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健康教育对减少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系统健康教育对减少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张玉霞

张玉霞(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611130)

【中图分类号】R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1-0024-02

【摘要】目的探讨减少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不良反应的健康教育措施。起搏器植入术目前已经成为抢救和治疗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患者的重要措施,为了让患者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因此健康教育对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意义重大。方法选择2001年6月至2010年12月择期行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取系统的健康教育指导方法,对照组(26例)传统健康教育指导方法,观察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有无差异。结果两组除伤口渗血和血管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项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对于减少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有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和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高质量的生活有了较高的认识,平均寿命在延长。人工心脏起搏器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或程序刺激器发放人造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以带动起搏,而有节律地控制和调节心脏活动的自律性,维持必要的循环功能的方法。主要用于多种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等。

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和严密的术后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生命体征观察、起搏器工作状况分析、伤口护理、饮食及排便的护理,这样可以有效地早期预防和发现并发症,及时对症处理,提高疗效。由于术后需绝对平卧休息、伤口部位予沙袋压迫及术侧肢体制动,患者常出现腰背酸痛、尿潴留、失眠、电极移位等不良反应引起患者严重不适。本研究对我科2001年6月至2010年12月择期行起搏器植入术的56例患者进行传统健康教育(对照组)和系统健康教育(观察组)效果对比研究,以对比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有无差异。

1研究对象

2001年6月至2010年12月临床诊断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快慢综合征等在我科择期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56例。其中男21例,女35例,年龄37—78岁。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31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25例。二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方面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

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随机抽样分成2组,对照组26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有无差异。

腰背酸痛:由于术后将平卧12小时以上,体位局限使患者自觉腰背酸痛。尿潴留:患者膀胱充盈、有尿意,但由于体位局限或心理因素不能自行排尿。失眠:由于伤口疼痛或是紧张,患者出现入睡困难、易醒,睡眠时间较平时减少。电极移位:术后患者咳嗽、抬手的方法不恰当,致使电极移位。伤口渗血及血管并发症:患者术后伤口敷料渗血;术后24h更换敷料,伤口处周围皮肤青紫但无硬结判断为瘀斑;局部可触及硬结判断为血肿。扪及足背动脉:患者术后术侧肢端温暖,能扪及足背动脉。资料收集方法由主管护士在患者术后24h内持续观察并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系统健康教育

3.1系统健康教育的内容

制定起搏器植入患者系统健康教育专科资料。包括:起搏器相关专科护理知识、床上排尿训练法、腰部放松技巧、术前心理指导。培训专科护士学习后实施观察组患者。

3.1.1术前健康教育

手术相关知识的教育:向患者讲解起搏器的性能、作用及手术的方法及大概过程,术前准备的内容和术中的配合和注意事项,以消除或减轻患者恐惧、焦虑、紧张心理,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

床上排尿训练:术前1天开始指导病人练习床上平卧排尿,并讲解此练习的目的、方法及重要性。

饮食指导:告知患者术前6h禁食禁饮,需服药者可服少量水。

3.1.2术后健康教育

体位指导:告知患者需绝对平卧休息24小时,术侧肢体制动12小时。

沙袋压迫指导:向患者讲解沙袋的重量、压迫的位置、目的及时间,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饮食指导:告知患者术后宜进食低盐、低脂饮食,且少量多餐、不宜过饱;鼓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但避免豆制品等易产气的食物和饮料。

放松技巧指导:护士指导患者进行轻度的腰部放松运动,即弯曲健侧下肢膝关节,使之成90°,以足部为支点用力,使腰骶部抬起,家属给予腰部轻轻按摩,如此重复2-3次,并注意加强身体各关节部位的功能锻炼,以免过度强直使肌肉酸痛不适。部分患者过度紧张,应给予心理疏导。

3.2系统健康教育的方式

系统的健康教育方式是尽量满足患者个体化需求,因人施教。对理解能力较强的、易于沟通、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多采取口头教育和文字教育;对表达和阅读能力较低的患者多采用口头教育和图片直观教育方法。

3.2.1口头教育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进行系统的反复讲解直至理解。

3.2.2文字教育采用健康宣教小册子、健康板报等将心脏解剖、电极植入等制成图片,加以文字说明,加深患者的感官认识,使之易于理解。

3.2.3现身说法根据具体情况,请术后恢复期的患者为准备行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叙述亲身感受,更具有说服力,可消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和紧张情绪。

4传统健康教育

传统健康教育主要是以口头宣教的方式为主,护士凭借个人的经验对患者进行一般性的知识宣教。不要求统一培训及训练。仅告知术后需要卧床休息。不进行床上排尿训练及腰部放松技巧指导。方式单一、缺乏个体性,内容简单、局限,缺乏一定的计划性和完整性及可重复性。

5结果

通过系统健康教育和传统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对心脏起搏器术后不良反应的改变(见表1)。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起搏器植入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术后腰背酸痛、尿潴留、失眠、电极移位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渗血和血管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

6讨论

6.1系统的健康教育优于传统的健康教育

系统的健康教育采取多种形式给予患者全方位的健康教育,能明显降低患者焦虑、恐惧、紧张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失眠、尿潴留的发生率。系统的健康教育将我们平时的工作细致化,让我们把更多的时间还给患者,多用时间跟患者交流、沟通、讲解,真真切切的了解患者的需要,并努力为患者解决问题,让患者心中有数,充满信心;从而缓解了患者在术中的紧张情绪,使患者主动配合并参与护理过程,减轻了患者痛苦。而传统的健康教育没能将工作细化,只是单一的跟患者宣教,缺乏细致,从而使患者对一些相关知识模棱两可,没有把握,增加了患者自身的压力,而没能完全配合手术。所以,系统的健康教育较传统的健康教育更加细化、人性化,更能让患者理解与接受。对减少起搏器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明显优于传统的健康教育。

6.2系统的健康教育和传统的健康教育患者伤口渗血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伤口渗血和血管并发症无明显差异(见表1,P>0.05)。患者术后发生伤口渗血和血管并发症主要与术中血管损伤程度、应用肝素、局部绷带包扎的方法等因素有关。因此,为了减少伤口渗血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术中应合理应用肝素、动作轻柔,并用绷带加压包扎。

综上所述,通过系统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对降低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效。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护理已从局部的被动护理转向主动的整体护理,而健康教育已成为落实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要求程度越来越高,要求护士要不断完善、创新、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融洽的护患关系,对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19-1431.

[2]尹玲.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护理.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5月(6):24-25.

[3]王锐.护理研究,《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11月2卷21期

[4]刘亚萍,高晓.76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