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诗歌的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2

浅谈古典诗歌的教学策略

陈小芳

陈小芳和平县实验初级中学517200

摘要古典诗歌对增强个人修为、培养人格理想以及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古典诗歌既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又能积累知识、提升个人内涵与素质,意义深刻。

关键词古典诗歌初中语文教学

古典诗歌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凝聚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粹。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诗教的传统,通过诗歌教育,可以拓宽人的知识面,增强人的自身修养,培养人的理想人格,促进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等。从这个角度讲,加强古典诗歌的学习和理解,无论是学生和社会人,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古典诗歌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学会对古典诗歌的积累与鉴赏是古典诗歌教学的重点。鉴赏古典诗歌作为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更强调鉴赏的技巧和方法,另外,语文教师也要巧妙地运用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学习的兴趣,深化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体悟,培养其良好的素养和品性,这也是初中古典诗歌的教学难点。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情况,提出一些针对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法,以供探讨。

(一)情境创设法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通过对意象的创设,进入诗歌古典诗歌自身营造的意境之中,把握古典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以及内蕴,调动学生自身审美能力,再通过艺术的联想,完成对古典诗歌意境的重现过程。

例如;在《春望》这首诗歌中,先为学生创设一个这样的意境: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战火长时不息的场景,一个花白头发的老人,急切的盼望家信得到来,花都感伤时事而落泪,鸟都怅恨而叫得惊心。通过这样一个意境重现,学生对此诗感悟就非常深刻,结合自身的想象,发表自己独特地见解,无形中提高了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二)兴趣指引法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位老师都无法和兴趣这位老师相媲美,兴趣之所有如此之高的评价,这与兴趣对任何一个人特别是学生具有非常大的推动力。学生在学习阶段,有了兴趣就能自主学习,无需教师过多的监督就能达到教学目的。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古典诗歌是枯燥乏味的,这与教师采取的方法不当有关,教师一味的讲解和翻译,学生并不能有效的进入古典诗歌所特有的意境之中,没有兴趣加以推动,学生对学习古典诗歌越来越反感。通过兴趣指引法,未待学生开始学习该章节的古典诗歌,学生就已经迫不及待了,这种主动式教学,让语文教学事半功倍。

(三)同类迁移法

中国的古典诗歌都是讲究一个韵味和意境的,诗人的每篇文章都是抒发了对某件事物的感慨,而这种感慨不能仅仅表现在单独一篇文章中,要全面的了解一个诗人往往需要通过对诗歌几篇文章的了解,才能揣测的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诗人一篇文章的时候,需要借助诗人其他的文章加以讲解和综合才能展现诗人完整的人生态度。在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同一题材、同种风格的诗歌摆在一起,通过比较,让学生对该篇诗歌了解的更深刻和更全面,从而掌握学习古典诗歌的另一种方法和能力。相同风格的诗作可以摆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因其风格和内容的不同,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典诗歌的丰富多彩的魅力。

例如:在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诗作时,将它与苏轼的另一首《前赤壁赋》进行对比,通过对这两篇诗作的对比分析,学生很快就比较出这两首诗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两篇诗作都出自苏轼之手,都是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游历赤壁时所作。不同点;首先是内容上的不同,第一首诗作通过赞颂周瑜,意在怀古伤今,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第二首诗作者寄情山水,表达乐观开朗的胸襟。其次是写作手法的不同,第一首通过对三国风云人物周瑜的描写,表达作者希望得到朝廷再次重要的迫切心情,而第二首则通过对泛舟畅游赤壁,水光山色与中天夜月相辉映,主客对酌于舟中,酒酣耳热后和着凄怆的洞箫声扣舷而歌,然后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幽伤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最后是写作风格上的不同,前首诗作意境开阔,感情奔放,后一首情韵深致、理意透辟。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教学,不仅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多掌握了一首诗作,对苏轼这位伟大的诗人有一个全面认识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有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四)语言拆组法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是字和词的押韵,每句诗歌都有一个韵母,这个韵母通关整篇诗作。古典诗歌中常用的韵母有“an”“en”“eng”“iong”“ai”。通过对诗歌中韵母的掌握,不仅能更好的熟读整篇诗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深入了解诗作,提高初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教学效率。

而拆组式教学方式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全新方法,通过组合、拆分以及再次组合实现学生对整篇诗作的整体感知,通过整体感知过程,达到学生深入理解诗作的目的。通过教师导读和讲读的过程,将诗作中的组织结构进行细分,学生根据教师引导的拆分手法和注释入手,抓住关键词,破解该篇诗作的语义和情景。细致分析诗作中每句诗歌的表达手法和修辞手法,层层剖析诗作中的语言结构,深入挖掘诗作的内涵。

例如:讲解《过零丁洋》为例,试做语言拆分细读。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和颔联叙事,颈联和尾联抒情。首联叙述了作者这一生的遭遇,颔联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大环境,山河破碎,以及作者身世述说。作者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颈联中的惶恐说明了,作者在兵败惶恐滩,为后面的零丁做铺垫,叙说了作者兵败的原因,慨叹作者当前的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的无奈。尾联的汗青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通过语言拆组式教学,使学生对《过零丁洋》这篇诗作有深刻的情感体会,更好的理解诗人创作时的心境,提升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学修养。

初中古典诗歌教学是初中生学习语文和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必经过程,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和了解,达到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古典诗歌和鉴赏古典文学的能力。同时,通过初中古典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便于教师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以平易近人的手法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初中古典诗歌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谢斌.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丁吉平.创新教育背景下的中学古典诗歌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大学,2003.

【3】张鹭.中学古典诗歌教学若干问题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9.

【4】谢斌.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J].福建师范大学,2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