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检查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宫腔镜检查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

梅秋英邱长莲张丽萍

(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江西赣州341600)

【摘要】目的:探究宫腔镜检查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接受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宫腔镜检查的女性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标准,对多普勒超声与宫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损伤、粘连、子宫内膜增殖不良、宫腔占位病变等宫腔内病变的总诊断准确率86.25%(69/80)明显高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43.75%(35/80),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在宫腔内病变中具有较高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宫腔镜检查;宫腔内病变;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4-0160-02

宫腔内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等疾病,随着病情发展也会引起癌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升治愈率的关键所在。以往多采用影像学检查、诊断性刮宫作为宫腔内病变诊断依据,但是由于诊断性刮宫属于一种盲视操作,对较小病变易漏诊[1]。宫腔镜可清楚显示宫腔内环境,清晰显示宫腔内微小病变,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利依据。因此,我院特选取来我院检查的8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宫腔镜检查,探究宫腔镜检查在宫腔内病变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6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接受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宫腔镜检查的女性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区间在30~54岁,平均年龄(34.67±3.67)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2.61±1.29)年,纳入患者均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参与研究,具有完整的影像学与病理检查资料,具有月经改变、阴道分泌过多、不规则阴道出血等症状。

1.2方法

采用日本AlokaSSD1100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0~9.0MHz,日本Olympuss生存的宫腔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d后开展宫腔镜检查,彭宫介质选择生理盐水,彭宫压力为100~150mmHg,流速为260~300ml/min,检查宫腔镜与宫腔内情况,观察记录宫腔形态、厚度、深度、黏膜色泽,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若存在则需记录大小、部位、范围、形态等,宫腔镜下进行确定性诊断[2]。根据镜下检查情况,取内膜组织或占位性病变组织开展病理学检查。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宫腔镜检查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应用(x-±s)描述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描述行卡方检验,数据差异P<0.05表示具备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子宫内膜炎11例,粘连23例,子宫内膜损伤者6例,宫腔内占位病变37例,子宫内膜增殖不良者3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率为43.75%(35/80),宫腔镜检查诊断率为86.25%(69/80),宫腔镜明显高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所示。

3.讨论

宫腔内病变是一类常见的妇科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宫腔内病变是异常阴道出血、育龄期不孕症的常见诱发因素[3]。宫腔内病变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损伤、粘连、子宫内膜增殖不良以及宫腔占位病变等类型,早期诊断确诊病变类型,有助于临床医师科学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宫腔镜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宫腔内病变检查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患者子宫内膜与宫腔情况,同时有效显示宫腔内病灶边界与位置,了解病灶与肌层间关系,也可根据病灶回声性质判断病变类型[4]。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简单、方便、无创及经济性等优势,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过程中患者无需憋尿,检查结果不受肠气干扰,探头可贴近于盆腔器官,获取的超声图像较为清晰,检查灵敏性较高,但是对息肉、内膜增生的鉴别检查能力欠佳。

宫腔镜检查可在直视下观察宫腔情况,直接判定宫腔内病变的性质、形态、位置,有利于摘除宫腔内异物用于活检。相比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获取的图像更加直观,可减低宫腔内病变漏检率[5]。采用宫腔镜检查的同时,可行宫腔镜治疗,有效避免患者二次接受宫腔操作造成的损害。但是,宫腔镜检查时,无法了解子宫肌层与病变间的关系,对宫腔病变大小也无法直接进行测量。从诊断方面而言,宫腔镜更加直接、全面、准确,故针对绝经前、围绝经期、行激素代替治疗的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厚度大于10mm患可均采用宫腔镜检查诊断,同时内膜活检存在异常表现、症状复发者、行激素代替治疗的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厚度大于5mm者也可此采用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镜下可见子宫内膜息肉突出子宫内膜表面存在柔软且有蒂的赘生物,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应用超声诊断中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现象[6],超声误诊或漏诊原因分析:病变小于5mm时,易被分泌期被膜遮盖,因此,超声检查时应选择增生早期,此时内膜较薄,呈低回声,而息肉呈强回声,有利于辨别。行激素代替治疗后,部分内膜呈息肉样生长,与真性小息肉的鉴别诊断难度较大。针对直径大于2cm的较大息肉充满整个宫腔时,息肉内由于出现坏死出血,使其质地较软,无宫腔积液显示,导致无法与内膜增生过长进行鉴别诊断。而采用宫腔镜检查时可在直视下观察宫腔,有效弥补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不足。

综上所述,宫腔镜检查在宫腔内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宫腔镜检查联合疑似病变直视下活检是宫腔内病变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参考文献】

[1]洛丽红.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J].河北医学,2016,22(5):821-823.

[2]潘宁宁,马彩虹,宋雪凌,等.宫腔镜在子宫腺肌病合并不孕妇女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5):385-387.

[3]张颖,陈梅,郭银树,等.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宫腔镜诊断价值[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51(5):366-370.

[4]肖忠坤.宫腔镜联合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与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11):1107-1108.

[5]潘秋丽,马喆,陶国伟,等.经阴道超声、宫腔镜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6,14(1):34-35.

[6]潘晓平.宫腔镜对宫腔内病变导致的不孕不育症患者的诊疗价值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9):121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