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方法研究

汪爱珍

(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19500)

摘要:目的研究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方法。方法从2014年3月~2017年3月本院疾控中心收治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随机选取53起进行回顾分析,给予送有中毒者的样品检测标本以直接分离以及增菌分离检测,对比2种方法对病原菌的单独检出情况和联合检出情况。结果增菌分离、直接分离联合检测法的菌株检出率高于单一方法检出率,其中二联合法检出率为88.68%,直接分离与增菌分离单一检测法的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50.94%、73.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菌分离检测法检出单用检出率高于直接分离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分离协同增菌分离法共同应用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实验室病原菌检测,可显著提高致病菌的检出率,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参考,因此,值得推广于基层疾控中心加以使用。

关键词: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方法

食物中毒是现今最典型的食源性疾病之一,据EHO调查发现,在各类临床食物中毒事件当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居于榜首,为发生率最高的病证[1]。我国有关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显示,细菌性食物中毒近年来的发生率极高,且居高不下,其致病因子主要以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以及沙门氏菌等最常见[2],该食源性疾病在我国人群中现已呈现出易发性及普遍性的显著特点,成为食品领域重大安全隐患,因此基层单位及时、准确检出导致中毒的病原菌,从而快速处理此突发事件的社会意义十分重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疾控中心收治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当中选取53起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21例,女32例,年龄12~77(51.9±11.7)岁。

1.2方法

1.2.1现场调查

疾控中心食物中毒检验人员应作现场调查,以充分掌握患者中毒症状、可疑食物、可疑病原菌及病原菌传播途径,同时对中毒者实施常规的血尿检查,在初步判断可致食物中毒的可疑病原菌基础上,重点调查可疑样品。

1.2.2采集标本

采集剩余食物及呕吐物等留样材料和肛拭子分别保存无菌留样容器和菌种管内。采样过程中要求严格无菌操作,采用对手或采用时佩戴手套进行酒精棉球擦拭消毒(75%酒精),采样使用容器、棉拭子及盐水等均须经过高压灭菌消毒,其他镊子、捡到等采用器具均需经过酒精灯灼烧消毒处理之后方可使用。

1.2.3检验方法

(1)直接分离检测。对食物中毒留存样本直接进行选择性平板(MYP、XLD、EMB、TCBS、BP、BS及克氏双糖等)分离,置于36℃下培养18h后,先取优势可疑菌实施常规生化测试,随后再进行系统生化及血清凝集测试。(2)增菌分离检测。直接分离平板过程中,按具体温度、时间要求实施肉汤与副溶、SF、GN肠道增菌液等的增菌操作,在增菌后对对应的选择性平板逐一予以分离,待培养结束先观察平板,随后再挑取可疑菌落依次做常规生化、系统生化鉴定与血清凝集测试。(3)联合检测。先增菌分离,随后再选择性平板分离。

1.3观察指标

记录2种检测法的单一使用菌株检出率和联合使用菌株检出率,并予以对比。

1.4数据处理

汇总数据后将其纳入SPSS18.0软件中作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显示为`x±s)配t检验法,计数资料[显示为n(%)]配c2检验法,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联合检测法的菌株检出率为88.68%,直接分离与增菌分离单一检测法的菌株检出率分别为50.94%、73.58%,联合检测法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法检出率(P<0.05),增菌分离检测法单用检出率高于直接分离(P<0.05)。

3讨论

近几年来国内食物中毒多有发生,并已被纳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各种微生物病原菌为引发食源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因而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后,其微生物检测十分重要。截至目前,我国食品领域尚无健全而统一的安全标准,同时对食物中毒检验也无统一一致标准[3],现今基层卫生机构应对食物中毒事件多疑中毒者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等为主要参考因素来选取检测方法及项目[4],但由于实验室检验、现场取样检验等多因素的干扰,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菌鉴定上,检出率一直不够理想,以致于在现今临床中食物中毒原因不明率一直居高不下,这一现状给临床诊疗带来了极大阻力,对中毒者生命健康也构成极大威胁,故而如何提高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菌检出率成为了重要课题[5]。在检验过程中,选取的病原菌检验法十分重要。

本研究所用分离鉴定法均为食物中毒致病菌检测的主要常用手段,各种细菌鉴定法均各有优缺点,其中直接分离法则相对便捷,通常3日内即可得到细菌检验结果,该法有点在于对仪器试剂等要求不高,利于基础推广,但因缺失增菌环节,若标本细菌量少,或者细菌理化性状改变,就会导致目标菌落分离失败,增加漏检率。增菌分离检测法较之于上述两种检测相对可靠,是目前我食品安全针对微生物检验的主要方法[6],基层疾病中心单位的细菌性食物中毒鉴定工作中使用率最高,该法由于加用了增菌液进行增菌处理,能检测相对更多种类的病原菌,并且增菌后,标本中细菌量将会增加,进而大大提高了后期病原菌分离的成功率,加之增菌处理可促使细菌复苏,令细菌理化性状进一步趋于稳定,从而帮助检测人员进一步对目标菌落予以确定,减少漏检。然而,增菌分离检测法尽管可靠性高,但由于增菌过程耗时较长,一般需4~6日才能够得出结果,这对于临床医师在食物中毒原因诊断以及用药来说过于滞后,不能及时提供依据。

本研究中,增菌分离法的病原菌检出率高于直接分离法,证实了上述增菌分离检测漏检率低、可靠性高的论点,同时,增菌分离联合直接分离检测病原菌的检出率高于二者各自的单一检测法,证实2种检测法联合应用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具体病原菌检验来说作用显著,检出率较高,故此,在基层疾控中心单位,此联合法值得推广。

结语:

综上所述,直接分离法仪器试剂要求较低,增菌分离法细菌检出率及可靠性高,各自均有优势,但二者联合检验后,细菌检出率更高,因此应在基层疾控中心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艳华.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及特点分析[J].医学信息,2017,30(2):273-274,275.

[2]康艳菊.探讨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6):113-114.

[3]张章.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7):13-15.

[4]肖林,张康.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1):365-366.

[5]曾丽,孙秋香,高艳等.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研究[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10(11):916-917.

[6]张宏.基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23):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