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跨文化交际障碍及其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关于跨文化交际障碍及其策略研究

钟慧芳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有关跨文化交际障碍及其策略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发现,研究大多从两个方面由表及里地探究产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原因,从风俗习惯外显的文化行为原因分析再到思维方式、价值观差异的内里原因分析。所提出的应对策略比较单一和泛化,都是从自身角度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障碍原因分析应对策略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各大高校的交流越加频繁,合作逐渐扩大,国内高校聘请的外籍教师,来华留学生的比例不断提高,外籍访问学者的数量也一直呈直线增长。在这样的形势下,跨文化交际无处不在,与此同时,跨文化交往过程中的问题与障碍逐渐显现,掌握相对应的文化交际策略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国内有关跨文化交际障碍及其策略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分析各文章特点并进行简要整合和评价。

二、交际障碍原因分析应由表及里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和各种障碍都是有其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明晰了表层原因只能解决一时或者一小部分的交际问题,深究障碍背后的深层隐情才是应对跨文化交际的长久之计。蔡绿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定势及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应对策略》、程翠英的《论跨文化交际深层障碍》、蔡荣寿的《跨文化交际中的潜在障碍及对策》、于桂敏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探源》等都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

(一)浅层分析——风俗习惯差异、非语言交际信息差异等

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是各民族世代相传的的生活习惯生活传统的积淀,它往往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交际双方生活生活习惯差异过大,常常会造成误会而不利于双方交际顺畅。特别是当无意识地碰触到对方的文化禁忌更是可能对交际双方造成很大的误会和伤害。如果泰国人像牛一样勤劳诚实,这个泰国人并不会开心,而是不会有再与对方交谈下去的愿望,因为牛在泰国是贬义、骂人的词汇。

非语言交际指那些不通过言语手段的交际,包括手势、身势、眼神、微笑、面部表情、服饰等对于时间空间的利用等。行动往往比语言更有力,当语言信息无法准确传递时,非语言行为更自然、更本能、更直接,因而在交际过程中,非语言交际传递出的信息也更为准确,更加真切。但是,非语言行为信息具有模糊性和差异性,同一个非语言行为传递的信息对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来说有不同的理解,容易产生误解。另外非语言交际行为具有无意识性,阿拉伯人在与人交谈中常常会无意识、情不自禁地靠近谈话对象,如果对方是西方人,他会跟阿拉伯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往后退。阿拉伯人可能会感到疑惑,因为他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语言具有侵犯性。

(二)深入分析——文化定势、思维方式、价值观差异等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形态丰富多彩,任何文化都变现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象征符号系统,某一个特定的文化群体中的成员都具有一种整体式的文化取向,这种文化取向通称为文化定势。在交际过程中如果有文化定势,通常会不加鉴别地简单化,未经了解,把具有某些特征的人或事物定格为一定的形象,不考虑特别特征的存在。从心理学上讲,定势就是认识他人他物的基模,以此为基础解释他人的行为。如犹太人聪明善于经商、法国人浪漫生活精致,中国人从众爱面子等都是文化定势。文化定势通常会影响交际信息的处理方式,将很多问题简单化、夸大化,抹杀个体差异性。以偏概全带有文化偏见进行交际是文化定势对交际活动产生阻碍的根本原因。

文化和语言相辅相成,每一种语言的背后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体系。中西方文化是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同样地,也是两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评判体系。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好静,稳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热情,开放。东方人重和谐,语言充满象征性和暗示性;西方人重竞争,语言注重逻辑性和直接性。一位美国人娶了一位中国女性作为配偶,可以想象,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在同一个狭窄的空间里交织,可以碰撞出多少火花。西方人觉得AA制公平,中国太太觉得他小气而生气;中国太太要把孩子培养成人上人,丈夫主张放养,任其个性发展,这一切都是东西方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的差异在生活中的体现。

其他诸如民族中心主义、陌生人心理等也是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深层原因。

三、应对策略从自我出发综合提高

关于如何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提出策略的文章很多,基本上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应对。一方面是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主动去了解相关国家文化,使自己在面临文化差异问题时能够处理得游刃有余。另一方面要重视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尤其是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来自不同的国家,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健康多元的文化观,才能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四、结论

随着各国跨文化交际行为的不断增长,对交际过程中形成交际障碍的原因和应对策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从表层来看主要是风俗习惯,显性文化差异的不同,造成交际上的误解,可是究其内里,还是各民族自身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决定外显的文化表达。做出相关策略时更应该从深层原因出发,一语中的。另外,由于情况不同,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交际策略,切不可刻板遵循,否则又会成为新的交际障碍。最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意识地进行专业化的训练,比如开设专门的跨文化交际学课程,这在交往中跨越交际文化障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蔡绿,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定势及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应对策略[J].黑河学院报2013.6

[2]网文,老外含泪诉说娶中国太太的下场,眼泪都笑出来了!,2014.9

[3]张全生、刘欢,歧义容忍度对中亚留学生汉字学习效果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7

[4]杨惠英,基于跨文化交际案例语境教学法的教学改革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4.6

[5]张春燕,关于“跨文化交际学”课程设计的探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7

[6]王悦欣,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管理的问题与策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6

[7]宋艳梅,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障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8

作者简介:钟慧芳,女,江西人,云南师范大学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