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临床“三基三严”培训管理办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基于临床“三基三严”培训管理办法分析

陈泽铭陈燕梅杨玉婷黄志洲李瑶娜(通讯作者)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摘要:国家卫计委颁布了“三基三严”的规章制度,其目的就是在引导医疗服务水准得以不断提升,而医院在积极推动“三基三严”教育培训的时候,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而是需要结合不同岗位的特点,实现“三基三严”培训方法的探析,才能够保证实际培训的有效性。本文首先站在临床医务人员的维度去分析“三基三严”的必要性,继而结合我院自身情况,归结了当前临床“三基三严”培训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培训管理办法。

关键词:临床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管理办法

一、临床开展“三基三严”的必要性分析

作为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思想,“三基三严”已然成为指导临床医务人员做好自身医疗服务工作的重要准则。其内涵可以归结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融合,严格要求,严格组织和严谨态度的渗透,由此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临床医学工作者[1]。从这个维度来看,“三基三严”培训是驱动基础医疗服务工作朝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将其纳入到医院分级管理的重要标准,要求医务人员积极依照“三基三严”的要求,实现自我医疗服务行为的自我监督和管理[2]。对于病人而言,坚持依照“三基三严”的相关规定,可以使得病患者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继而享受到更加理想的医疗服务。最后,秉持“三基三严”的基本准则,使得彼此之间的信任机制得以构建,使得医疗服务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这对于规避实际医疗纠纷而言,也是很有助益的。

二、当前临床“三基三严”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

以临床科室为研究对象,对于其“三基三严”培训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调研,以便了解当前临床医务人员培训管理工作的现状。通过为期三个月的调研工作,发现当前临床“三基三严”培训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

(一)“三基三严”培训内容体系不健全,与临床实践不吻合

我院在每年都会以专题讲座的方式来开展“三基三严”的教育培训工作,并且以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的方式来推动[3]。简单来讲,就是依靠考题素材,实现短时间的复习,由此体现出对应的技能,以达到提高成绩的效用。但是对于实际“三基”考核题目的数据库进行调查,会发现很多的考核题目都比较落后,也就是说题库很久没有进行更新,这就出现了题库与科学发展之间不融合的情况,脱节就成为常态,由此严重影响到实际培训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三基三严”重视程度不足,影响培训效果

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很多高年资和高职称的医务人员对于“三基三严”培训工作不是很配合,对于他们而言,往往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考核上,也就是说科研成果和文章发表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因为这关乎到其在医疗服务组织架构中的位置[4]。由此,对于他们而言,很少会在“三基三严”进行时间或者精力的投入,这样的思想意识可能传达到其他同事,由此使得整个科室的“三基三严”训练氛围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这样的情况长期持续下去,就可能使得“三基三严”培训呈现出形式化的特点来,由此严重制约实际训练的有效性。

(三)“三基三严”的落实和监管存在问题

通过对于临床医务人员培训进程的调研发现,“三基三严”的水准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医务人员对此不是很重视,多数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没有必要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再者,当前医院没有专门建立完善的“三基”培训考核体系,使得实际的制度难以有效的运作起来,由此使得其展现出形式化的特点;还有就是当前很多培训内容与实践不融合,可能引起被训练者的嘲讽,由此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际训练中去;更加重要的是,在“三基三严”制度贯彻的过程中,没有设定完善的奖惩制度,也没有完善的监督制度,此环节的工作更多情况下需要依靠个人自觉来推动。

三、临床“三基三严”培训管理方法分析

(一)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体系,实行医院、科室二级培训模式

制度建设是确保实际培训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由此在实现“三基三严”培训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依靠健全的制度体系,建立医院、科室二级培训模式。关注如下几点:其一,改变过去单一以医院层面进行“三基”培训考核,改为从医院、科室两级进行培训考核,培训内容更加接近各个学科的临床应用及发展,使每一位员工获得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其二,发挥科教科的督导效能,要求各个部门和科室要切实依照相关规章制度,做好实际的训练管理工作。科教科需要正确认识自身在此过程中的价值,建立定期督导和不定期督导的检查方式,鼓励临床医务人员切实的参与到实际训练活动中去;其三,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对于在此环节做的理想的个人或者科室,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再者还可以将实际的训练管理成绩与绩效考核,聘任制度实现融合,由此激发临床医务人员参与到培训活动的积极性。当然实际的奖惩制度需要交付给医院领导来进行有效审批,只有达到审批要求后,确定各个科室在此过程中的职责,确保各职能部门之间能够协同运作;其四,建立完善的科室技能培训场所和器材投入机制,加大对于此方面的投入,并且对于实际投入的行为实现监督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投入规章制度,确保实际的培训条件能够得到改善,为实际培训工作的开展奠定夯实的物质基础。

(二)科室层面开展“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的优势明显

与医院层面进行“三基三严”培训相比较,科室层面培训频次高,强度大,灵活性强,技能培训规模虽小,但动手机会增多,即使因临床工作繁忙及休假等客观原因,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培训。培训内容更加接近临床实际,更能反映学科发展,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考核形式灵活,结合实际的医疗及护理,有目的地进行考核,实用性强。我院以心内科为试点,进行科室层面的“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全科室医护人员全员均参与培训,考核通过率100%,员工满意度调查100%,效果显著。

(三)医院层面培训内容体系的重塑和调整

针对于当前培训内容与实际临床内容不吻合的问题,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去实现训练内容体系的重塑和调整。当然这项工作需要进行精细化的规划和安排,我们需要做出的努力主要有:其一,要建立题库评价小组,邀请在此方面的院内外权威专家、临床科主任、技术骨干参与到实际的评价中去,在提出各自意见和建议之后,实现原本题库的不断更新,使得题库呈现出动态化的发展状态,保证题库内容与现实临床实践之间的吻合;其二,在获取到实际评价报告之后,制定对应的修改草案,将其提交给医院学术委员会,在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之后,将其作为后期开展临床“三基三严”培训管理的依据,由此保证实际的训练内容体系能够朝着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方向发展。

(四)增强对于“三基三严”的认知

当前存在部分高年资和高职称的临床医师忽视培训管理工作的问题,对此,要从思想认知的维度入手。应该关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要依靠协作制度,就是要求高年资和高职称的医务人员担任实际的教育教学行为主体,在这样的机制驱动下,使得其成为开展训练工作的参与者,在其位谋其政,就不会出现忽视此方面工作,置喙此方面工作没有意义的情况;其二,要依靠思维改造,就是通过各种教育培训方式,使得高年资高职称医务人员意识到在此方面的缺陷和不足,继而转变观念,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实际的培训活动中去。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的调研,提高医务人员的重视程度,并能提高主动接受培训的积极性,通过医院、科室二级的“三基三严”培训,使培训内容更加接近临床应用,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提高,每一位医务人员获得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提高我院各科室员工临床工作能力与各学科的发展。最终使“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的覆盖率及达标率均达到100%,这是我们“三基三严”培训管理的根本落脚点。

参考文献:

[1]高虹.由“三基三严”探究医院临床医学工程内涵建设[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11):123-124.

[2]张莉.年轻护士“三基三严”规范化培训与考核浅析[J].全科护理,2013,11(24):2288-2289.

[3]王荣珍.我院分层次《三基三严》培训管理工作的做法和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0):141-142.

[4]陈浩.基于“PDCA循环”的上海某三甲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考核体系”[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7):13086-13087.

基金项目: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级课题课题号:GYFY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