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对近代女性自由婚恋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基督教对近代女性自由婚恋的影响

周勇

周勇(广西师范大学文旅学院,广西桂林541001)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6-0369-01

摘要: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包办和买卖的传统婚姻制度持续了几千年,且夫妻关系极为不平等,女性在封建家庭中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而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西方文化碰撞和冲突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加上西方基督教的传播,对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尤其是婚恋观念的转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妇女解放运动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基督教;女性;婚恋

基督教作为西方文化的根基,在西方列强武力侵入的同时,强行进入中国。诚然,在近代中国列强入侵的背景下,基督教作为侵略国的文化基础和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势必同列强的政治权益、经济扩张、文化渗透目的紧密相连[1]。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对于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新式婚恋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基督教义与女性自主意识启蒙

1.从基督教义来看,《圣经》开篇就明确指出女性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基督教认为,女性同男性一样,都是按照上帝的模样被创造的,上帝托付给他们责任,也赋予女性和男性同样的尊严。男女承当不同的职责,只是分工不同,并无贵贱之分。《圣经》中记载,犹太女子以斯贴冒生命危险,在危急关头带领同胞化险为夷。女性成为智慧、勇气、正义的化身。而在福音书中,耶稣本人对妇女的态度,更表现出基督教文化提倡的男女平等的思想。基督教文化中,无论是对女性身份、地位的确定,还是以睿智、英勇为价值判断树立的女性典范,对中国女性来说感觉都是十分新鲜的。

2.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一部分女性接受了它,成了信徒,当然这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妇女的状况,但它无疑对她们有启蒙作用,集中地体现在福音对女性作为“人”的启蒙与关怀。它不仅带来了原始教义中平等、博爱的福音。而且也带来了资本主义文明,耶稣基督的道理。这种高于封建文明的资本主义文明,自然容易被生活在社会底层,套着沉重封建枷锁毫无独立人格的中国女性所接受,她们开始选择新的信仰,依靠新的神。新信仰、新宗教的选择是她们在基督教福音启示下,自我主体意识觉醒的产物,新信仰的形成表明女性第独立人格的追求,是她们自我主体意识的部分体现。

3.基督教的婚姻伦理观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而且不准离婚,保护了妇女。对此,耶稣说:“神造人是造难造女,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了,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2]确立了牢固的婚姻关系;“你们做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你们个人都当爱妻子,如同爱自己一样”,[3]此外,基督教会坚决反对纳妾、重婚,违者不得入教,教会还反对童婚、父母包办婚、养童养媳、指腹为婚等陋习。如有些地方教会就直接指出:“中国的婚姻都由父母做主,由父母给子女找结婚对象,有时竟是一种买卖式的,还有一种指腹为婚的偶婚,即在两家孩子尚未出生时,已预定了亲事,例如,一家生了男孩,另一家生了女孩,即由父母做主定为夫妇。今后,这种婚姻,凡是教友一律禁止,也禁止在童年订婚或在结婚前未婚妻先到夫家作童养媳。”[4]

由此可见,基督教义对于中国传统的婚姻陋习也是带批判性的,不仅如此,教会和传教士对于男女平等、一夫一妻等新式婚姻观念的传播以及对教友自由婚恋活动的强制规定,都有利于一些有觉悟的女性认清传统婚姻制度的弊端,从而建立新式的婚恋观。

二、开办女子学校与提高女性心智

1.基督教为了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女性入教,专门创办女子学校。教会女子学校刚开始是用免费入学来吸引女学生入学,并慢慢发展起来:从1844年,“东方女子教育会”创办第一所宁波女塾,到1860年,“又有11所教会女子学校设立于通商之五埠。”[5]到1875年,教会学校总数增加到800所,学生越2万人,近代中国女性就是这样在耶稣极度的福音中开始接受现代启蒙教育的,教育启女性之心智,去女性身上千年尘垢。教会女校的目的是对女性教导基督真理,训练热心忠诚的基督徒,使其从事传播福音的工作,但在教会学校中,女性学到了“三从四德”之外的知识,也开始有了从事工作、追求理想婚姻的意识。

2.开办适合女性特点的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20世纪初,教会又创办女子高等学校,如女子协和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震旦女子文理学院、苏州女子医学院、上海女子医学院等。这些职业教育往往根据女性特点,开设幼儿教育、医疗护理等专业,培养女性独立意识,教授专业技能,入学女性不仅摆脱了家庭的束缚,而且对女性自身地位和人格有了重新认识。尽管当时女子教育只是在少数上层妇女中实施,但孕育和培养了最早的妇女社会活动家、妇女运动的先驱和现代知识女性,如宋庆龄、吴贻芳、林巧稚、冰心、林兰英等等。20世纪,基督教的广泛传播,新思想的鼓荡,以及女学的启智,促进了女性自由婚恋意识的萌发,自由恋爱和结婚蔚然成风。

三、创办女性专刊与传播新式观念

教会女校培养了一批近代中国女性的精英。然而,进入女校学习的女性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妇女依旧“晦盲塞窒”。提倡女性解放的西方妇女观是一种全新的思想。任何新的观念从出现到被人们普遍接受,都离不开舆论的鼓噪。传教士创办的报刊,在宣传西方妇女观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如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的《万国公报》曾刊文猛烈遗责缠足和纳妾等封建陋习,提倡发展女子教育,还刊载一些呼吁妇女争取自由平等的文章,这些传教士利用报刊传媒,将基督教思想以及西方妇女观更广泛地传播出去。此外,中国开始有了妇女专刊:《妇女杂志》、《妇女时报》、《中华女界》、《青年女报》,《女铎报》等等,起初它们常由传教士主持,渐渐地由我国女信徒负责,这些读物对近代中国女性实践新式婚恋活动,建立新的家庭起了很大的启蒙和指导作用。

诚然,传教士在中国宣传基督教,无疑是为殖民所服务的,然而基督教会的宗教教育特别是提倡女子教育,开办女子学校的实际做法,激发了她们为掌握自身命运而不懈努力。基督教的传播,对于女性的自主意识觉醒尤其是引导女性实现自主婚恋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当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基督教对于中国女性的启蒙是具有局限性的,妇女要完全实现男女平等和婚姻自主等,这是需要整个人类历史进程及社会演化的漫长过程才能实现的。

参考文献:

[1]张广智:《近代中国对基督教入华的回应—一项现代新史学的理论诠释》,《复旦学报》,1988年3期,53-57页.

[2]《新约?马可福音》,第十章.

[3]《新约?以弗所书》,第五章.

[4]《江南传教史》,第1卷第131页.

[5]高时良:中国教会学校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

作者简介:

周勇,女,(1988-),湖南省邵阳人,现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社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