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视阈下基于互联网环境的高校教师展示力转型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质量视阈下基于互联网环境的高校教师展示力转型发展研究

徐小斌1邹方幸2

(1.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重庆400031;2.重庆市第一中学,重庆400031)

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Y1869238

摘要:本文从互联网环境下,教育资源多元化角度出发,结合教学环境的改变,在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岗位展示能力面临挑战的基础上,动态规划高校教师展示力的转型发展,给出了新环境基础上的发展建议,以期为高校培养更加优秀的师资力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教师展示力;转型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信息化、网络化发展不断进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众多的资料显示,中国社会的网络化变革已经是无处不在,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高等教育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则,经调研发现,由于高校相对独立和与社会分割,教育方法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和传承性,造成了目前教学方式在资源更新、内容迭代方面,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高校教学效果不理想。从当前发展的前沿来看,这是教师队伍教学展示力的滞后,难以适应当前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本文结合教育信息资源多元化结构特征,根据环境变化要点,分析高等教育教师展示力能力需求变化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教育培养现状,有针对性地构建教师展示力发展框架,并给出实施的建议。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团队依据互联网环境特征,按照现场和网络的双渠道结构,从资源、工具、模式三个方面,构建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在重庆市选取了工科、理科、文学、应用类的高校,分别从专业教学、基础教学等方面展开实际调研,以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作为检验指标,来分析影响学习质量的因素。

表1教学质量影响特征对比

就调研结果来看,目前的课程在现场行课时,仍然以原有的授课方式为主,基础课(高数、管理学、经济学)有32%-41%的学生会出现课堂使用手机及其它分心行为,专业课(国际贸易、金融学、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有38%-46%的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及分心行为。学生使用手机及转移注意力的前三个动机,依次为传统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授课方式缺乏互动、内容展示方式的吸引力不够。当前学生与外界的联系,已经可以通过网络终端打破教室的时空限制,外界庞大的资源正在与教师抢夺对学生的吸引。

与此相对应,调研中发现,采用了视频合成、雨课堂综合教学、互动和反转课堂等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老大难课程——创业管理,从原来的评教倒数课程,变成了颇受学生欢迎、名列前茅的课程。另一门专业性弱、难度低的电子商务导论课程,在采用了的教学展示方式——协同教学模式后(两个以上的老师同台授课,CO-TEACHING),也受到同学的好评,课堂手机使用比率大幅下降为8%以下,注意力集中度良好。这两门课获得成功的原因,是学生认为,这样的课程展示,信息量丰富、形式多样化、吸引力强大、自主性强,加上具有良好的参与性和一定的压力,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这种调研结果对比来看,这是一种综合展示力的差异,就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所运用的展示手段、资源、方式和模式的综合能力。高等教育教师通过黑板、基本PPT等多媒体展示的教学方式,仅仅占据和影响到现场教学区域,网络联系方面却极为弱势,在网络占据学生巨大生活空间的基础条件下,原有展示力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对人才成长的需要,必然需要匹配性地构建新环境下的教师新型展示能力,有效占据学生网络领域的空间和时间,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够实现教育与需求的吻合[2]。

三、互联网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展示能力转型方向

从调研结果和社会环境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既有的教学展示方式,需要从单一的现场教学向现场与网络结合的双时空结构转化,以满足新环境变化的要求。因此,本文梳理了前期调研结果,分析得出,高校教师展示能力发展方向,应结合当前环境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领域极为丰富的资源池,有效占据学生的注意力和时间,更有利于知识的传递与教授[3]。从多位教师参与的能力提升培训结果和自身实践结果来看,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要素,引入多元教学资源,结合现场教学合理占据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网络空间,能够很大程度上完善知识积累和消化,改善教学质量,实现知识传授的目的。通过对教学效果良好课程的观察和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梳理和构建出以下教师展示力发展框架:

(一)多元化资源整合方向的明确

首先是打破原有的依靠自身建设的思想桎梏,在课堂教学时,资源是展示力的基础和底蕴,仅仅依靠自身有限资源的建设,是无法实现与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有效对接的。因此,必然需要储备足够的资源,与学生现代的生活习惯接轨,提升学生的接受度和融入感,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提升关注度,提高融入感和弱化个性化。当前社会的网络化和信息化,为教师寻找教学资源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文字、音频、视频和其他资源,以及已有的课程资源、潜在资源,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资源渠道,数量巨大的资源元素,为教师丰富自己的展示力提供了足够的素材,为课堂优化提供了保障。

