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发展

/ 2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发展

方树荣

官渡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建筑工程对于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工程质量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多方力量的重视。就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层出不穷,引发的后果也是制约着社会稳定发展。建筑工程质量与监督管理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建筑企业及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重视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从而使整个建筑市场呈现良性的发展态势。

一、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

经济建设的推进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难度越来越大,施工过程中高空作业频率增加,施工人员工作环境的危险指数进一步增加,这些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起到直接影响。影响建筑工程质量主要包含四个方面要素:一是质量意识;二是工程造价;三是技术水平;四是管理机制[1]。

(一)质量意识

建筑企业往往沉浸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忽视了最根本的质量问题。质量意识的缺乏,会直接导致整个工程质量水平下降,甚至酿成大祸。建筑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甚至不惜牺牲工程质量为代价。比如,购买一些低廉但是有问题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等等。建筑材料的质量是决定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材料的不合格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质量意识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并且要贯穿整个工程建设。

(二)工程造价

建筑企业为了赢得最后的选择权,会尽可能降低价格来获得最后的竞标。实际在后期的建设过程中,前期的工程造价是不合理的,为此弥补经济损失,企业会从各种方面进行节约成本的考虑,这个考虑甚至忽视了质量问题。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可以帮助工程获得合理的资金支持,并且企业也能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技术水平

很多建筑企业的施工团队整体素质并不符合施工团队的技术要求和综合能力,在面对较为复杂的工程时,常常会束手无策,从而采取一种糊弄的态度,来完成所谓的工程量。施工团队优秀的技术水平,可以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水平,并进一步保障施工环境的安全性。

(四)管理机制

在具体施工中,由于领导层沉浸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中,未能根据市场发展要求及时制定和实施合理的管理机制,导致现场施工秩序的混乱、安全事故频发。管理机制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明确施工人员的职责,增强其责任意识,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二、对于建筑工程实行质量监督管理的意义分析

(一)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筑企业目前的数量较多,可以说建筑市场目前处于一种竞争激烈的状态中。建筑企业要想在众多的建筑企业中脱颖而出,则必须注重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而企业的质量监督管理就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建筑工程质量若想有保障,则必须做到质量监督管理。

(二)促进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

建筑工程的建设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如果建筑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则该地区相应的经济发展趋势则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建筑工程若想真正对当地地区的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则首先要保证其质量。

(三)维护公民利益

一些建筑工程,例如道路、桥梁等关乎民生的基础公共设施,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质量一旦发生问题,则会给公民带来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直接损害到公民的利益[2]。

三、建筑工程监督管理模式分析

目前的建筑工程监督管理模式主题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集体监督管理机制;二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三是服务与执法的结合

(一)集体监督管理机制

集体监督管理机制从多个方面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首先,要有完善的集体监督管理机制,做到监督人员数量安排的合理性,从根本上降低监督人员不规范操作的机会。一般来说,一个岗位可以派两个监督人员进行监督检查,避免"一人为私"现象的发生。其次,在进行监督管理时,为了保证收集数据的合理准确性,监督人员在对工程进行检查时不能单单依靠自我感觉,而是要用专业精准的仪器进行测量,最终获得系统化、全面化的数据。对此,监督人员必须正确掌握使用相关仪器的规范操作。避免测量结果出现问题以及对仪器设备造成损害。此外,监督管理机制必须明确划分管理人员的职责,是其工作的准则。通过责任的划分,进一步提高监督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积极性,保证监督管理的科学性和惩罚力度。最后,对于建筑工程检查的相关数据必须合理保存,做好存档工作。

(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

建筑工程质量的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从工程建设开始,一直到工程竣工,都必须保证大家对于建筑工程的知情权。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旨在打造一个公开、公正的透明化监督环境,调动各方力量来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从而加强施工方的自发发现问题和纠错能力,降低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风险。

(三)服务与执法的结合

建筑工程监督管理实际上是服务与执法工作的结合。质量监督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而施工方也不希望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因此两者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方出现问题或者遇到施工瓶颈,监督管理人员要给予其合理的引导,帮助施工继续顺利开展。执法是指贯穿于施工的整个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对部分问题的出现要及时进行指出、制止其继续恶化,督促施工方尽快解决。质量监督管理中的服务和执法都不可缺少,否则将无法实现监督管理的目的[3]。

四、优化建筑工程监督管理模式的对策探讨

优化监督管理模式对于提高监督管理水平,提高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监督管理技术

在监督管理时,相关人员需要用到不同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工程质量,所以仪器设备包含的技术含量对于检查结果的精准性有重要影响。提高监督管理技术之一就是要不断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提高设备包含的技术含量。除此之外,积极引进人才,进行技术公关。同时,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保存,方便后期调查研究。

(二)加强施工现场的巡查监督力度

对于施工现场的巡查监督要有定期性,之间的间隔不要太长,时间要有一定的突击性和稳定性。这里的突击性,就是在不告知施工一方而进行的检查,这时候往往更加具有真实性,能够发现更多问题。在进行检查时,配合仪器的使用,以求最精确的结果。

(三)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监督管理人员是进行监督管理工作的操作者,其综合素质直接关乎监督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首先,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都要具备,这是前期招聘时就要考虑的要素。后期仍要加强对监督管理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质。

结语

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模式目前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还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问题。相关人员仍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搞清楚问题的根因,进一步从加强监督部门内部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加大工程建设的巡查监督力度等方面着手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段永松.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发展[J].低碳世界,2018,(11):175-176.

[2]王武.建筑管理中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监督[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3):2505.

[3]林安俊.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创新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8,(3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