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研究

白乐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市400031)

摘要:马克思主义不仅对推动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有着重要意义。也在中国走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失败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四点,即①资产阶级革命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②资产积极革命始终没有一个彻底反封建纲领;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松散。因中国革命同盟会建立后并没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胜利后又吸收了旧官僚和立宪党人,导致领导人员的政见不一,进而造成其政党松散。)为中国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更使灾难深重的旧中国,逐步变为独立富强的新中国。而马克思中国化不仅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也解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下文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概述,以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述;问题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的概述

马克思主义,英文Marxism,亦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其创始人是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卡尔·马克思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第一国际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也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大量经济支持。同时,其在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遗留下的大量遗著、手稿整理出版,并众望所归的成为了国际公认运动的领袖。)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也是以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反对资本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其创始于19世纪40年代,其创立的标志是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作了系统的表述,这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同时,马克思主义最早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末,而在中国正式开始传播却是在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五四运动指的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以青年学生为主和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北洋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的过程中,李大钊和陈独秀是其最早的传播者,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马克思主义由三个部分组成,即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对立统一思想。对立统一思想(对立统一论即阴阳论或者矛盾论)不仅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精华,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发展,它强大的生命力根源在于其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也是一门具有鲜明阶级性和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其实现了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无产阶级利益不仅和社会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也和众多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③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不仅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目的的学科;也是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为研究对象,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同时,马克思与恩格斯为了同空想社会主义相区别,随使用科学社会主义这个名称。)

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问题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基本国情、历史文化以及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中得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其不仅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实践需要。目前,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出现教条化现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面的问题等,导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下文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出现教条化现象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面问题的详细分析。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出现教条化现象

教条化的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而不从实际出发,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教条化的现象,而这一现象给曾经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工程,其涉及面非常广,研究起来非常困难。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其在研究的过程中仍然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与不足。而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理论轻实践。目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过程中,部分学者通常会把研究重心倾向于对了理论的研究,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研究则非常少。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围较窄。近年来,大部分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通常局限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与其科学内涵、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与提出的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而对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实践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却非常少,进而造成马克思中国化的研究范围变窄。同时,一些学者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代表人物进行研究时,通常会侧重于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的研究,而对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杨匏安、张闻天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代表人物的研究却甚少。

参考文献

[1]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若干思考[J].张黎天,王克,赵佳.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2]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代特点应该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J].田克勤.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4)

作者简介:

白乐(1994.2—),男,汉,甘肃省庆阳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