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病程各阶段分期的心理特点并进行相应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糖尿病患者病程各阶段分期的心理特点并进行相应的护理

罗健宁

罗健宁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人民医院665199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病程各阶段分期的心理特点,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诊的糖尿病患者64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根据患者病程各阶段分期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抑郁自评、疾病不确定感自评的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糖尿病患者在病程各阶段分期的不同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可以更好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患者恢复自身的病情。

关键词:糖尿病;病程;阶段分期;心理特点;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以持续高血糖为基本症状的综合病症[1]。根据患者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接受能力,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进行沟通,有选择地应用各种心理干预方法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行为,为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让其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检查和治疗,达到促进和保持健康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6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2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有15例;患者年龄都在35-78岁之间,平均年龄(56.5±5.4)岁;病程在3个月-15年之间,平均病程(7.5±3.6)年。观察组32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14例;患者的年龄都在36-74岁之间,平均年龄(55.0±4.8)岁;病程在1个月-14年之间,平均病程(7.0±4.2)年。本组患者均知晓实验详情,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正式参与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住院环境,医护人员定时巡查病房,提供日常饮食,提醒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检查。观察组患者则结合患者病程各阶段,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入院初期:糖尿病患入院最初阶段,均会因疾病的确诊产生焦虑、害怕、失落心理。对此,我们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给予患者诚挚的关怀,帮助患者接受事实,耐心指导患者让其对疾病与治疗有基本的了解。对于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注意强调并发症的预防。②治疗期间:患者在治疗初期,都会格外紧张自己的病情与症状,对有关项目的检查结果会存在疑虑,一旦病情没有改善便会产生消极心理。对此,我们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劝慰,尽量安抚患者,使患者安定下来,告诉患者,糖尿病需要长期治疗,要长时间遵医嘱服用药物、调整饮食,规范生活习惯,配合医生治疗才会见到效果。另外,医护人员应注意倾听患者主诉,根据患者个人心理状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③出院指导:患者病情稳定后,多半会出院回家疗养。医护人员应做好出院指导工作,提醒患者做好腿部、足部的清洁护理工作,预防并发症。鼓励患者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坚持进行血糖监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定期前往医院复诊。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2],总分在0-100分之间,得分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3],总分在25-125分之间,量表共计25个条目,使用5分计分方法,1分代表非常不同意,5分为非常同意。得分越高,代表患者不确定感越明显。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焦虑自评、抑郁自评、疾病不确定感自评的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焦虑自评、抑郁自评、疾病不确定感自评均分对比[±s,分]

组别n焦虑自评抑郁自评疾病不确定感自评

观察组3239.2±5.537.3±5.132.4±7.5

对照组3247.5±7.845.7±9.547.8±11.1

t值4.94534.42186.5128

P值<0.05<0.05<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4]。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患者需要终身治疗,长期的血糖波动以及患者对各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恐惧,加上对糖尿病的不了解以及社会上一些对糖尿病的夸大和不实的宣传,使糖尿病患者易产生心理障碍,而影响糖尿病的治疗及预后。因此,对糖尿病患者首先要正确评价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状况,提高管理自己的能力。本文研究为患者制订科学合理的运动、饮食计划。

处于不同病程阶段的糖尿病患者,心理特点也会存在差异。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很有必要。在本组研究中,相较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焦虑自评以及疾病不确定感自评得分明显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所得研究结果提示,结合患者个人病情与个体差异给子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该结论与廖冬辉等人报道内容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处于不同病程阶段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具备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郑林慧.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方法[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1):264-265.

[2]李雪.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应护理措施[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16-117.

[3]任化丽.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312-313.

[4]马骊.心理护理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4,(1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