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青河县哈腊苏铜矿成因及探矿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新疆青河县哈腊苏铜矿成因及探矿分析

杨强

杨强

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706队新疆阿勒泰836500

摘要:哈腊苏铜矿位于卡拉先格尔矿带中,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一准噶尔板块的接合部位,跨越了阿尔泰和北准噶尔两个具有不同构造特征和演化历史的构造单元,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矿产丰。本文通过对该区中的几个矿点再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得出该区成矿地质背景、地质条件以及已知矿点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等几个方面均与斑岩型矿床一致,而且具有良好的化探异常,证明本区完全具备大型斑岩铜矿的找矿潜力,因而可作为大型斑岩铜矿的成矿远景区和大型铜矿评价基地。

关键词:新疆青河县;哈腊苏;铜矿;成因;探矿

新疆北部阿勒泰成矿带的哈腊苏铜矿的发现引起了众多单位和学者的关注,带动了该区斑岩型铜矿的研究和外围找矿工作。哈腊苏铜矿位于青格里河-布尔根复背斜轴部的北西端,该地铜矿的地质地球物理工作进行成矿分析表明该区的物探异常较为典型,由它建立地球物理找矿模式对寻找斑岩型硫化物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1成矿地质背景

该区是否可以作为一个成矿远景区,首先应该看其是否具备了大型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其次是地质条件。该区北塔山组地层的构造背景为大洋岛弧,斑岩体的形成也与板块的俯冲有关,是火山岩形成后不久侵入的。因此,从其大地构造背景来看,与世界大型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岛弧或活动边缘)十分相似,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另外,其分布于深大断裂的边部,都与大型斑岩铜矿的产出位置一致。从成矿时代来看,该区的成矿时代为海西期,尽管其不是中、新生代,但是其构造位置位于中亚造山带,与中亚造山带内的大型斑岩铜矿的形成时代一致。

2矿区地质特征

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第二段一套中基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建造和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一套陆源碎屑沉积岩建造,二者呈断层接触关系。

侵入岩:矿区内侵入岩为海西中期侵入产物,由早至晚分别为细粒斜长花岗岩、中细粒钾长花岗岩、细粒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正长斑岩等,呈岩株、岩枝、岩脉产出。

构造:区内北塔山组地层构成一背斜,轴向315°,核部由中基性熔岩组成,发育纵张断裂,被花岗闪长斑岩、正长斑岩等贯入,两翼岩性为凝灰质砂岩。

蚀变类型:围岩蚀变总体上具有面型蚀变的特点,主要类型有硅化、钾长石化、黑云母化、绢云母化、青盘岩化和碳酸盐化等,其蚀变分带具有斑岩铜矿的蚀变分带特点:岩体内见钾长石化、黑云母化、硅化和黄铁矿化,接触带见石英绢云母化,围岩以青盘岩化为主。

矿化特征:矿化严格受斑岩体控制,矿化体由花岗闪长斑岩及其两侧的围岩组成。呈彼此并列的分枝状延伸,中间明显膨大增厚。矿体品位平均0.24%。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全岩矿化的特点,矿体与围岩无明显的界线。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次生矿物有铜蓝、孔雀石和褐铁矿等。脉石矿物有微斜长石、绢云母等。矿石类型以稀疏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为主,中-细粒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浸染状和脉状构造。

3矿区成矿及控矿因素分析

3.1矿石类型

矿石的自然类型以原生硫化物矿石为主,氧化矿石、混合矿石很少。原生矿石按矿物组合及结构分为五个类型:黄铁矿矿石、含铜黄铁矿矿石、黄铜矿矿石、铜银黄铁(铜)矿矿石、多金属矿石。矿石工业类型主要是蚀变安山岩矿石、铜硫矿石、铜银硫矿石、多金属矿石。主要特征如下:

黄铜矿:是矿石中主要的含铜矿物,分布广,常与黄铁矿、磁铁矿共生在一起,0.15mm-1.2mm它形柱状、它形粒状,呈斑点状、细脉状、团状分布。

黄铁矿:与黄铜矿聚集分布,具立方体晶形0.2mm-0.5mm粒状。

磁铁矿:<0.12mm微粒,浸染状分布于基质内,局部交待斑晶。孔雀石:显翠绿色,胶状、浸染状分布,有些充填微隙中。

脉石矿物有斜长石、辉石、绿帘石、石英、绿泥石、方解石。

3.2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明显的受到后期热液活动叠加的影响,是被含有金属硫化物的气水热液叠加改造形成的,常见有半自形―它形细粒结构、交待残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多斑结构、基质残余间粒结构等,该类矿石结构在所有矿体中均可见到。

矿石构造也反映出后期热液话动叠加影响形成的矿石所具有的构造特征,主要为:角砾状、斑杂构造、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细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等。

3.3矿床成因及分布

目前处于普查初始阶段,有关矿床成因方面的研究工作及测试分析资料还远远不够,现只根据已有的资料结合哈腊苏铜矿对矿床成因作初步探讨。

成因初步确定为海相火山热液充填型矿床,后期含矿热液沿较大的断裂构造运移上升,在有利构造部位(低序级断裂构造)富集成矿。成矿可分三个阶段,即黄铁矿阶段、金属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阶段。

第一阶段形成星点状的磁铁矿、黄铁矿,铜矿化作用微弱,多以细脉浸染状出现,为气水高温阶段。

第二阶段为主成矿阶段,在构造应力的挤压作用下,第一次矿化作用形成的岩石受强烈的挤压扭错作用而碎裂,含矿热液沿裂隙进行渗透和充填,最终沉淀形成金属硫化物,以细脉状、块状的形式出现,该阶段为中温阶段。

4结论

综上分析,可总结出哈腊苏铜矿的综合物探找矿模式:在高重力、杂乱磁场背景中的高极化、中阻异常。磁测成果可提供岩性、构造等成矿背景,激电法中的视电阻率参数可圈定斑岩分布区,视极化率参数主要用于寻找金属硫化物集合体,从而构成综合物探方法寻找斑岩型金属硫化物矿床有效的方法组合。

参考文献:

[1]庄道泽,姜云辉,张红喜.新疆斑岩铜矿特征与综合找矿方法[J].新疆地质,2007.

[2]王福同,庄道泽,胡建卫,等.物探在新疆土屋地区铜矿找矿中的应用—兼谈斑岩铜矿“三位一体”的找矿模式,新疆地质[J].2001.

[3]李智明,赵仁夫,霍瑞平,等.新疆土屋—延东铜矿田地质特征[J].地质与勘探,2006.

[4]王祥,罗世宾,林永全等.新疆青河县哈腊苏铜矿成矿地质特征[J].新疆有色金属,2007:38-40.

[5]刘学清.新疆卡拉先格尔一带铁铜多金属矿远景调查报告.新疆地矿局物化探大队,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