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共图书馆如何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试论公共图书馆如何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郑红

郑红(河南省鹤壁市图书馆河南鹤壁458030)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0000-01

摘要:文章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性及应承担的社会职责,探讨了图书馆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职能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在政府加强公共服务职能的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要实现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必须做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环境。由此可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那么,作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的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又如何发挥其自身作用?服务于社会公众,这些是本文将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公共财政为主、其他社会资本为辅,公共文化机构为主、其他文化机构和社会组织为辅,为全体国民提供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公共文化政策法规体系、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文化生产供给体系、公共文化资金保障体系、公共文化人才保障体系、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监督体系等内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公平性、便利性、多样性、公益性和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性的五方面基本功能。在我国,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文化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和企业构成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其中,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主体,担负着组织并监督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职能,而作为文化事业单位的公共图书馆,仍然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

二、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文献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在各种社会机构中,只有作为中介性机构的图书馆,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典籍的重任。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文献保存对象的形式,从最初的龟甲兽骨、纸草泥版,发展到近代的印刷型图书,再到如今的磁盘、光盘、胶片等等,只要是人类社会所留下的文化遗产,都可以成为图书馆保存的对象。为此,从古代典籍,到现代数字化信息,丰富而多元化的馆藏资源,成为先进文化理论研究、传授文化知识、传承优秀文化以及开展文化娱乐不可或缺的资源支持。

2.传递科学情报信息传递科学情报,是现代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图书馆作为社会文献信息收藏中心,存储着大量的社会文献信息。图书馆通过向社会公众开展各项服务,使存储的知识和信息得以广泛传播,并通过社会公众充分有效的利用,使其转化为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从而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开展社会教育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科学教育机构,是社会公众进行终身学习和教育的重要基地。这种教育是通过社会公众阅读的方式,来传递文化科学知识的社会活动,使社会公众自由地利用图书馆学习知识和更新知识,这是任何学校教育都无法比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老化异常迅速,图书馆的这种教育职能将更加得以显现。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使他们更新知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从而促使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如此大范围的全民教育和普及教育,也只有图书馆才能担当得起。

4.提供文化娱乐活动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文化空间,可以利用存储的社会文献信息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使其拓宽文化视野,从中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向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展览、学术会议、大型展示会、报告会和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服务,以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文化需求。通过向社会大众提供阅读资源与环境,图书馆成为传播和活跃社会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中心之一。

三、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时的应对措施

1.抓住机遇,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指出,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运用公共财政来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在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论述文化发展战略中则强调,要坚持文化的公益性,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这就为公共图书馆事业指明了方向,也为公共图书馆带来了发展的空间。因此,公共图书馆要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在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立覆盖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宏观政策背景下,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深刻领会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义,明确自身的社会职责和任务。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作用,增强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认同感和亲近感。增强各级政府对图书馆的意识,力争公共财政的大力支持,完善办馆条件,改善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让更多的社会公众能在公共图书馆制度的保障下,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

2.提高认识,创新服务理念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化环境下个人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并把注重社会公平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特征。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制度在保证公平的同时,贯彻以人为本意识,倡导人文关怀,其实质就是要全面提倡自由、平等、开放、免费的图书馆精神和服务。为此,公共图书馆必须创新服务理念。一是树立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在硬件设施上,要符合人性化要求,为读者提供宽敞的借阅环境;在软件环境上,要营造尊重读者、理解读者的良好氛围。在图书采购,图书分类编目,图书馆制度等方面以读者为中心,调整不合理的开放时间和繁琐的借阅制度,取消对读者年龄的限制和公共图书馆的准入限制,保障和实现社会公众对知识和信息的需要。二是树立“藏用结合,以用为主”的服务理念。传统图书馆在文献资料的管理上是重收藏,轻使用,以藏为主,藏书量是衡量一个图书馆的重要标准。在信息社会,无论馆藏信息资源是纸质形式,还是电子形式,只有被读者充分利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效益,而且被利用的次数越多,发挥出来的效益就越大。因此,图书馆在行使收藏功能的同时,更应注重流通功能的发挥,以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大众对公共文化服务多样化的需求。

3.改善服务,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是实现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而文化权利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同样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权利。为社会公众提供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和实现社会公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社会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1)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立足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一是构建“一卡通”借书还书的运行体系。通过实现联机检索,联合编目,馆际互借,使“一卡通”服务网点遍及城乡,为公共图书馆向社会提供普遍均等服务创造了条件。二是整合资源,构建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如,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立了以省图书馆为中心,区(县、市)图书馆为分中心,社区和乡镇(村)服务点为基础的互通互联的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将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输送到基层服务网点,使社会公众可以就近便捷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成果。(2)推行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免费服务是图书馆公共责任的价值导向,也是民众对图书馆责任的价值诉求。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图联共同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公共、免费和无障碍是公共图书馆应该具有的属性,公共图书馆应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人免费提供服务。以此为理念,公共图书馆应当向公众免费开放,而且这种免费也应当是全方位的。在我国,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尚没有做到免费的开放服务,但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已逐步实行了读者免费服务。尽管全面推行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对公共财政投入的加大,公共图书馆实现完全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将成为现实。这是图书馆职业自律的要求,也是图书馆人应尽的一份社会责任。(3)构建弱势群体知识援助服务。民主政治倡导社会公正和平等,倡导关心和救助弱势群体。国际图联于1999年颁发的《图书馆与智力自由宣言》中宣称:每个人都有了解、表达、传播、创造知识的自由权利,而保障这些权利就成为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的核心职责。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的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实施知识援助,是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一方面,要营造关爱弱势群体的良好环境,消除弱势群体获取信息的障碍,开辟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保障和实现城市低收入居民、农民工和残疾人等群体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弱势群体的生存技能,开展自主学习,进而使他们摆脱困境,促使其有能力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仲晓凤.公益性讲座与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强化.图书馆学刊,2007(6):113-115.

[2]缪建新.公共图书馆的讲座品牌构筑.图书馆杂志,2005(8):38-39.

[3]王宇.探析公共图书馆讲座集群模式的构建.图书馆论坛,2007(5):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