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现状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装配式建筑现状与发展

王葛军

江苏国安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建筑工业化和预制装配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已有很大的发展,可以说基本上摆脱了笨重体力劳动,机械化、工厂化和专业化水平已很高。从每年建成的建筑面积(包括超高层建筑)应该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早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总体水平与国外仍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结合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现状,对今后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出设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从而有效实行装配式建筑,提高劳动效率和施工机械化水平。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预制结构

1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现状

2014年以来装配式建筑重新开始发展,两年来进展缓慢,只是少数地区的居民房和少数房地产开发企业推广应用了装配式建筑,一般公共建筑和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均未使用,少数地区如上海、沈阳发展较快,很多地区也都搞了一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规划,但大部分未能按计划实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1构件厂需要重新建立,过去原有的构件厂大部分已经关闭成为商品房的基地,现在都要重新新建,需大量土地、设备和投资,并且占用巨大力量去筹备,这非一日之功。因此,各地生产预制构件的产能必须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和精力,施工企业经济也都不怎么宽裕,要拿出那么多投资也不是容易的事。另外,企业都有顾虑,建成构件厂以后到底效益如何?

预制构件的社会需要量能否与产能相匹配,成立了构件厂以后“吃不饱”又怎么办;现在火热搞预制装配能维持多久,会不会一阵风刮起又沉寂下去?总之顾虑重重,因此有“看一看”的等待思想。

1.2在设计方面,目前也不太积极,许多条件还不完善,如设计标准化的问题,建筑模数问题以及抗震及结构上构件的节点问题都未得到彻底解决,以致某些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下面3~4层还得搞全现浇,非常不合理。

1.3造价问题一直影响着装配式建筑的迅速发展,各个企业(尤其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反应都不一样,主要是体制不同核算方法有区别,但大多数企业认为装配式建筑一般都要比传统的现浇结构贵10%-15%,这是装配式建筑不能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1.4尽管近几年来各地区出台了一些政策,如北京对搞装配式建筑给予建筑面积方面和其他方面的优惠政策,上海也规定了在某些地区建房必须搞装配式建筑,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国家的相关扶持和优惠政策还应更及时、合理士解良上。过去这方面有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如20世纪90年代北京推广预拌混凝土一直推动不起来,后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例如在多大范围内工地现场不准设立混凝土搅拌设备等,并且在经济上给予了一定优惠,这项技术一下子就推广起来了。

2对今后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一些设想

首先是要有一个计划,要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使装配式建筑得到健康发展,既不搞一刀切,又不能前怕狼后怕虎,不宜给地区下装配率等指标。因为建筑业房子的结构、功能、区域(地震区烈度不同及非地震区),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都不相同,还是应该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统筹安排为宜,具体建议如下。

2.1结构工程

这是搞装配式建筑的核心部位,也是建筑物的骨架,必须重点和优先解决这个部位的预制装配问题,由于建筑物结构种类繁多,现根据各种不同结构提出不同的预制装配方案(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2.1.1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这类结构极大多数都用于高层住宅,量大面广,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都是从这类建筑结构起步的,应该说这个方针是正确的,特别用于由政府投资成批成区域建造的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和廉租房等,基本上都是标准设计,对于这类结构的建筑,全国一定要分地区,按多层、高层分别处理,如北京为八度抗震设防地区,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因此,当建筑物多层时可以考虑采用全装配;高层时,宜采用半装配式建筑,即:外墙采用“三合一”(即结构、保温、装饰三合一)预制外墙板,内剪力墙为现浇混凝土大模板施工,内隔断墙为轻质混凝土条板(600~800mm宽x层高),楼板为预制现浇相结合的叠合楼板,小型构件全部采用预制装配,另外高层钢筋混凝土住宅总层数不宜太高,以20层左右为宜。

2.1.2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大部分都是办公大楼、商住楼等,其外墙围护结构还是搞“三合一”外墙挂板,内非承重墙搞轻质混凝土条板,除此之外,框架柱和少量剪力墙因施工简单可以早拆模,建议采用现浇混凝土工艺。框架梁和楼板宜采用叠合梁和叠合楼板,但不宜在楼盖处设置次梁(因主、次梁节点不好处理)。楼梯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现浇或预制装

