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疗效观察

/ 2

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疗效观察

姚芳

姚芳

(上海平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杨浦200092)

【摘要】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对中老年人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医治效果。方法:收集我院于2011—2013期间在本院门诊诊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共84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和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予以阿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时间为6个月、1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验2组患者的血浆血脂水平,并进行相关的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分别测量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指数)和颈动脉斑块的面积情况。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均经6个月及12个月的治疗后,血浆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都有所降低,但实验组较对照组的血脂水平降低更为明显,对照组的颈动脉斑块在6个月及12个月的医治后,随访血管彩超提示颈动脉斑块有所变化,而实验组的颈动脉斑块经积极治疗后斑块面积较前显著缩小。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联合医治可明显调整人体血脂代谢的紊乱,减缓或逆转颈动脉斑块的IMT及面积,对中老年人的颈动脉斑块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和临床价值,值得我们临床医生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治疗,以减少由于动脉斑块的形成而导致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片;颈动脉斑块;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1-0287-02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人们饮食结构的明显变化,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发现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在人群中的发生比例越来越高,而产生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如不加以及时的治疗及生活干预,就会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发展。。动脉斑块的形成而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不仅对身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加重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因而对于中老年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医治,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我院对84例明确诊断为颈动脉斑块的中老年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其中一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后,对其血液中血脂水平及对颈动脉斑块的变化情况进行随访分析,得出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对中老年人的颈动脉斑块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1—2013年时段在我院门诊诊治的颈动脉斑块患者共84例,依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基础性疾病、颈动脉斑块面积、脂代谢异常等一般临床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临床特征和基线情况具体见表1。

1.2纳入标准

全部患者均符合如下入选标准:①年龄在60~80岁之间。②均经本院的血液生化检查表现有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情况。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诊断存在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临床病变。④全部患者既往均无确诊的心、肝、肾等各种慢性疾病存在。⑤首次诊断,既往未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及其他干预措施。⑥所有入选患者均无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禁忌症。

1.3方法

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调整及阿司匹林肠溶片0.1口服,每天一次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商品名:立普妥,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每晚20mg口服。治疗随访周期为6个月及12个月。治疗6个月、12个月后监测患者的肝功能及肌酶,有异常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则予以停止治疗。两组患者各自在医治前及治疗6个月,12个月后对两组人员进行相应指标的统计分析。

1.4指标测定

医治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做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动脉粥样斑块的面积及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观测服药前后的颈动脉斑块改变情况及IMT的变化情况;应用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检查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G、TC、LDLC等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

1.5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本组84例患者在治疗随访过程当中均没有出现较为突出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观测当中发现2例肝功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2例出现肌酸磷酸激酶的异常升高及腿痛不适症状,但都没有超出正常范围的2倍。对这4例患者,适当配合保肝药物治疗,继续观察,3个月后复查肝功能及肌酸磷酸激酶均接近正常水平,腿痛症状消失。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采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均数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计量材料采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颈动脉斑块变化情况

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面积、IMT有所缩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颈动脉斑块面积亦明显缩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2。

3讨论

流行病学发现60岁以上人群中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呈现增加趋势,在临床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因动脉斑块的形成而导致对应动脉血管的变窄,从而引发人体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甚至血管彻底梗阻[1],导致相应脏器的功能衰竭。颈动脉是人体比较大的浅表大血管,其血管的斑块大小可通过颈动脉血管内膜超声图像的检测而进行定性、定量的测定[1]。临床研究提示,颈动脉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初期的一个表现,而动脉斑块的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标识[2]。CAS是周身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评价和展望指标,体表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观测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及其消长的指标[4]。Liapis等[3]研究认为颈部血管的病变,特别是颈动脉斑块的产生,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着显著的联系性,应给予积极医治,以防止因斑块的存在而引起的脑部其他病变的发生。脑梗死就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引起大脑缺血、缺氧而形成的脑部病变[4]。临床上能有效的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进一步扩展,成为预防脑卒中和脑梗死的重要医治措施。

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是迄今为止临床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一线用药,他汀类药物不但具备调整脂代谢紊乱,还具备改良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血管炎性反应及平滑肌细胞增生、克制血小板的活性和堆集等许多复杂功效,从而达到稳固血管斑块的作用[3]。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血液中的LDL—C、TG及TC的水平,阻止、逆转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对心脑血管系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显著削减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5]。临床观测亦表明,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降低血脂方面的功用显著优于其他他汀类药物,且不良反应少[6-7]。

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在阿托伐他汀钙片结合阿司匹林医治后颈动脉斑块斑块面积、IMT与医治前相比明显削减(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的指标的差值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在阿托伐他汀医治后各项血脂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钙片在临床治疗中可以达到调整脂代谢紊乱,具备缓解或逆转颈动脉IMT及面积的效果,稳固了颈动脉斑块,对颈动脉斑块有一定的医治作用,具有显著的临床参考价值。在本组研究中未见阿托伐他汀钙片的任何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血脂在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颈动脉斑块积分呈现出下降趋势。本研究告诉我们,经由对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的医治与阿司匹林的常规治疗的对比治疗发现,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中老年人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相应控制和削减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医治结果肯定。

总之,本试验表明,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斑块能有效控老年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情况,控制颈动脉斑块的进一步进展,防止血管的阻塞,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加重,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冬梅,徐重白.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医药治疗现状[J].中国中医急诊,2010,19(11):1934-1935.

[2]刘艳,曹桂莲,陈爱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7:563-565

[3]郑艳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斑块疗效分析,2011,14:241-242.

[4]许光霞,潘伟,王高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研究,2010,7:885-887.

[5]谢丹.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2,2(26):244-245.

[6]周经霞.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91-1193.

[7]瞿万庆,宋丽艳,何晓燕,等.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抗血小板药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研究[J].中风与神经病杂志,2009,26(1):83-85.

[8]王春雨,王海鹏,刘洁.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评价[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7):1087-1089.

[9]FerranteA,GiardinaA,CicciaF,etal.Long-termanti-tumournecrosisfactortherapyreversestheprogressionofcarotidintima-mediathicknessinfemalepatientswithactiverheumatoidarthritis[J].RheumztolInt,2009,30(2):19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