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忽视了什么

/ 1

也谈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忽视了什么

张光洪

张光洪(吉水县金滩中心学校江西吉安331600)

去年冬天,我冒着大雪到井冈山进行初中语文国培学习。学习期间,来自全省各地的骨干教师对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效果问题都发出感叹,语文教学改革效果不大,教师教得苦且累,学生学得烦躁且效果差。为此,我反思了一番语文教学改革的状况。语文教学改革之路漫长,恢复高考之后,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的能力,课堂教学显得十分死板。二十世纪90年代,课堂教学则在原有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分析掌握句子的结构成分,而没有让学生注重体会字词句的作用和表达的情感,没有让学生注意句子的积累和运用,课堂教学师生非常累非常烦。如今课堂上则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没有注重说和写的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作文往往是抄袭或模仿,写出来的作文没有血没有肉,没有感情,没有生命力。也难怪很多人都感叹道,悟尽沧桑是语文。那么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让我们回忆一下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吧。现在的语文老师大多数在课堂上总是狠抓阅读教学,认真指导学生朗读,精心引导学生品味字词句的含义,带领学生准确分析人物形象,启发学生探究文章主题,阅读时搞得绘声绘色、精彩纷呈,一篇文章学完后,教师认为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心情快乐,很有成就感。可我认为正是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语文教学混乱无效的教学现状。虽然老师卯足了劲进行阅读教学,却忽视了阅读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阅读就是为了言语表达,若每篇文章阅读之后,教师能够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说一段、写一段或写一篇文章,若我们老师教每篇课文都能坚持阅读训练与言语表达训练紧密结合,我相信一个学期下来,一定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想想看,以前学生是抓阅读不抓言语表达的教学模式,学生就认为阅读没有什么用,如果我们告诉学生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言语表达即提高我们说话和写作的能力,学生就会带着目的、带着需求去阅读,那么后者的阅读就非常主动、非常有活力、非常有效果,这个阅读就能很好地引领学生的言语训练,这样才能真正呈现教师教为主导、学生学为主体、听说读写完美结合的高效率的课堂。打个简单的比方,阅读就是磨刀,言语就是砍柴,如果我们不让学生磨刀,只让他砍柴,学生就会觉得磨刀没用,何必去磨刀呢,那磨刀就成了累赘。故我们必须让学生磨一次刀砍一次柴,这样,学生目的就明确了,学习语文就有动力了,课堂效果就好了。

现在有些专家学者都有同感,就是当今的大多数大学生甚至研究生,语文能力都不如文革前的高中生。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除了阅读教学和言语教学脱节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的生活问题。语文的根源来自于生活,脱离了生活之源的语文是空白无力的。文革前的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有丰富多彩的校外生活,比如紧跟时代步伐参与体验社会生活,又有校内生活,如文艺队、通讯组、体育队。他们感悟的东西多了,写的东西也多了。而如今的学生只有狭窄单调的家庭和学校生活,且学校生活因为安全问题变得更加单一。学生写的内容也就很单调,天天写这些内容就更加烦了,故学生就没有动力学语文,自然语文能力就差了。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阅读量少,繁重的学习负担使得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去阅读国内外名著、小说,充其量只阅读一下同龄人的作文。

为此,我以一个一线老师的身份呼吁:语文教学改革要注意阅读和言语训练紧密结合,要让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书写生活,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这样改革的步子就更踏实有力,改革的前景才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