(二)多媒体制作与整合能力的具备

有了良好的资源基础,还需要扎实的转换能力,即工具使用能力。借助多媒体技术,除案例教学外,将研讨式教学、分享式教学等多种互动教学方法大力引入,与网络空间和运行特点有机融合,建立起良好的知识掌握方式和教学互动关系,再通过网络手段侵入学生的学习时空,必然能够确保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过,在网络空间,这些授课方式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如何将制作良好的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需要对接与整合,对教师的教育智慧是一个大挑战,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具备多媒体的制作能力。网络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元素,强大的工具运用能力能够将相对闲散和分散的资源,各种要素,根据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凝练成精彩的课件亮点。与之匹配的是整合能力,在完成了要素单元制作之后,根据课堂和对象的特点,将这些单元要素整合在一起,形成逻辑清晰的教学辅助整体,才能充分发挥制作成果的威力。和相对呆板的静态幻灯片课件教学相比,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以及更为丰富的多元化资源展示,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习兴趣和降低课堂负面影响(尤其是趣味提升)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三)网络思维教学模式的重构

不能仅仅是课件的发展,课堂展示力的提升,还需要实现延伸,结合网络资源构建新的模式。尽管资源获得了很大发展和丰富,但是,仅仅是现场教学,效果有限,能否打破既有的边界,影响更多的学生学习空间,提升教学的厚度和广度?网络思维方式可以提供良好的支持,在快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下,可以将目前的要素资源和平台资源组合,将能够获得整体性的提升。比如,借鉴整合《雨课堂》一类的平台资源,能够为教师提供便利的管理平台,《速课》等教学资源平台,能够拓宽可用的教学要素资源。在对所授课程准确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分易等平台,进行恰当的安排,在课前、课中、课后,以及授课、互动、考勤、测试方面,让教师以一己之力,完成多方的教学要求,形成教学的连贯性和统一性,这将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教学资源动态优化与更新

教育领域属于变化较快的领域,时代感极强,受到政策和环境影响巨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教学资源必然出现滞后的情况,很难适应教学发展过程的需要,甚至会带来不利的错误性的导向,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动态更新的教学资源。与因材施教个性化的教学目标相一致,它必须立足于教学目标的指引,保持对于各种专业领域的敏感性和实时性,更好地搭建层次清晰的知识展现平台,借助现代教育工具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平台,及时储备和更新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满足互动教学需要,因此,教学资源及时更新,保持各种动态资源有效衔接,才能实现培养人才的实际需要。

四、高校教师展示力转型发展的建议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遇到了一个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时代的需要也极为迫切,如何获得良好的展示力转型发展,不仅仅需要教师自身提高认识,还需要充分依赖现有的社会资源优势,系统性构建发展体系,才能达到目标。

一是构建丰富的教学软件资源环境。由于需要的资源多、更新快,为了充分调动师资队伍开展教学改革与能力提升,实现各种资源的持续更新完善,需要学校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营造良好的教学资源库。

二是构建必要的机制,以团队的力量来加快展示力的优化。每一门课所包含的知识点多,需要的元素也多,要想完成的质量高,必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但是由于多媒体的制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同时更新又快,团队的力量就必不可少了。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避免刚做完就淘汰的局面。

三是建立完善的配套硬件教学平台。教师能力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硬件设施的支撑,通过完善教学硬件平台,还可优化教学环境,让教师的网络化管理和优化游刃有余,教师与学生还可以在课后继续开展互动教学,从而突破传统教学中时空的限制。

传统的教师个人有限资源和工具的时代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发展的步伐,教师展示能力的发展,充分的运用网络化环境带来的能力扩张,将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手段的优化,改善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宁虹.教师能力标准理论模型[J].教育研究,2010,11,77-82.

[2]代海芳等.现代化教学中教师的多媒体应用能力[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30-40.

[3]杜晓迪.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能力发展研究[J].科教导刊.2013,3,50-52.

作者简介:徐小斌(1973-),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管理、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