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的措施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搞好“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的措施初探

肖文萍

肖文萍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实验学校730060

“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不仅有利于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带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内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也能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协调发展。此举的根本宗旨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更大程度地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我仅结合自己不多的“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经历,浅谈一些自己对于教师“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开展的感想。

一、制定有效的计划与目标

1.“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一般都有着相应的计划(包括结对时长,每学期活动次数、心得篇目、课件、共同研究的规划课题、达成目标等)。例如我们常见的计划常常为:本次结对的时间由某时开始至某时结束,要求双方在此期间研讨几次,相互观课几次,撰写反思心得几篇,在“结对帮扶”结束后,要求被帮扶对象的教学水平得以明显提升等。此类计划是上级领导部门对于“结对帮扶”全局性、指导性的意见和要求,却往往被结对双方片面地当作行为方面的“任务型”纲领,以完成相应的数目要求作为检测效果和达成目标的依据,很明显,这是将“指导性”意见和“操作性”计划混为一谈了。

2.“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因其对象是有着不同需求的不同团体,所以我们除了要制定一些常规性质的“共性”计划要求,更要结合“结对帮扶”的团体需求,制定符合团体实际、满足团体需求的“个性”计划。而此类计划的制定是基于对“结对帮扶”双方的充分了解,共同研究,集体帮助,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才能将一方的优势与另一方的需求完美地结合,从而为实现“结对帮扶”的最大效益而打好基础。

3.“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的目标。

(1)努力学习“结对帮扶”老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树立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思想,确立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志向。

(2)向“结对帮扶”老师学习校纪校规,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3)向“结对帮扶”老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教学业务,并进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4)在学习学校优良的教育经验的同时,能够不断创新,展现自己的风采,搭建一个平台,提升师德、师品、师艺。

二、开展活动与制定措施

1.“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是一项活动,但不仅是一次活动。它的实效并不是某一次报告、某一次研讨、某一次观摩或一次议课、说课所能实现的,报告、研讨、观摩、议课、说课等等都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它们是相互促进的合力体中的一环,是实现共同目的的不同体现形式,既没有哪一项可以独当一面,也不能随意无视哪一项的缺失。而从中重点采取哪种或哪些活动则要结合“结对帮扶”者的实际需求,例如,如果对方急需教学技能方面的帮助,那么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大加强课堂实践操练会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

2.可行措施。

(1)拟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尊重“结对帮扶”老师,虚心听取“结对帮扶”老师的意见,不定期向“结对帮扶”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工作体会和教学感悟。

(2)认真学习业务知识,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杂志和文章,并做必要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要勤于动笔写教学反思,记录身边的故事,积累自己的教学感受,期末拟写学习的心得体会和总结。

(3)努力上好每堂课,并请“结对帮扶”老师听课、评课,认真听业务“结对帮扶”教师的示范课。要对比差距,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途径,尽快提高教学工作能力,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用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开发校本教材。

(4)结合学校听课制度,课后虚心听取“结对帮扶”教师的意见,并加以分析,在课堂中创造性实施。

(5)每学期完成2篇教学反思,请“结对帮扶”老师审阅指正。

(6)熟知本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材,跟随业务帮扶老师的指导初步确定自己的教学研究方向。第一学期可以在业务导师的指导下,对此有初步的了解(和业务导师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第二学期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能开展市、省级课题研究)。

(7)虚心学习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取长补短。对“结对帮扶”老师的课多听,听完课后虚心向“结对帮扶”老师请教,并作详细记录。在结对期间,结对双方制定专题,指定书目加以学习、研讨、感悟、交流是十分重要的,于此同时对于两类活动进行及时的反思并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也有其不可否认的必要性。

三、进行实质的过程性记录

也许有人认为,只要活动开展了,事情做了,有没有记录只是一种“表面”的工作。当然,这比只有记录而没有活动,或为了记录而开展活动要好得多、实在得多,但同时也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首先,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实质的“过程性记录”,它并不只是一次报道或几张图片、一篇文章或一段小结。记录应充分体现其“计划性”、“过程性”、“连续性”和“实质性”、“多样性”,也就是说,你的记录是否体现了计划的实施,是否体现了活动的连续阶段化的开展,记录的方式是否是体现过程的最佳表现形式。就拿观课议课来说,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观课过程拍摄下来分享,在课后边回放边研讨,是否比单纯的一张听课笔记要有效一些?

“城乡学校结对帮扶”虽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切实有效的举措,却有着很高的探索求知价值。探索先进的教育理念,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