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林玉华闫波蒋兴春刘绪鑫赵林海邓巍

林玉华闫波蒋兴春刘绪鑫赵林海邓巍(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158100)

【中图分类号】R5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381-02

【摘要】目的讨论贫血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是治疗贫血的首要原则。如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雄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糖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肾性贫血。

【关键词】贫血治疗

贫血(anemia)是指单位容积周围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正常值低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各系统疾病均可引起贫血。某些病理因素可引起红细胞的形态和体积异常,导致其数目减少与血红蛋白浓度下降不成比例。因此,以血红蛋白浓度降低作为贫血诊断及其严重程度判断的依据更为可靠。

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可能是一种基础的或有时是较复杂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一旦发现贫血,必须查明其发生原因。本组患者38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患者基本好转。下面将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8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3例,年龄26~65岁,范血色素低于10%的患者,即初步按缺铁性贫血治疗,38例患者均有乏力,食欲减退,头晕。部分患者伴有心慌气短和腹胀等症状。体征均有面色、眼结膜及口唇淡红或苍白。部分患者伴有心率加快,肝脾触及和匙状指或甲扁平等。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患者基本好转。

1.2临床表现

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引起全身各组织和器官缺氧与功能障碍,是导致贫血病人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贫血的临床表现与贫血的严重程度、贫血发生发展的速度、个体的代偿能力及其对缺氧的耐受性(如发病年龄、有无肺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有关。

1.2.1一般表现疲乏、困倦、软弱无力为贫血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可能与骨骼肌氧的供应不足有关,但对贫血的诊断缺乏特异性,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最突出的体征。

1.2.2神经系统的表现病人常可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贫血者可出现晕厥。

1.2.3呼吸系统的表现多见于中度以上贫血的病人,主要表现为呼吸加快以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1.2.4心血管系统的表现心悸、气促,活动后明显加重,是贫血病人心血管系统的主要表现。

1.2.5消化系统表现胃肠黏膜缺氧可致消化液分泌减少和胃肠功能紊乱,病人可有食欲不振、恶心、胃肠胀气、腹泻、便秘、舌炎和口腔黏膜炎等表现。

1.2.6泌尿生殖系统由于肾脏、生殖系统缺氧,部分病人可出现轻度蛋白尿及尿浓缩功能减退,表现为夜尿增多。

1.2.7其他严重贫血者,部分病人可出现低热。由于贫血,病人创口愈合较慢,容易并发各种感染。偶见眼底苍白及视网膜出血。

2治疗要点

2.1病因治疗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是治疗贫血的首要原则。

2.2药物治疗如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雄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糖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肾性贫血。

2.3对症和支持治疗输血是纠正贫血的有效治疗措施,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输注全血或选择红细胞成分输血。

2.4其他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功能亢进以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可行脾切除;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人可进行骨髓移植。

3健康指导

3.1心理指导贫血病人多有焦虑情绪,应激励病人安心养病。对于可能继发某种疾病引起的贫血者,在原发性疾病未查清之前病人疑虑重的,给予安慰和必要的解释,使之减少顾虑,指导其积极配合检查以明确诊断,有利于更合理的治疗。

3.2饮食指导一般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改善病人的全身状况。

3.3用药指导遵医嘱正确用药。注意餐后即刻饮浓茶会影响铁的吸收,由于茶叶中和鞣酸与铁结合形成不易吸收的物质,饮茶在餐后2h较合适。此外,补充铁剂的同时需要给予蛋白质,若蛋白质缺乏,也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并应注意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与预防。

3.4输血或成分输血的护理贫血严重时遵医嘱输血或浓缩红细胞,输前必须认真做好查对工作;输血时应注意控制输注速度,严重贫血者输入速度应低于每小时1ml/mg,以防止心脏负荷过重而诱发心力衰竭。同时还需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反应。

3.5休息与活动指导指导病人合理休息与活动,根据贫血程度与病人一起制订休息与活动计划。轻度贫血者,无需作太多限制,但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中度贫血者,增加卧床休息时间,若病情允许,应鼓励其生活自理,并指导病人在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若自测脉搏≥100次/分或出现明显心悸、气促时,应停止活动。重度贫血者应给予常规氧气吸入,舒适体位(如半坐卧位)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3.6出院指导

(1)根据医嘱处方按时、按量服药,服药时避免同时食用影响铁剂吸收的物质。

(2)注意保暖和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3)及时治疗各种慢性出血病,如月经过多、消化性溃疡、肛痔出血等。

(4)定期复查血常规,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4讨论

治疗贫血的原则着重采取适当措施以消除病因。很多时候,原发病比贫血本身的危害严重得多(例如胃肠道癌肿),其治疗也比贫血更为重要。在病因诊断未明确时,不应乱投药物使情况复杂,增加诊断上的困难。切忌滥用补血药,必须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症。

正确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如需大量输血,为了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荷过和减少输血反应,可输注浓缩红细胞。脾脏是破坏血细胞的重要器官,与抗体的产生也有关。

骨髓移植是近年来一种新的医疗技术,目前仍在研究试用阶段,主要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之早期未经输血或极少输过血的病人,如果移植成功,可能获得治愈。

参考文献

[1]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9;43;59;68.

[2]邓家栋主编.临床血液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杜,2001.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