伤患者的护理方法体会

蔡宝裕张梅清郑燕清

蔡宝裕张梅清郑燕清(福建省泉州市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急诊科福建泉州362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286-02

【摘要】目的使手外伤得到良好的功能恢复。方法术前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加强营养、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合适体位、合理膳食、病情观察、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保持局部温度、功能锻炼。针对病人并发症进行护理如:感染、关节活动障碍、肌肉失用性的萎缩。结论手功能恢复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所以早期功能锻炼最重要。

手是人类智慧与劳动创造的表达载体。手外伤多为综合伤,常见伴有皮肤、骨、关节、肌腱、神经和血管损伤,完全或不完全断指、断掌和断腕等。我院2009-05/2010-10共收治开放性手外伤141例,通过细心的护理和及时有效的科学护理,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证治疗成功。

1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意外致伤后,患者易产生高度紧张,恐惧和担忧造成焦虑心理。尤其是过于强烈时,会严重影响手术和麻醉的顺利进行,所以应给予耐心地开导,介绍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并使用诚恳的语言、平和的语调,操作熟练、准确、认真、扎实,同时争取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2体位平卧位,患者高于心脏,有利于血液回流,以减轻水肿和疼痛。

1.3疼痛的护理手部创伤常伴有明显疼痛,因手部神经末梢丰富、感觉神经末端的位置表浅(特别是在桡侧和尺侧),剧烈疼痛会引起血管痉挛,还可以引起情绪、凝血机制等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及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1.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及患者局部情况,警惕失血性休克发生。正确使用止血带。止血带应用:根据伤肢出血情况,可在手指跟或上臂缚止血带,对已经应用止血带的,应详细确切了解使用时间和使用后肢体的情况。

2术后护理

2.1体位平卧位,患肢抬高,高于心脏平面10cm以利静脉回流,防止和减轻肿胀。可减少新生纤维组织的形成,防止关节活动受限。

2.2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粗纤维饮食。忌食辛辣食品,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以防助火生痰化热。提供可口的食物,注意调节食物的色、香、味。骨折软组织损伤恢复期和骨病期,应多食滋补肝肾食品,如猪肝、羊肝、排骨、鳖等。还可多食饴糖、大枣、红糖水或指导患者经常饮用枸杞子泡水代茶饮,以强壮筋骨,加速骨折愈合。

2.3患手外固定于功能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监督患者使患手处于功能位,以减轻疼痛,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恢复患手功能。

2.4用药护理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正确使用解痉、抗凝药物,如罂粟碱、右旋糖酐40g,以降低红细胞之间的凝集作用和对血管壁的附着作用,并可增加血容量,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利于血液的流通及伤口愈合;用药过程中,需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出血倾向等)。

2.5局部保温应用60-100w照明灯,距离30-40cm照射局部,保持室温在22-25度,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末梢血液循环。术后3-4d内进行持续照射,以后可在早晨、夜间室温较低时照射,术后1周即可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末梢血液循环。下地活动时患手也应保暖。

3护理体会

手外伤患者由于受伤部位的特殊性,时常充满了恐惧、悲观以及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有些患者由于这些应激反应所引起的全身症状比较明显,如: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紫绀、全身颤抖、头晕、心慌、脉搏细速等,严重可致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异常。所以要减少对患者不良刺激。术前有效的心理指导可以促使积极配合治疗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4出院指导

(1)避免再次损伤(碰伤、冻烧伤等);(2)讲究卫生,及时修剪指甲,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3)注意营养,有利神经、血管的修复;(4)坚持康复训练,改善手部功能;(5)复诊:神经损伤患者,3周时进行肌电图检查,此后间隔3个月复查1次,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同时测试患指的感觉和运动情况。肌腱损伤患者出院后3周复查,此后可在1个半月、3个月、6个月复查。

5小结

由于工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手外伤已成为常见的多发外伤。严重手外伤不仅可能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而且可能合并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影响生活质量。我科通过对多例手外伤患者实施的上述护理措施,并进行阶段性系统的康复知识指导,减少常见的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乐珍.手外伤病人的术前后护理.现代护理,2008、10(5):122.

[2]王玉岩.重症复合性外伤护理体会.吉林医学,2008,10(6):23-24.

[3]王效道,徐斌,蔡雄鑫,等.主编,医护心理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