配,有条件的地区(如非地震区或低烈度地震区)框架梁、板也可以搞装配,不采取叠合板形式,但柱与柱、柱与梁、楼板与梁之间的节点处理比较困难。至于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的少量剪力墙和核心筒则必须采取现浇混凝土,不宜搞预制装配,支承在该剪力墙及核心筒上的楼板宜采用叠合楼板。

2.1.3高层或超高层钢结构建筑

高层或超高层钢结构建筑主体结构(梁、柱)基本上都是预制装配式的,楼板亦以叠合楼板或压型钢板等永久模板为宜,外围护墙大量为玻璃或少量铝幕墙,这些都属于预制装配化系列的工艺。

在框架围护墙的用材和结构方面,还应该加强研究力度,是否可以采用一些高轻质材料整体制作成外墙板,如采用发泡水泥和加气混凝土等轻质材料制作成整块外墙板。

2.1.4非标准异形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

这类结构一般只能采取现浇混凝土工艺,但楼板最好还是采用叠合楼板,非承重内隔断墙仍可采用轻质混凝土条板。对于这类工程尽管不宜考虑建筑装配化,但还是可以满足建筑工业化的要求。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现浇混凝土工艺的建筑工业化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都很高,拥有大量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和泵送混凝土设备以及采用了免振混凝上、高掺量粉煤灰技术等。

在模板工程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已使用了各种定型模板,如组合大模板、核心筒(剪力墙)的自动爬模、快速脱模体系、清水模板、塑料模板、铝合金模板、各种先进(可调节)的钢支撑体系以及压型钢板和叠合楼板等永久性模板,模板设计、配置、生产、支模、拆模、回收全过程一条龙的模板专业分包公司也已有发展。

在钢筋加工方面,目前工厂化已有很快的发展,钢筋焊接网片已开始应用,钢筋加工成型联动线迅速发展,因此必须认识到: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搞现浇混凝土也符合建筑工业化,两者都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应密切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各自发挥独自的优势,促使1+1>2。

总之,搞预制装配或搞现浇,都是搞建筑工业化,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哪些搞装配有利,哪些搞现浇有利,要视具体情况来区别对待。现浇也可以实行建筑工业化和建筑产业化,因为实现建筑工业化和建筑产业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消灭和减少手工劳动以及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绝不是为了装配化而搞装配化。

3对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一些建议

为加快实现建筑工业化和予页制装配化,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要在认真吸取过去几十年经验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逐步发展装配式建筑,切忌采用“一刀切”的做法。具体建议如下。

3.1要实现建筑装配式必须狠抓设计标准化。首先是构件标准化、模数化,如外墙三合一预制墙板,应该规定几种规格(长度和高度)。其他构件也是一样,设计人员根据不同工程,选用这些标准化构件,灵活组合成各种需要的结构形式,也就是说用标准定型的构件来拼装成多种不同类型的建筑。住宅工程中的卫生间、厨房的匣子结构也应规定几种不同大小的尺寸实行标准化。

另外,在建筑设计中,对柱网、开间尺寸、层高一律实行模数化,这些都是建筑设计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定,最好是全国统一,至少应该是地区统一。

3.2由于建筑功能和建筑结构多样化,在推广预制装配建筑时应从量大面广的住宅工程中优先推广应用,尤其从“保障房”“廉租房”等住宅工程中大量推广,因为这些工程标准化程度高,并且是成片区建设,搞装配化条件比较好。这类建筑大部分都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可以按照上面所述方案,高层可采用外墙“三合一”预制构件、内墙现浇大模板结构的方案,多层也可以采用全装配方案。另外,如办公大楼、学校、医院、商场等大型公共建筑一般都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因此最初不一定非要搞全装配,可按照前面提到的先从外墙挂板、内非承重隔墙以及预制叠合楼板等方面下手。

3.3要进一步强化“专业化”施工,以不断提高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化水平。通过专业化,各专业公司可根据本专业情况加强科研仓惭,逐步改进工艺。

结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要求制定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完善部品部件标准,实现建筑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鼓励建筑企业装配式施工,现场装配。建设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实行装配式建筑同时也提高了劳动效率和施工机械化水平,是节约人工、解放笨重体力劳动的重大举措。

参考文献:

[1]沈祖炎.中国工程院院士沈祖炎谈新型建筑工业化[[J].居业,2016(2):10.

[2]杨嗣信,王凤起.关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工业化施工的问题[J].建筑技术,2016,47(4):29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