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失眠症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张水生

张水生

宾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400

摘要:目的:观察82例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对失眠症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失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失眠症患者中,显效为53例,占64.63%,有效为23例,占28.05%,无效6例,占7.32%,总有效率为92.68%。结论:在临床中对于失眠症患者应采取尽早治疗,鼓励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态度,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对症治疗,同时做好相关护理工作,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失眠症;临床治疗;对症治疗

失眠症是一种长时间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引起失眠的原因常见有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睡眠节律改变、精神疾病及各种躯体疾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其次是睡眠浅表和早醒。患者自述多梦、醒后不易再睡、白天身心疲乏。需要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密切配合,弄清导致失眠的原因,调整改善睡眠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选取临床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失眠症患者82例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的82例失眠症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24—62岁之间,平均年龄39.8岁,病程2个月—2年不等,经诊断82例患者中轻度失眠患者41例,中度失眠患者30例,重度失眠患者11例。

1.2临床表现

在82例失眠症患者中,轻度失眠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精神状态不佳,身体疲惫,多表现为短暂性失眠障碍;中度失眠患者的临床表现疲乏,易怒,焦虑,并伴有头痛,胸闷,眩晕等症状,重度失眠患者除了有更为严重的上述临床表现外,还有对安眠药物的依赖。

1.3治疗方法

非药物治疗有以下几种:①睡眠卫生教育:帮助患者理解睡眠的生理过程,分析睡眠环境、心理社会应激事件、生活方式、酒药使用、运动等因素在失眠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帮助患者安排合适的生活作息时间,重建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②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对于大多失眠者来说,都必须重视和强调心理治疗,向他们说明睡眠减少是由于正常的焦虑情绪或可治愈的躯体疾病所致,并无严重后果。给患者提供疏泄焦虑的机会,有助于恢复其正常睡眠。对于睡眠结构和方式发生正常变化的老年人,也需要进行解释,并鼓励他们多参加体育活动,指导他们放松自己。对某些顽固性失眠者,可进行认知行为疗法。③放松治疗:自我放松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失眠症患者的心理、生理高唤起状态,促进自主神经活动朝着有利于睡眠的方向转化,诱导睡眠的发生。常用的放松治疗方法有进行性松弛训练、自身控制训练、生物反馈治疗等,同时可配合聆听指导语或相应的音乐等。④物理治疗:多数催眠药物易引起耐受性和依赖性,且常出现“宿醉”现象,影响患者第2天的工作,并可能增加第2天的日间睡眠,从而干扰夜间睡眠,使治疗进一步复杂化。药物治疗:失眠的药物治疗要建立在加强睡眠卫生教育、心理和行为认知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定期对患者的状况进行评估,因人而异,建立个性化的用药方案。①苯二氮类:是非选择性GABA受体复合物的激动剂,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肌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可缩短入睡潜伏期、增长总睡眠时间,但同时也影响正常的睡眠生理结构。可以导致日间嗜睡、认知和精神运动功能受损、反跳性失眠和戒断症状,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依赖。目前作为催眠药物使用的苯二氮类药物,半衰期较短的有三唑仑、咪达唑仑,长效的有硝基安定、氟硝基安定等。一般主张治疗短期失眠尽量采用短半衰期药物,使用时间不应>12周,在停药时应逐渐减量。对于顽固的慢性失眠患者,选用长半衰期药物更为恰当,但要特别注意患者服药次日有无显著的困倦、疲劳、遗忘、精神运动功能减退等症状。②非苯二氮类:代表药物有佐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均为选择性GABA受体复合物的激动剂,没有抗焦虑、肌松和抗惊厥作用。不影响健康人的正常睡眠生理结构,甚至可以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生理,还具有醒后无宿醉感,不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停药后失眠复发率低等特点,已成为治疗失眠症的首选药物。不良反应与个体差异有关,偶致眩晕、头痛、恶心、口苦,有时可引起步态不稳等。③抗焦虑、抑郁剂:对于伴有的焦虑、抑郁或苯二氮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选用具有抗焦虑、抗抑郁药治疗,可以减少患者对苯二氮类药物的依赖。此类药物的优点是对心脏毒性小,抗胆碱作用小,没有过度镇静。药物有:氟西汀、帕罗西汀、左洛复、博乐欣等;一些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多虑平、阿米替林等,在传统的催眠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作为第二线用药。

2.结果

治疗后患者失眠症状完全消除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失眠症状有所缓解,继续治疗后症状消除为有效,治疗后患者失眠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在82例失眠症患者中,显效为53例,占64.63%,有效为23例,占28.05%,无效6例,占7.32%,总有效率为92.68%。

3.讨论

失眠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正常人的睡眠觉醒周期为一天的24小时,其中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是用于睡眠,通过睡眠人们可以康复机体,消除疲劳,促进身心健康,通过睡眠来维持人体健康,使人的精神和体力在睡眠中得到恢复,然后重新投入到白天的生活和工作中。失眠虽然不会直接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却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短期失眠人人都会经历,只需稍加治疗就可以克服,而长期失眠会影响身体各项机能的发育,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在临床中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失眠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其发病与患者年龄增长、伴随疾病和不良睡眠环境等因素有关,而负性心理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失眠的发生和发展。失眠症严重妨碍了患者人群的健康生活,使其免疫力降低,诱发和加重了患者人群的其他躯体疾病。有文献报道,随着年龄不断的增长患者人群的脑功能不断下降,具体表现在患者脑网状结构和中缝核的功能降低。从本研究的临床资料可以看出,失眠症者病期属于慢性疗程,患病在半年以上的患者居多,治疗具有长期性。失眠症状最突出的特点是入睡困难、睡眠浅、醒后难重新入睡;临床治疗时选择药物是关键,主治医师除了应充分考虑到药物的起效时间和吸收消除半衰期,还应了解就诊患者是否合并有其他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等疾病,是否正在服用相关的治疗药物,在治疗失眠症的同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的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合理治疗。

4.结束

短期失眠容易恢复,一般对人的健康影响不大,反复发生的失眠容易形成一种持久性睡眠障碍(慢性失眠),这种持久性睡眠障碍往往不易消除。长期失眠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判断力和日常工作能力下降,严重者合并焦虑、强迫和抑郁等症。此外失眠还是冠心病和症状性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正确诊断与治疗失眠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王建平,侯颖.113例门诊老年失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7:179-180.

[2]马雯昕.82例失眠症患者临床治疗研究[J].现代养生,2015,02:68.

[3]沈亭凯.30例失眠症患者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9: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