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减压病人的护理孙颖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胃肠减压病人的护理孙颖华

孙颖华

孙颖华(大庆市第四医院163712)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321-02

【摘要】目的讨论胃肠减压病人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h引流总量。观察胃肠减压后肠功能恢复情况,如外科术后的肠麻痹,应观察肠鸣音是否恢复,肛门是否排气,有无腹胀,并于术后12h即鼓励病人在床上翻身,适当增加活动量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胃肠减压护理

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装置,通过导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

一胃管引流是腹部外科极为常用的引流管

一般为12号、14号、16号像胶管或硅胶管,头端有5~6个侧孔,管尾略大可衔接吸引装置。使用胃管作胃肠减压,可解除或缓解机械性肠梗阻所致急性胃肠道扩张的症状;可缓解肠麻痹或肠痉挛所致的肠梗阻;为消化道及腹部较大的手术做术前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增加手术安全性。术后吸出胃肠内气体和胃内容物,降低压力减轻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和切口疼痛,促进切口愈合,并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另外,胃管可以用来抽取胃液作胃液分析以协助诊断疾病;进食毒物时可作洗胃用。

二胃管引流的并发症

1.呼吸道感染胃管放置后,会干扰通气,影响咳嗽,容易引起痰液积聚及肺部感染等。

2.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胃管引流可导致大量上消化道液丢失,使Cl-、H+、K+减少。如胃管插至幽门以下的消化道,或有胆汁、胰液逆流,也可产生Na+减少。

3.鼻孔溃疡及坏死若胃管长期放置于一侧鼻孔处,会压迫该侧鼻腔黏膜或软骨,从而引起鼻孔溃疡及坏死。

4.胃内容物及胆汁反流,并可引起食管炎、食管狭窄,导管本身也可引起食管黏膜的侵蚀和糜烂,甚至出血,但临床比较少见。

5.经口呼吸因鼻孔内有胃管,影响经鼻呼吸,病人不得已经口呼吸,可引起口咽部干燥,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腮腺炎等。

6.其他少见的并发症有鼻窦炎、中耳炎、创伤性喉炎及声哑、创伤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导管打结致不能拔出、鼻黏膜创伤性出血、与环状软骨相对的食管或咽部压迫坏死、咽后壁及喉部感染及脓肿等,虽偶有所见,但应引起重视。

三胃管引流的护理

1.胃管插人长度要合适,一般成人插入约55~60cm,即胃管头端插至胃幽门窦前区。若插入过深,胃管在胃内盘绕;过浅,则胃管头端接触不到胃液,两者均会影响减压的效果。

2.应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防止变换体位时胃管牵拉加重对咽部的刺激,以及胃管的体外部分受压或折叠影响胃肠减压的效果。胃管固定要牢固,防止胃管移位或脱出至食管内或口咽内,尤其是外科手术后的胃肠减压,胃管一般放置于胃肠吻合的远端,如果固定不牢靠,一旦胃管脱出,再下管时可能损伤吻合口而引起吻合口瘘。故切勿再次下管,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保持胃管通畅。维持有效负压,以20~30cmH2O为宜,负压吸引力不宜过大,避免因压力过大,使胃膜吸附于胃管头端的小孔上致引流不畅。应每隔2~4h用生理盐水10~20ml冲洗胃管一次,冲去堵塞小孔的胃内容物,以保持管腔通畅。

4.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h引流总量。观察胃液颜色,判断胃内有无出血情况,一般胃肠术后24h内,胃液多呈暗红色,3d后逐渐减少,如有鲜红色液体吸出,说明术后有出血,应停止胃肠减压,及时通知医生。观察胃液的量,判断吸出量是否过多而影响水电解质平衡。一般情况下,胃肠减压者应每日补液2000ml以上,防止脱水及电解质失衡。应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及输液速度,若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迹象,应与医生联系及时纠正。

5.观察胃肠减压后肠功能恢复情况,如外科术后的肠麻痹,应观察肠鸣音是否恢复,肛门是否排气,有无腹胀,并于术后12h即鼓励病人在床上翻身,适当增加活动量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6.鼻腔、咽喉部及口腔的护理。

①随时评估病人口腔黏膜的损伤、溃疡、感染及咽部不适的情况。

②每日给予病人口腔护理2次,保持口腔清洁,并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的情况,清醒、禁食病人可给予温盐水或朵贝尔漱口液漱口或口含华素片等药物。

③口唇可用盐水纱布覆盖;并涂石蜡油,嘱病人勿张口呼吸,防止口唇干裂。

④定时清洁鼻腔。

⑤长期使用胃管的病人,应每周更换胃管一次,改变胃管置人部位,避免胃管压迫鼻腔黏膜或软骨,引起鼻孔溃疡及坏死。

7.呼吸道的护理。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一般温度为18~20,湿度为50%~70%。经常协助病人拍背、咳嗽、做深呼吸,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1~2次/d,以保持呼吸道的湿润及通畅。

8.胃肠减压期间一般禁食和禁水。必须经口服药时,如片剂要研碎调水后注入,并用温水冲洗胃管,注入后夹管30min,以免药物吸出,影响疗效。

9.通常术后48~72h肠蠕动逐渐恢复,肛门有排气,无腹胀、肠鸣音恢复后,可拔除胃管。拔胃管时,先将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屏气,先缓慢往外牵拉,当胃管前端近咽部时,迅速将胃管拔出,以减少刺激。拔除胃管后,妥善处理胃肠减压装置。

参考文献

[1]金秋芬.胃肠减压术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2]张艳丽.胃肠减压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