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信息化的实证—以工程建设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3

审计信息化的实证—以工程建设为例

周堃

周堃

湖北中诚信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武汉市430000

摘要:对项目的审计称为"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审计"。审查和检查基本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盈利性。基建投资项目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因此项目审计往往与建设单位审计相结合。但是,对建筑单位的审计具有财务和经济效益,对工程项目的审计是管理审计,两者不能相提并论。项目审计必须对施工单位进行审计,建设单位的审计不一定要求对项目进行审查。根据项目各阶段管理的特点和基本建设程序,项目审计可分为可行性研究和计划任务报告审计、调查设计审计、建设资金来源审计、建设资金供应审计、建筑材料和设备供应审计,建筑生产审计,竣工验收和交货使用财产审计.根据对资本投资活动审计的执行情况,项目审计可分为事前审计(项目投资决策审计)、案例审计(建筑审计)和事后审计。项目审计是提高投资效率的必然要求,也是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工程项目审计除境外投资贷款项目外,不具备公证功能。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股份制的逐步发展,社会对工程项目审计公证功能的需求将越来越大。项目审计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横向性的特点。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实证;以工程建设为例

一、审计内容

由于施工企业项目具有工期长、由于管理跨度大,项目审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审计、中期审计和后期审计。每个施工阶段的特点是不同的,审计内容也有一定的侧重点。

1、项目的预审计

本项目的初步审计主要是对内部控制制度和施工管理审计的前期工作。早期发现管理中的矛盾和薄弱环节,预防未来,为以后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项目施工过程审计

通过对项目的监督,找出并纠正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填补漏洞,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一)项目成本管理评审:通过对五大成本要素的评审,包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成本、管理费等。找出薄弱环节,提出对策和建议。

首先是对劳动成本的审查:审查关于工作时间的统计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劳动费用是否根据劳动配额计算,工资和奖金是否与福利和劳动生产率挂钩,以及是否有没有规定的额外工资,并按照规定发放奖金。

二是材料成本审查:材料成本是工程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控制材料支出,有效控制成本。检查物料消费是否受配额、所发放物料的数量所控制,实际物料消费与预算配额之间的差额是否合理,物料采购、管理、消费的程序是否完备,是否有任何损失或浪费,是否计入剩余物资,是否按照规定分配物资差额和工作物资。

三是对机械使用费的检验:机械班的统计是否完整、真实、机械使用是否充分、是否有因操作失误而造成的任何超支、费用分摊是否准确合理。

四是审查直接和间接费用:审查直接和间接费用是否受到严格控制,是否有违规行为,任意扩大支出范围,提高支出标准,排挤成本现象,

(二)安全、质量、工期审查:审查施工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仅仅通过跟踪进度,对项目缺乏安全、质量管理,以及是否有任何违规行为导致安全和质量事故,造成经济损失。

(三)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实施,是否采取控制形式,管理是否失控,分包工程是否得到有效管理。

(四)项目结算和会计审计:项目价格收入支出是否真实,项目结算是否符合规定,人工定价是否及时,手续是否完备,是否有拖欠项目款项的现象,成本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制度。

3、项目结束审计

期末审计主要集中在经济负债的审计上。通过审计项目的期限、质量、安全、效率以及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对项目负责人的管理绩效进行评价。

(一)完成后的资产盘点和核实,防止资产损失。

(二)审查建设合同规定的指标是否达到,是否有违反国家财政纪律的情况。

(三)项目是否按期交付、竣工结算,财务决定是否符合规定。

(四)施工期间是否发生安全质量事故,并分析原因和责任。

4、工程施工过程审计

项目建设过程审计或中期审计主要侧重于成本效益审计。通过工程项目的过程监理,发现并纠正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堵塞漏洞,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1)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评审:通过对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五大成本要素的评审,找出薄弱环节,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2)安全、质量、工期审查:审查施工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只有放松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的进展,是否有违章作业造成的安全、质量事故,造成经济损失。

(3)内部控制制度审查:检查各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实施,管理是否流于形式而失控,分包项目是否得到有效管理,是否存在只关注或照顾它们的现象,是否因管理不善而返工,影响工期和效益。

(4)工程结算与核算审核:工程价款收支是否真实,工程结算是否符合规定,工作检查与计价是否及时,手续是否齐全,工程付款是否违约,成本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制度。

5、工程项目终结审计

(一)期末审计主要侧重于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效益和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性进行审计,对项目经理的管理绩效进行评价。

(1)检查和验证已完成的资产,以防止资产损失。

(2)审查项目合同中规定的所有指标是否已经完成,是否有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情况。

(3)项目是否按期完成,竣工结算是否完成,财务决策是否符合规定。

(4)项目过程中是否发生安全质量事故,并分析原因和责任。

(5)是否按国家规定及时全部交纳了各种税金,有无拖、漏、少缴行为。

(二)建设方审计信息化构建

根据按审计活动执行主体的性质分类,审计可分为政府审计、独立审计和内部审计三种。根据目前的工程出资情况,主要是进行政府审计和独立审计。

政府审计是政府审计机构依法进行的审计,在我国一般称为国家审计。独立审计,即由注册会计师有偿委托的审计活动,也称为私人审计。

1、政府工程建设方审计信息化构建

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建立项目联网审计资料库、造价联网审计数据库、参建关联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项目复核审理数据交换库等。在审计工作中,以数据库为核心,集成网络通信和存储系统,运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让审计人员能够远程查询和维护数据。政府投资项目从立项论证之初到工程完工决算,一律实行网络化管理,审计方式由静态转向动态监管。

(1)项目联网审计资料库。政府投资项目的特点就是受发改、财政部门的共同监管,因此,审计部门必需充分运用该特点,联网建立项目资料库,其首选连接点,就是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评审中心,该平台汇集了每个项目从立项到施工招标前的重要数据,具体是:建设内容、资金计划、概算批复、施工预算造价等重要信息。其次利用财政联网审计平台实时掌握资金运行状况,通过该连接,实现电子数据的传送和转化、储存,方便审计人员随时查阅被审计项目信息和实时电子数据,进行分析比对,为提升项目预算执行审计提供有力保障。

(2)造价网络化审计数据库。目前,各成本软件公司已经开发了网络软件和云数据平台,为项目成本实时审计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将成本软件的工程定额数据库、实时更新材料机的市场价格数据库、成本软件审计的最终报告与成本网络审计数据库连接起来,建立审计数据库,实时收集转换和存储成本数据,将被动性变为主动、实时的成本监控。这样,审计人员就可以直观、系统地查询、筛选数据,审计、分析设备和材料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单位价格变动、偷工减料、工程量膨胀等问题。并设置高配额,并直接应用成本软件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审查。形成成本审计报告,取代传统的手工计算和平衡,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参建关联方数据库。政府投资项目的参建方较多,所涉及的相关单位主要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招标代理单位等,参建关联方数据库主要是把与政府投资项目相关的各单位数据都集中连接在一起。目前各地都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平台,其涵盖了如土地审批、建设审批、招投标等事项,审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在该平台上全局把握被审工程各方面信息。针对项目建设的必经环节选择相应的数据库进行查询、收集、分析、比对招投标数据(含施工、供货、监理、设计、勘察)、规划及建设许可、土地征用及审批、环境保护及评价、企业信息等项目数据能够快速准确地查出是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例如,通过与设计单位的联系,可以审计和分析设计预算是否合理,以及设计完善的合理性是否会导致频繁的工程变更,从而影响成本。通过与招标代理机构的联系,可以对是否存在以下现象进行审计和分析。

(3)法律法规数据库。法制建设是审计工作发展和审计事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同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在审计工作中,政府投资项目涉及的法律法规非常广泛,审计人员应及时掌握使用,但仅靠审计人员的大脑进行储存归类是不现实的,建立投资审计法规数据库,并实行归类动态管理,审计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查阅法规条文对审计出现的问题进行定性和评价。

(4)项目复核审理数据交换库。虽然OA系统有该项功能,但其效用仅针对各计划项目进行中合法性、程序性审查和进度管理,对于投资审计项目数量,专业性广(造价、环保、质量等方面的问题)的定量和定性没有专业性复核的能力,不利于项目风险的控制,因此,建立投资项目专用复核审理数据交换库有利于项目质量风险控制。具体是,利用原OA系统进行程序和进度管理,增加一个外部数据复核连接,及专业审计人员会审洽商平台,通过该平台对项目数据进行专业性复核后,签署集体审核意见再传送至审理平台,以减少专业风险。

2、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作为一项应用极其广泛的技术,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实现与行业技术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其作用的充分发挥。

(1)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系统

建筑工程与建筑工程有一定的区别,工程环节众多,比较繁琐。在早期阶段,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相应的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进行比较,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上述内容比较繁琐,涉及许多专业学科和内容,数据量也很大。创建信息集成是当务之急。在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管理工作包括进度管理、人事管理、资金管理和安全管理。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建设项目的管理。因此,在构建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突破旧的管理理念束缚,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把各种数据和信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最后形成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相关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确保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发展,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建立高效的运作机制

建筑工程设计专业门类繁多,包括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管道安装、装饰、房地产业、测绘设计行业等,形成了规模庞大、复杂的行业信息采集,信息量极其巨大,而且对经理的要求也很高。在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单纯依靠人工管理,不仅效率低下,进度缓慢,而且信息查询和处理滞后,严重影响了施工项目的施工进度。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专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行业信息的收集、统计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后,为确保其有效履行职能,还需要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制定相应的建设项目管理标准,并根据具体发展情况及时修订标准。同时,定期检查验收标准的执行情况,实现施工管理标准化。

(3)以建筑工程为核心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建筑工程相关信息的管理,确保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施工企业而言,如果无法实现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则无法讨论企业的信息管理。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实现管理信息的基本条件,而项目管理是管理信息的重要前提,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生产要素管理、合同管理和相应的信息管理,可以逐步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由传统向集约化的转变,实现信息的综合利用。需要注意的是,在逐步推进信息管理的过程中,有必要根据企业本身的具体情况和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不应照搬其他项目和企业的成功经验,而应影响管理的有效性。企业管理人员应立足长远,明确企业自身的发展路径,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在信息管理方面,应以建设项目为核心,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发展能够以建设工程为前提,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尽量减少问题的发生,确保信息管理职能的有效发展。

总的来说,不论是政府审计还是独立审计,没有完整的数据支持,对于审计结论都不能客观、公正的对一个项目作出评价。完整构建整个工程的信息化,保证数据的完整,才能为审计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审计信息化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

二、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审计信息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一)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在实践中形成一种动态性的信息技术处理方式,需要依靠人员的积极作用才能有效开展,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相关人员技术利用的关键在于提升工作的效率和能力,避免单一化的应用造成的数据资料不完整的问题。目前,虽然利用海量数据、云计算技术进行审计工作已得到许多审计人员的广泛认可,但由于我国审计工作的初始时间较短,审计人员大多拥有相对单一的知识结构,关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知识和接触很少。过去,人们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并且一直认为审计不需要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也能找出问题的线索。在信息环境中,数据量巨大,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只有加强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审计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审计机构应加强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培训,培养审计人员发现和研究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能力。海量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体现了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审计人员只有良好的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审计工作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数据。

(二)审计数据的安全与维护

不同的行业需要不同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和开发环境。审计行业需要加强适合自身特点的大规模数据分析模型和软件的研发。审计数据分析可分为查询分析、多维分析和挖掘分析。由于海量数据覆盖面广,为了解决具体的审计问题,除了数据分析专家之外,还需要地理、生态、数学和统计方面的专家。基于不同的问题,社交网络和心理社会行为也可能是需要的。大数据审计分析模型和审计软件不仅要有审计功能,还要有预测功能。大型数据分析模型和审计软件的预测功能是将数字算法应用于海量数据分析中,预测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审计师从依靠自己的判断转变为依靠数据来决策,也是海量数据的最大贡献之一。其专业判断基于相关关系,不受偏见和偏见影响。数据的安全将对后续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在多样化的现代经济发展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数据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从网络技术利用角度构建其技术保护手段是非常重要的。

(三)完善相关法规体系

现行法律、法规和审计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因此,审计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没有法律依据。海量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合法性是审计立法面临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只有在其发展法律法规的支持下,随着大数据的应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成为审计人员依法审计的基础。如果不解决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等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基本审计法律问题,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将难以真正拓展。无论是云审计中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和标准化,还是大数据分析和相关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都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审计领域应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这是大规模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审计中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结束语: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审计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是技术进步的必然要求,但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审计应用的发展战略应根据审计行业的特点制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审计行业和大数据的实践。这需要审计行业实践其内部技能。在现有审计信息化成果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整个行业的艰苦努力来完成。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和业务广泛。实施必须系统化,并以发展战略为指导。在战略框架的指导下,审计行业协会应积极开展数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工作,逐步积累基础资源。只有具备强大的审计大数据资源、强大的云计算和云存储能力、有效的审计数据分析模型和软件等基本要素,才能真正实现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审计领域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